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王老师新接手三年级某班,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带班一段时间后,感受到班级缺乏凝聚力,同学之间摩擦和矛盾较多。大多数班干部只顾管好自己的学习,对于班级事务漠不关心。更令王老师头疼的是,班中有位特殊学生小宇,行为习惯差,情绪管理更差,与同学常有摩擦,常常产生攻击性行为。
王老师该如何处理?
我的观点
第一实验小学 吴微微
我感觉以上案例内容涉及班级问题和特殊学生问题两类。
从班级问题看,班集体缺少凝聚力,导致班级人心涣散,同伴关系不和睦,班委缺乏责任感。对于促进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可以有以下措施:
1.重建班规,提升集体意识。
合理的班规可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日常道德与行为。在重建班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形成具有可操作性、教育性、平等性的班级新规则,并让学生明白每条规定的好处和依据,以理服人,奖惩分明。
2.开展活动,促进同伴关系。
通过开展活动为学生创设友谊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中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展示自我,提高自信,还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和温暖,增强集体凝聚力。
3.人人有岗,增强主人翁意识。
明确每个学生的班级岗位,在班干部带领下参与岗位管理,让每个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在岗位工作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班集体凝聚力。
4.完善考核,提高班委职责。
班主任可以召开班干部会议,一起制定班干部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可以围绕思想觉悟、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考核形式可以有自评、同学评、教师评等,将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对于考核不合格的班干部,直接进入半个月的观察期;对于考核优秀的班干部,可以免去竞选,直接进入下一轮的班委队伍。
关于特殊学生小宇的问题,相信在以上班级管理的变革中,会有所缓解。当然,针对小宇,班主任要坚持做到:
1.寻找问题根源,对症下药。
2.加强家校联系,借助家长力量,让教育事半功倍。
3.制造机会(如班级活动),加强小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其感受到和同学和睦相处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从内心深处感悟到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是不可取的。
张堰小学 黄佳丽
我的建议:
1.王老师可以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明确班干部的职责,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班级矛盾较多,需要王老师和班干部一起去引领。比如,我经常会和班级学生说:“我们每天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就要像一家人一样。”一有机会就夸奖班级:“看,你们团结友爱,你们每个人都表现很好……”这样的夸奖,是一种激励,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会提升。
3.王老师可以召开一次家长会,或者班级家委会,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小队活动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了解与交流,在活动中碰撞出火花。
4.对于小宇,正好我们班也有这样一个学生,我几乎每天都要和他家长沟通,在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同时辅助一些药物治疗。我发现,偶尔他乖的时候表扬他,他的笑容是非常纯洁的,其实他也需要我们的肯定。同时,我开学初就和其他家长做好沟通,得到家长的体谅。
亭林小学 盛琦
从案例中呈现的问题来看,我觉得王老师首先要解决“去哪里”,也就是她想把班级建设成一个怎样的班集体,班主任想清楚了方向,才能着手接下去的工作。其次就是要解决“怎么去”。对此,我觉得王老师可以尝试做以下三件事:
1.建立班级激励机制,确定评价标准。王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以争章、争星等活动为载体,在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实施“私人订制”式的评价标准,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保证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2.寻求家长支持,做好家班共育。王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理念、班级建设目标、接下去要做的工作通过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告知家长,并指导家长一起参与,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3.协调任课老师,实现“三位一体”。王老师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班级激励机制的运作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在教学中的统一执行,从而使班级建设更趋实效化。
在特殊学生的教育上,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在借助家长力量的同时,是否可以同时依托社区资源,扩大教育空间。
海棠小学 丁鑫美
1.班级凝聚力不够,大多源于学生没有班集体的概念,不够爱自己的班级,有爱的班级一定是有凝聚力的。我觉得可以通过多组织班级活动,让孩子爱上班级活动,爱上自己的班级。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容易感受到班集体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更喜爱自己的班级,班级的凝聚力就会提升,同学间的冲突自然就少了。
2.班干部热心学习但对班级事务不关心的问题,可以从班干部的培训工作入手。三年级的孩子可能还不是特别清楚班干部职责,通过培训教会班干部该怎么做。还可以通过评价机制提升班干部的服务意识。
3.特殊学生背后都藏着特殊的故事,了解孩子,走近孩子,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多动或者有轻微情绪问题的孩子可以通过运动来缓解症状,取得家长的配合,进行有效运动,如游泳、跳绳等,每周10小时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有攻击行为的孩子,则应根据情节轻重,采取对应措施,严重的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西林中学 王超
首先,从班委培养的角度,对于这个案例我还有疑惑待解,比如班干部是如何选拔出来的,是沿用了一二年级的班干部还是接班之后新遴选的?应对不同的情况,我有两种不同的策略。
第一环节,如果现有班干部是沿用以往的,不破不立,立刻宣布进入班委改选。先确定选拔章程,学习成绩不应该成为当选班干部的核心因素,“会主动为班级做事且做得好——愿意为班级做事——能为班级做事”,以此为前提的班干部才是班主任的助手。当然选拔活动是手段,利用这次选拔过程使学生产生自身定位和贡献的思考,才是教育本源,对于落选的原班干部,要及时谈话,帮他找出原因,鼓励他积极改进参与下一次竞争。
第二环节,如果班干部是新选干部,优先考虑的是召开班委会划分明确职权,专人专岗,让每个班委能知道自己的职责。其次,开展班干部周期性考评,自评、互评、任课老师评价相结合,评选出每月最佳班委、年度最佳班委,对于连续考评靠后的班干部要帮助他找问题,但是轻易不建议有更换班干部的想法,选拔和更换都应该有“法”可依,切不可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安感。如果可以,班委本身可以设立独立章程,指导班干部的日常任务。
第三环节,考虑整个班级的凝聚力问题。我们应该从大多数同学的班级生活参与度入手,考虑一些策略,比如班级活动是不是也更倾向于更多同学的参与,比如黑板报的创作,是不是可是设立A、B组,有专长的同学相互轮值出,协作和竞争并存。形式上丰富多样一些,让班级每个人都动起来,班级氛围也就活跃起来了。
至于特殊学生的处理,每一个行为看上去差不多的学生背后其实原因可能千差万别。王老师首先要找到根源,再对症下药,不敢轻言方法,因为源头实在不清晰。
同凯中学 匡云
本案例涉及到的德育点很多:班级凝聚力;同学间矛盾多;班干部的责任意识;特殊学生不良行为纠正等,这些内容其实对于王老师来说都指向一个问题——新接班级应该如何管理。
1.知己知彼,顺利过渡。在交接班的时候要向原任班主任和各个任课老师充分了解班级情况、每个学生的特点等。了解优生,及时挖掘潜力;了解特殊学生,挖掘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所谓的特殊学生,只不过是他们对外界的干扰因素太过敏感,或者是好奇心特别强。新接班级时,是转变特殊学生的良机,要公正地评价他们,激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要关心和帮助处于“中间层次”的大部分学生,让他们有班级归属感,在情感上肯定老师,有利于新接班级的工作顺利开展。
2.活动先行。初接班级时要求不宜过高过多,要有慢工出细活,铁棒磨成针的长远打算。既要注意增强学生生活在新任教师班集体里的自豪感、荣誉感,又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手段,新班主任在班级各项活动中要积极出现,在活动中适时引导、总结,及时发现并肯定孩子们的闪光点,逐步增强班级凝聚力。
3.制度保障。在平稳过渡后,新班级要开始根据班级特点,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班级各项制度,让班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顺利开展。
4.对于特殊学生小宇,除了正常和家长沟通外,还要在了解他的基础上,挖闪光点,找契机让他在班级中承担一定的岗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体现价值,逐步改善情况。
最后,在制度和活动的基础上,新班主任要给班级制定一个发展目标,全班同学齐心向目标靠拢,班集体建设也将越来越顺利。
海棠小学 陈丽蓉
这个案例是班级建设的难题,考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和学生教育的艺术。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班级凝聚力建设问题:有班级制度建设,例如班规、班级名称和口号等;有班干部团体、特长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主任对班风的引导艺术等方面。
同学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小学生之间摩擦不断是正常的,关键看班主任如何判断、处理和引导这些问题。抓住每次小摩擦,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行为原因,并作出恰当合理的举动,帮助他们学会为人处世。
特殊学生问题:每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故事,找到背后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建议首先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作业辅导等情况,针对不同原因采取对策,并配合多样有效的激励机制,帮助学生突破自己。
其实,这三方面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好的班风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给学生带来稳定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促进班集体的发展。
兴塔小学 邱燕丹
一、增强班级凝聚力
1.摸清班级原有情况,了解学生特点,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2.讨论制定合理的班规,确立各项班级制度,可以尝试引入班级激励机制。
3.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引导人人参与,组织参加校级及以上活动,团结人心。
4.班主任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任课老师的配合。
二、提升班干部责任意识
1.加强班干部培训,明确班干部职责。
2.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更好开展工作。
3.建立班干部考核机制,提升班干部服务意识。
三、特殊学生的处理
1.寻找学生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2.创造机会,帮助该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找到自己的价值。
3.利用同伴力量,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缓解该生的不良情绪。
4.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初接新班,班主任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挖掘特色班集体建设的途径,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也有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
罗星中学 严励昕
1.针对“凝聚力弱”的问题,建议:
积极开展班集体活动,扩大参与面,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喜欢且擅长的领域有所表现,认识到人各有长,认识到集体的优秀;也可举办一些“学会赞美”“争做友善向上好少年”的主题班会活动。积极组织班集体参加年级、校级甚至区级比赛,当有了共同的目标时,所有的努力和智慧都会被激发出来,逐渐增强班级凝聚力。
2.针对班委冷漠自顾自的问题,建议:
开展班委座谈会,明确责任,开展每月、每季度“最佳班委”评选,及时进行精神鼓励或仪式感的“颁奖”,提高班委的责任意识与荣誉感。积极宣传班委的优秀事迹,帮助树立其威信,也许“冷漠”不代表他们没有尝试努力过。建立班委考核制度,拒绝“终身制”。
3.针对情绪管理差,有攻击行为的特殊学生小宇,我想从反面说说哪些方法不可取。不要每次出现攻击行为就批评训斥,耐心了解事情原委和攻击动机;不要在班级中把小宇“特殊化”,容易造成同学们的异样眼光,也会带给小宇在改变的过程中消极的负面氛围;家校沟通必不可少,但要明确沟通的方法和目的,要解决哪些问题,不要出了状况就联系,可以在与小宇交流沟通教育之后,观察其行为表现的走向,再与家长沟通。
张堰中学 张欢
我从高中的实际案例从发,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我经过观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班级凝聚力好的班级,班主任基本都是热心人,班主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班级,在班主任的引领下,班级的凝聚力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差的班级,班主任往往也是不热心的,甚至是冷漠的,这同样影响着整个班级。
经常有这样一句话:怎么样的班主任带出怎么样的班级。我觉得提升班级凝聚力,要从班主任做起。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我觉得“身教”是更重要的。班主任希望学生要为班级做什么,首先自己得做出榜样作用,然后利用班会等机会建立良好的班级舆论,把班主任的愿景变成全班学生共同的愿景。提升凝聚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活动,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蒙山中学 李佳
我觉得可以以下方面着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近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更好的家校合作,班主任先迈出一步,多关心孩子们,建立好关系才能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
3.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积极参与,可能要付出更多,让孩子们在活动体验中逐渐形成班级凝聚力。
4.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挖掘孩子们的优点,多鼓励、多夸奖,让孩子们审视班级的视角更加积极。
5.与任课教师配合,共同推动班级进步。
三附中 刘思薇
1.营造“家”的班级氛围:通过温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事务中来,提升归属感,学生会觉得在自己亲手布置的地方学习和生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2.班级文化的创建:可以共同制订“班级口号”、完成“班级名片”,每天写同一本“班级日志”,通过一系列共同完成的事务,来增加彼此的联结,增强班级凝聚力。
3.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班主任可以和学生共同制订“一人一岗”制度,哪怕是给植物浇水之类的小事,要让“人人有事做”,渐渐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
4.优秀班干部的培养:如果班级已经有既定的班委,那么可以通过定期例会,以及班干部培训等方式,加强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5.班主任以身作则:班主任也需要投身其中,如果班主任对班级有爱,事事愿意参与其中,那么我相信学生看在眼里,也会被带动起来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