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脱鞋达标穿鞋超标,被乐园要求补票,“脱鞋测量”合理吗?
事件始末与争议升温
这起事件源于一个普通家庭在游乐园的游玩经历。孩子脱鞋后净身高138厘米,不足乐园规定的140厘米优惠线,按理应享受98元票价。但当孩子穿上鞋子后,身高“超标”,乐园工作人员坚持要求补票60元。家长对此感到不满,认为乐园在吹毛求疵、锱铢必较。视频曝光后,网友纷纷评论:如果规定身高180厘米以上才能当空少,难道非要让人脱鞋测量吗?这种较真不仅败坏了商家形象,还降低了孩子的娱乐兴趣。事件背后,是商家在生意难做的大环境下,试图通过细节规则增加收入,但做法被指吃相难看。数据显示,现在生意确实不好做,比如一家楼下的门市,一年内换了三家品牌,从炸鸡店到炒菜馆,都因经营困难而转让。
脱鞋测量的合理性之争
关于“脱鞋测量”是否合理,观点两极分化。一方认为脱鞋测量是标准做法。正规体检测量身高时,都需要赤脚站在平坦地面,背部挺直,头部、肩部、臀部及脚跟紧贴墙面,甚至要脱掉袜子和帽子。这种测量方式才能获得准确数值,适用于儿童和成人。因此,孩子脱鞋后138厘米的身高就是真实身高,符合优惠标准,乐园要求补票是不正确的。另一方则反驳,乐园以安全为由,强调娱乐项目需穿鞋玩,因此测量身高必须是穿鞋后的数值。但批评者指出,这实质是商家追求多收60块钱的牟利行为,用“对孩子负责”的美化包装掩盖难看吃相。乐园虽称这是平衡安全与公平,但规则制定应坚守“安全是底线,而非牟利工具”的原则,避免将运营成本转嫁给家庭。
法律视角下的优惠标准
从法律角度看,儿童票优惠存在盲区。《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游乐场等娱乐项目应对未成年人给予票价优惠,但未明确是按年龄还是身高(净身高或穿鞋身高)来划分优惠幅度。这导致乐园自行解读,坚持穿鞋测量,从而引发争议。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要求,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时,必须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重大利害关系内容,如票价规则。如果乐园未在显著位置说明测量方式(如穿鞋或脱鞋),就涉嫌非法适用格式条款。这种情况下,应采用更有利于消费者和未成年人的解释,允许脱鞋测量来确定身高,进而给予优惠。乐园的做法,表面上是为了安全,实则可能触犯了消费者权益,让家庭陷入不必要的纠纷。
行业趋势与改进建议
面对争议,改进儿童票标准成为共识。首先,立法需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将优惠标准明确化,比如12岁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40厘米以下半价,且以净身高为测量基准。这样商家有统一可操作的标准,避免类似不愉快事件。其次,参考其他行业,高铁部门已推行“年龄为主、身高为辅”的双轨制:每个成人限带一名6岁以下免票儿童;6至14岁享受半价票;14岁以上全价;非实名制保留身高标准。长途客运、飞机、地铁以及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等景区,也逐步取消身高限制,完全按年龄划分优惠。这些做法更符合现实,因为现在儿童身高普遍增长,例如一个7岁半女孩身高142厘米已不罕见,背后是营养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商家在生意难做时,应注重提升服务让顾客复购,而非斤斤计较。
儿童票的社会意义
儿童票不仅是一张优惠凭证,更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上海乐园的“2厘米争议”与高铁的年龄标准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制度设计的公平性。数据显示,我国12岁儿童身高中位数已达1.5米,固守过时身高标准无异于刻舟求剑,剥夺当代儿童的权益。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最有利于儿童”原则,公共服务应成为托举成长的云梯,而非阻碍公平的门槛。当8岁孩子因早长个子而支付成人票价,或家庭为“脱鞋还是穿鞋”困扰时,社会文明程度就受到考验。实现从“争论1厘米”到“关注每一岁”的质变,需要政策制定者、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毕竟,生意不好做,但通过服务提升满意率,比限制规则更能赢得长远信任。
孩子脱鞋达标却因穿鞋超标被要求补票的事件,暴露了儿童票标准的混乱和商家的短视。法律盲区、测量争议和行业趋势都指向一个方向:公平应以年龄为主,净身高为辅。社会应践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让每个孩子平等享受成长红利。期待规则优化后,游乐场不再成为锱铢必较的战场,而是欢乐的港湾。
责任编辑:过博文
网址:孩子脱鞋达标穿鞋超标,被乐园要求补票,“脱鞋测量”合理吗? https://mxgxt.com/news/view/1697514
相关内容
粉丝喊“脱掉” 鹿晗想半天把鞋脱了,被网友戏称为“鹿晗式脱鞋”女孩穿上了一双永远脱不掉的红舞鞋 这双红舞鞋一旦穿上了,就再也无法脱下…
踩穿鞋!NBA现鞋底夸张脱落图
凯乐石最适合徒步的鞋是哪款?凯乐石徒步鞋热门款评测
时间到了,灰姑娘要脱下她的舞鞋了,女生高跟鞋不合脚滑落慌忙穿上…
豆豆鞋属于乐福鞋吗 乐福鞋和豆豆鞋区别在哪
回顾:315曝光不合格儿童鞋,51种童鞋不合格名单
脱鞋不分场合 小K可能是最烦穿高跟鞋的女星
新百伦鞋后面标志是什么
张艺凡身高“超标”,走红毯拒穿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