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相处会因为习惯,需求等不同而产生摩擦,甚至是吵架。有的人往往会在吵架分开后更加的体谅对方,也会试着去慢慢学会适应对方的习惯。所以吵架可能会成为是感情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事情的爆发点。
而多数人在吵架后,因为气氛尴尬,拉不下脸,或彼此都还在生气头上,很难“重新相处”。“重新相处”是人际关系重要的功课与智慧,想要挽回一段感情或关系,有时光靠决心和诚意是不够的,方向与方法才是主导的关键。
找出最适合的和解模式,解开心结其实没想象中困难。
怎样解决困难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1:问自己要不要继续这段关系?
选择重新相处,一定都会想到有个“不得不”修好的理由,所以首先必须先想清楚这个理由是否充分到需要花时间和心力去努力维护。
思考时,最好是由“心”给出答案,而不是由“大脑”理智判断,通常在倾听内心的声音后,将关系区分“要”或者“不要”,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2:想达到的结果是什么?
关系重建之前,会经过不断自己诉说的过程,先是描述一个“可怜的我”,再来是指责一个“可恶的你”,最后才会去归结“我和你接下来以后要的是什么生活方式?”是回到过去的关系继续僵持不下,或是重新协议以后相处的模式呢?
当这些答案都理清好了,才能让关系继续往前推进,落实出双方必须在想法和行为上做出什么改变,才能达到彼此之间预期的效果。
面对人际难题,只要找到一个起点,往往就能重新相处
3:对方是否也有修好的意思?
关系的重建构筑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基础上。如果双方不同调,或一方还没准备好或根本没意愿,自然无法重修旧好。
冲突过后,彼此都会带有委屈,受伤的情绪,可以花时间等待对方沉淀心思;若觉得无法客观看待事情,可委由彼此熟悉或者亲近的人来担任第三方角色,帮助进行协调。
4:做好被对方数落的心理准备。
启动重新相处模式前,最好要有做好会被对方惩罚,数落,啰嗦的心理准备,因为双方心理建设的程度是有落差的,在认知到这点之后,才不会因此反应不佳就先打退堂鼓。
有勇气来认真听对方表达的想法和感受,也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才不会让事情一再重提,破坏当时和解的气氛。必须经过一连串的倾听,同理性,示好,认错等过程,也认知到双方冲突在哪,才能开始讨论事件的冲突点。
做好被指责或怪罪的心理准备,让对方说出累积的怨怼,知道问题的症结,才能解决问题。
5:达成协议的必要。
吵架有吵架的艺术,是有话可以直说,有的话就不能直接说出来,是暗生闷气?或是脾气一上来就无法好好讨论下去?了解自己的吵架风格,才能先修正自己态度,并向对方说明原由,避免好不容易和好以后,摩擦又一再发生,徒增更多误解。
另外,和解过程中双方最好要把“地雷话题”理清出来,如果这些话题与正事无关,就要跟对方约法三章,之后谈论中尽量避免这些话题,免得重启火药库。
6:认清关系的新面貌。
很多人在经历冲突后才发现,原来对方真实的性格并非自己如原先所理解的那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冲突的引爆点可能出自于自己不合宜的看法或印象。例如:把某人当好朋友,在公司里相互间一遇到竞争就觉得是自己遭到背叛;理清认知这个错误后,就会知道往后相互间相处的态度必须是“朋友对朋友”,而非原先主观认知的“好朋友对好朋友”的方式。
吵架后必然产生“理想幻灭”的失落感,容许自己有一些小哀伤,不要过分压抑情绪。
7:困境都是修行的道场。
重新相处是要回到“解决问题“上,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达成协议。从心理学角度看,无法逃脱的困境,都是自己修行道场。例如:生活中的亲密关系和家庭里亲子关系都无法逃脱,那就来面对吧!也不一定算是件坏事。
在纠葛的人际关系里,放下惯用的自己视野和态度模式,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只要尝试过各种技巧,日后面对各种关系时才会更稳重成熟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