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蓬这个人,在娱乐圈混了四十多年,一直低调得像个隐形人,直到最近一部剧让她突然火了,大家才开始挖她的老底。说实话,她不是那种靠脸吃饭的流量明星,从来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营销,纯粹靠演技吃饭。出生在1959年的山东烟台蓬莱区,那地方靠海,普通人家,她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背景,就是对表演有点兴趣。1977年,18岁那年,她考进山东省话剧团学员班,跟倪萍是同学,那时候就开始练基本功,毕业后直接进团当演员。1980年正式入行,从话剧起步,慢慢接触影视。她的起点不算低,但也没炸裂,1982年拍了第一部电影《红线》,就是一个小配角。 紧接着1983年,在电视剧《红叶,在山那边》里演吴月,一个待业青年,那角色接地气,她演得自然,1984年直接拿了第四届飞天奖最佳女配角。 这奖在当时挺有分量,可她没借着这个去炒作,就继续拍戏。
八十年代后期,她的作品开始多起来。1987年演了《大学生轶事》,饰演待就业的大学生小孙,那时候大学生题材热,她演得贴近生活。1989年《黄河谣》,她演土匪头的婆姨柳兰,黄土高原背景,她把那种粗糙的农村妇女味儿演出来了。 进入九十年代,1991年《五个女子与一根绳子》,演桂英,一个农村女子,故事挺沉重,她的表现没掉链子。1992年《风雨丽人》,演麻醉师丁静兰,跟姐妹们的情感线纠缠,她处理得细腻。1997年《危情时刻》,演失忆的夏天,帮助破案,那角色有点悬疑味,她演得稳。1999年《兵谣》,演女主角白海棠,军营励志剧,她把坚强的一面拿捏住。 这些年,她拍了二三十部戏,基本都是配角,但每次都认真,不挑肥拣瘦。
2000年后,她的戏路更宽了。2000年《黑龙江三部曲》,演玉娥,年代励志剧;同年《纸风筝》,演急症患儿的妈妈,那种焦虑感她演得真实。2001年《光荣之旅》,演贺超英,军事题材。2002年两部电影,《两个女人的故事》演依娜,受封建迷信害的山寨村民;《神奇话筒》演王太太,北京朋友的妈妈。
2006年《柳月弯弯》,河边洗衣的农村妇女。2007年《法官老张轶事之别动感情》,拿了第七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优秀女演员;同年《沂蒙》,演于宝珍,沂蒙妈妈,增重20斤去贴合角色,那部剧让她被很多人记住。 她不怕胖不怕丑,就为了角色准。2010年《裸婚》,公寓收拾的妈妈。2011年《雾都》,司令的大太太,气场不一样;《第九个寡妇》,乡村背景。 2012年《火线三兄弟》、《温州一家人》,工厂操作的妇女,赵银花那角色让人印象深。 2014年《恩情无限》,家庭聚会的妈妈。2016年《百鸟朝凤》,师母,获金鸡奖提名。 2017年《生逢灿烂的日子》,胡同骑车的妇女。2018年《那条河》许启芳、《梭哈人生》、《北部湾人家》,河边捞水的角色。 2019年《梦想沂蒙》、《山水恋人》,山路行走的妇女。
2020年后,她还活跃。2020年《安家》,房产中介的严阿姨;《幸福里的故事》。2021年《觉醒年代》,历史场景持书的角色;《守岛人》。2022年《幸福到万家》,短发泼辣的婆婆,林桂芝,表面明事理带点封建;《特级英雄黄继光》。 2023年《外婆的新世界》焦母、《铁马豪情的日子》、《脱轨》、《陌上人如玉》、《八角笼中》。 2024年《承欢记》、《执行法官》、《小巷人家》庄奶奶,重男轻女的自私婆婆、《婚内婚外》、《胜券在握》。 2025年《驻站》常母、《沙尘暴》葛妻、《迷墙》、《生万物》大脚娘。 她拍了超过几十部戏,获过飞天奖、金鸡奖提名、百合奖,却从不借这些宣传,不接广告,不上综艺,生活在北京胡同,避开媒体。丈夫智磊是导演摄影师,两人因戏相识,恩爱41年,无绯闻,他支持她演戏。 她欣赏温州人勤劳低调,自己也这样,拍戏忙到联系不上。
现在说说她为什么突然火了。2025年8月13日,电视剧《生万物》在央视和爱奇艺开播,由刘家成执导,杨幂、欧豪领衔,倪大红、秦海璐、林永健等主演,改编自赵德发小说。 迟蓬66岁,演封家婆婆,也叫大脚娘,山东乡村老妇,戏份不多,但贯穿家庭琐事。她提前去山东乡村体验,学烧柴、观察老人。 剧中她穿着粗布衣,脸晒黑,端窝窝头抱碗,笑时微微抬头,嘴巴轻撇;听到儿媳叫妈,眼睛瞪大,嘴咧开,动作停滞;用盐刷牙,皱眉弯腰,好奇谨慎;怒怼丈夫,鼻孔外露牙齿歪,嘴巴张大;照顾儿媳,抻脖子青筋暴起,眼神关心慈祥。 她的表演太真实,很多人以为是村里找的素人。 剧播三天,收视破2,豆瓣好评,她圈粉无数。 观众说她演活了鲁南老太太,慈母形象深入人心。 比起杨幂的争议,她第一在演技排名。
她的火,直接戳破了内娱的一些问题。娱乐圈里,很多中年女演员五十多岁就不肯演妈,觉得掉价,影响形象;有的不肯扮丑,脸上不肯涂泥,穿破衣;有的说自己太漂亮,演不了农村人。 她们挑剧本,推小角色,宁愿闲着也不降标准。机会有,但她们不愿意。迟蓬不一样,她二十多岁就演六十多岁老妇,1983年《红叶,在山那边》化老妆,颤巍巍端茶;1989年《黄河谣》抹灰揉土;2007年《沂蒙》增重20斤。 她不顾脸面,只看角色准不准,从不自称老戏骨,不借奖项营销。 这对比,让那些挑剔的女演员尴尬,她们的拒绝显得浅薄,对职业不敬业。迟蓬的低调和专注,暴露了内娱的浮躁,很多女演员看到她,会不会觉得脸上挂不住?她没毁任何剧,反而提升了整部戏的质量。
她的火不是流量狂欢,是四十年积累后的肯定。她不问何时红,只在意还能演到几岁。 剧播后,网络热搜她的名字,片段被分享,但她保持沉默,不接受采访,不发帖。 继续在北京低调生活,偶尔试镜新剧,如2025年的《驻站》、《沙尘暴》、《迷墙》。 丈夫智磊是她的底气,两人互相支持,她在家翻剧本讨论角色。 她的作风没变,不接商业,不炒热。她专注表演,日子平静如旧。观众对比她过往作品,如《沂蒙》插秧、《幸福到万家》撅嘴婆婆、《小巷人家》自私奶奶,发现她千人千面,剧抛脸。 她的结局就是这样,保持本色,继续接戏,从不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