意外走红:7 秒视频里的 “甜野男孩”,拒绝顶流选择家乡
2020 年 11 月的理塘,高原的阳光格外澄澈,寒风里还带着草原的凛冽气息。摄影师胡波原本计划拍摄丁真的弟弟,却在镜头扫过街角小卖部时,意外捕捉到了一个少年的身影 —— 那是丁真,当时他正攥着几张零钱,脚步轻快地去买泡面。少年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藏族传统服饰,皮肤被紫外线晒得呈健康的黝黑,额前的碎发被风吹起,转身时恰好对着镜头露出一笑。
就是这短短 7 秒的视频,意外在网络上引爆热度。视频里的丁真,笑容里没有刻意的讨好,既有草原少年的野性不羁,又带着未经世事的纯净,这种矛盾又和谐的气质,让网友瞬间记住了他。很快,视频播放量突破 1200 万,网友们给这个少年起了个外号 ——“甜野男孩”,既夸赞他的帅气,也点明了他身上独有的草原气息。
爆红之后,数十家经纪公司向丁真递来橄榄枝。这些合同里,有高额的签约费,有量身打造的明星路线,只要丁真点头,就能立刻从 “放牛娃” 变成顶流偶像,彻底摆脱贫困。但面对这 “泼天的富贵”,丁真却异常清醒。他拒绝了所有商业经纪公司的邀约,反而选择与理塘县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约,成为一名月薪 3500 元的国企员工。
当时,公司负责人杜冬冬曾对身边人说:“新媒体和旅游浪潮就像一条游动的金鱼,我们只是刚好坐在了它的背上,没人能真正掌控它的方向。” 丁真显然听懂了这句话的深意 —— 他要的不是短暂的流量红利,而是能为家乡做些实事。签约后不久,理塘文旅推出了宣传片《丁真的世界》,镜头里的丁真推开家门就能看见连绵的雪山,清晨在草原上跟着牧民唱歌,骑着自己的小马 “珍珠” 在草地上飞驰,身后的经幡在风里轻轻飘动。这部宣传片让 “理塘” 这个名字第一次被大量人知晓,百度上关于 “理塘旅游” 的搜索量直接猛增 620%。此前连很多四川本地人都没听说过的理塘,突然迎来了大批游客,机票、酒店订单量短期内翻了数倍,曾经冷清的县城街道,渐渐有了热闹的烟火气。
争议相伴:从 “没文化” 标签到综艺 “被调侃”,他成了情绪发泄口
对普通人而言,突如其来的爆红往往伴随着难以承受的压力,丁真也不例外。走红仅一个月后,他在一场直播里因为害羞,只反复说着 “谢谢”,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就被部分网友贴上了 “没文化” 的标签。很快,关于他学历的争议开始发酵,网上流传着 “丁真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 的说法,甚至有人发出 “十年寒窗苦读,不如丁真一笑” 的论调,将对社会公平的焦虑,莫名转嫁到了这个草原少年身上。
争议并没有就此停止。有人开始翻找丁真早年的照片,找出一张他年少时竖中指的图片,以此质疑他 “纯真人设是假的”;在丁真过生日时,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出现了大量恶意 P 图,内容低俗不堪,工作室无奈之下,只能暂时关闭评论功能,避免他受到更多伤害。
更离谱的是,“丁真” 这个名字渐渐变成了网络上的 “调侃标签”。只要有公众人物被质疑 “能力不够、靠运气”,就会被贴上 “XX 丁真” 的标签 —— 谷爱凌因滑雪成绩优异被关注,有人叫她 “滑雪丁真”;记者王冰冰因清新的采访风格走红,有人叫她 “采访丁真”。就像一位网友在评论里说的:“现在的丁真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了,他成了很多人发泄对‘不公平’情绪的出口,哪怕这种发泄根本没有道理。”
2024 年,丁真受到综艺《无限超越班第三季》的邀请。节目组显然知道他 “没表演经验” 的特点,刻意安排他出演经典角色许仙。录制现场,面对饰演白娘子的演员,丁真紧张得声音发颤,原本该叫 “白姑娘”,却反复卡顿着说 “白娘子…… 白小姐……”,手指紧紧攥着戏服的衣角,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
到了拍摄打仗戏份时,他更是手足无措。按照剧本设定,他需要朝着 “友军” 方向奔跑,却误打误撞冲向了 “敌人” 阵营,脚步慌乱得像在草原上迷路的小羊;手里握着的道具枪,本应保持严肃的战斗姿势,他却因为紧张,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枪身,胳膊微微上扬,那姿态竟像极了平时在草原上驱赶调皮的牦牛。还有一场 “被按进水缸” 的戏,工作人员反复将他按入水中,他呛得咳嗽不止,浮出水面时却本能地露出了傻笑 —— 这段画面被节目组剪成搞笑片段,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甚至还配上了 “我真没空陪你闹了” 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录制过程中,导师曾志伟看着频频出错的丁真,当场发了火,语气严厉地问:“不要每次都说对不起!你多大了?” 丁真低着头,双手放在身侧,老实地回答:“二十三。” 这句话又让网友想起他早年的一个采访 —— 被问 “你多大了” 时,他曾直白地说 “妈妈生的”,再次成为调侃的对象。事后,不少观众指出,节目组的这种操作,与其说是 “培养新人”,不如说是 “消费丁真的‘笨拙’制造话题”,甚至有网友认为,这种反复放大失误、传播调侃片段的行为,已经近乎 “霸凌”。
扎根草原:从采集地图到修教室,他让理塘变了模样
面对持续的调侃与质疑,丁真没有陷入情绪内耗,也没有改变自己的选择。他减少了在镜头前的曝光,重新回到了理塘的草原上,一边帮乡亲们干活,一边琢磨着怎么能让家乡变得更好。
2025 年 7 月末,理塘举办了首届 “哒野” 赛马节。这是丁真牵头组织的活动,从策划流程到邀请牧民参与,他都亲力亲为。赛马节举办当天,理塘小城挤满了游客,街道两旁挂着彩色的经幡,牧民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牵着自家的骏马在赛道旁集合。丁真穿着红色的赛马服,腰间系着金色腰带,骑着 “珍珠” 出现在赛道上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欢呼。他勒紧缰绳,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哨声一响,便带着 “珍珠” 飞驰起来,马蹄扬起的尘土里,藏着他对草原最深厚的热爱。
在随后播出的纪录片《寻真之地》里,观众更直观地看到了丁真的日常:清晨天还没亮,他就跟着牧民去山上搭帐篷,手指被帐篷杆磨得发红,却依旧认真地固定每一根绳索;松茸成熟的季节,他背着竹筐去山林里采松茸,会仔细分辨松茸的品相,还会提醒身边人 “不要踩坏菌子的根”;到了青稞收获的季节,他又和乡亲们一起在田地里收割,汗水浸湿了衣衫,却笑着把收获的青稞递给路过的孩子。镜头里的他,笑容和五年前刚走红时一样干净,没有丝毫明星的架子。
丁真带来的改变,早已刻在了理塘的土地上。十年前,理塘每年的游客量只有 15.2 万人次,很多外来游客需要在地图上反复搜索才能找到这个小城;到 2024 年,年游客量已经飙升至近 420 万人次,增长了近 27 倍。2025 年暑假,仅三个月时间,理塘的旅游收入就达到 7.6 亿元,街头巷尾的民宿、餐馆都挤满了客人。而从丁真走红的 2020 年到 2022 年,整个甘孜州的旅游收入更是突破 385 亿元,这个数字让曾经质疑他的人哑口无言。
基础设施也跟着发生了巨变。以前,理塘的很多村子连饮用水都要靠牧民去山下挑,如今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曾经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大型客车能直接开到草原边缘;成都到理塘的直达大巴每天有三趟,车内配有吸氧设备,解决了游客 “高原反应” 的顾虑;甚至连偏远的草原深处,都覆盖了 5G 网络,牧民们可以用手机直播卖特产,再也不用愁 “好东西卖不出去”。
更让人动容的是,丁真还在默默弥补自己 “没读多少书” 的遗憾。因为家里穷,他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帮家里放牛,如今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支持妹妹上学上 —— 每天送妹妹去学校,周末陪她复习功课,还会特意从成都买课外书寄回家。除此之外,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收入,在理塘偏远村落修建公益教室,捐赠了近万册书籍,让大山里的孩子能读到更多课外书。有一次,公益教室落成时,他蹲在地上,给孩子们讲草原上的故事,孩子们围着他笑得格外开心,他的眼睛里也满是温柔。
牧民的生活也渐渐富裕起来。以前,理塘的民宿大多是简陋的土房,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块;现在,不少牧民把房子改成了有藏族特色的民宿,旺季时一个月就能赚好几万。曾经因为交通不便,新鲜蔬菜在理塘是 “稀罕物”,如今县城里开了多家生鲜超市,土豆、白菜、西红柿等蔬菜随时能买到。丁真还牵头打造了 “赛马节”“千户藏寨体验游”“弦子舞非遗表演” 等特色项目,让理塘的旅游不再只靠 “丁真” 一个名字,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
有人曾问丁真:“你觉得自己伟大吗?理塘能有今天,是不是全靠你?” 他当时正坐在草原上,手里拿着一根草,平静地摇摇头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理塘的命。” 说完,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雪山,眼神里满是对家乡的眷恋。
2025 年理塘赛马节的最后一天,丁真骑着 “珍珠” 在草原上跑了一圈又一圈。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传来牧民的歌声,他偶尔会勒住缰绳,和路过的乡亲打招呼,笑容依旧灿烂。有人隔着很远问他:“丁真,你羡慕天上飞的鸟吗?它们多自由啊!” 他转过头,朝着声音的方向大声回答:“不羡慕!因为我就是自由的!” 说完,他轻轻一夹马腹,“珍珠” 便载着他,朝着雪山的方向慢慢跑去,身影渐渐融入了暮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