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正常生活节奏的家长们,纷纷加入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大军。于是放学后的校门口,总能听到家长和孩子的“尬聊”:
今天表现好不好?
今天上课怎么样?
作业写得差不多了吧?
…………
家长总是“老三套”,孩子则是“嗯嗯”“唔唔”,一听就是没话找话说,听得人“尴尬癌”都犯了!最难受的是,有时候我们耐心陪孩子聊天,孩子根本不领情,一脸的不情愿,好像在说:“你就只关心学习……”
不会和孩子聊天,还真是不少家长的痛处。今天,我们就给“和孩子无话可说”的家长支支招吧。
不懂沟通,让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
曾经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大学生写的帖子《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恋家》,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
“我好想好好爱我的家人,但是每次打电话或者在家时,都不知道该跟爸妈说些什么。妈妈说来说去就两句,一句‘一定要保重身体,身体是最重要的’,一句 ‘吃饭别凑合’,好像说完这两句就完成任务了。爸爸要表达的意思就一个:‘还有钱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好像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我爱我的家人,我也知道他们爱我。但是,是我的责任要求我去爱他们,而不是我的心要爱他们。我好怕与他们沟通,我讨厌没有感情的自己,可是没有办法。”
”字里行间,能看得出作者心中的纠结与自责。反思我们自己,孩子不愿意与我们交流,真的是故意的吗?我们先来站在孩子的角度,听听我们“关心”孩子时,他内心是怎么想的吧:
“又来了,好烦!”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您真的关心我吗?”
“唉,本来还想说说我今天遇到的事,现在不想说了,说了也没用,您也不愿意听。”
“我就是想和朋友玩儿会儿,我也想有朋友。”
…………
作为家长,我们总想让孩子理解自己,聊天也因此带上了强烈的目的性。这样下去,就算我们掏心掏肺地跟孩子“交流”了,孩子也从理性上、道理上接受了,但在情感上,他可能与我们渐行渐远。
话题循序渐进
很多家长觉得,和孩子聊天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什么话题可聊。家长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把孩子当孩子,少了对孩子真正用心的了解。孩子一天天长大,而你却永远当他长不大,缺了对他的观察,少了对聊天话题循序渐进的调整。
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聊天,话题是不一样的: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记忆线短,和他们聊一些自己或同学、老师等学习生活表层的现象话题,他们会侃侃而谈;而大一些的孩子更喜欢偏重思想、友谊等精神层面的话题。要想不尬,还得看家长的话题能不能勾起他们的兴趣。
1.低年级孩子:聊有趣的话题聊书包
放学后,和孩子一起整理书包,看他有没有带回什么手工作品,或者一些完全看不出头绪的小纸片。问问孩子:
这是什么课上做的?
怎么做的?都有哪些步骤?
老师帮忙了没有?
通常有实物在面前,孩子的表达思路会更加清晰。
聊课程表
孩子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课程表上记录的其实就是他们一天的生活。我们可以从这一天孩子感兴趣的课程或者学校活动聊起,比如体育课、美术课。你可以问问:
你们上体育课时,是一个班上还是几个班一起上呀?
你们体育老师严不严?我上小学时,不想跑步,想偷点儿懒,被体育老师看见,就会罚我多跑一圈。
别担心这么说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这会让孩子更贴近你,他会更愿意对你敞开心扉。而且如果他正好也不愿跑步,这会让他觉得犯错没那么可怕,知道改正就好。
聊别人
有时孩子并不是不想跟你沟通,只是他不知该从何说起,或者不愿意说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想了解他的近况,可以从他熟悉的朋友入手,一旦交流顺畅了,就很容易带出他自己的情况,聊天氛围也会很不错呢。
中午吃饭,你们班谁吃得最慢呀?
明天的运动会,你朋友瑞瑞报什么项目了?
你们班那个老爱说话的小东,今天又被老师罚了没?
聊自己
我们总希望听到孩子的倾诉,但很少有人会对孩子倾诉。不妨先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今天过得怎么样。别觉得孩子太小不懂,也许他的独特视角真的对你有帮助呢。更何况,当孩子看到你把他当作平等的交流对象时,他会更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妈妈今天遇到一个困难: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但在时间上与一个提升自我的课程冲突了,你觉得妈妈该怎么选择呢?
今天食堂有妈妈最爱吃的红烧茄子,心情一下子变好了。你在学校吃得怎么样?
聊书本
找一本你和孩子都喜欢的书,和孩子边看边讨论,还可以顺便问问:
你们学校也像书里写的这样吗?
休息的时候你最喜欢在哪里玩呀?
2.高年级孩子:进阶的讨论式聊天
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了,显然不再适合聊“中午吃了什么”这样的简单话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话题讨论式聊天了,一些严肃的、思考性的话题都可以涉及。这样的聊天,能提高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提到了和孩子对话的具体方法:
1.提出一个有不同观点的话题
话题可能来自你读过的一本书、看过的一部电影、学校的一项政策、电视上的一条新闻等。只要有几个不同的合理观点,就能形成对话。以与孩子年龄相适合的方式提出问题,难度最好略微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
2.问问孩子的看法
询问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看法以及理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见?依据是什么?
3.充当“魔鬼代言人”
这就是说,无论孩子站在哪一方,你都要表达与孩子相反的意见。注意,要用鼓励和打趣的语气,不要苛求或者过于挑剔。
4.鼓励孩子回应你的观点
鼓励他们说出对你的观点的看法,不过别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我认识一位成年女性,在餐桌上交谈时,她的律师爸爸会把他们逼到眼泪汪汪的境地,这就太过了。
5.高级的交谈:交换立场
和孩子对换角色,看看孩子是否能清晰地表达与之前相反的观点和价值观。或者当孩子说出最初的想法后,让他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这样和孩子聊天最有效
1.放低身段,与孩子平等
当我们自觉高孩子一等、处处敷衍时,我们和孩子的对话注定是无效的。只有在思想上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孩子才会有被尊重的感觉,才会有聊天诉说的欲望。
2.问开放性问题
如果我们泛泛地问孩子“今天过得怎样”,孩子肯定会答“好”,天就被聊死了。所以,我们要问具体的开放性问题。
要注意的是,让孩子回答这些具体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度。因为孩子可能已经不太记得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关键词来帮助孩子回忆和理清思路,这样孩子的话匣子才更容易被打开哦。
3.随着孩子成长变换内容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聊天的内容也要相应变化。孩子小时,父母可以经常给他讲故事,聊故事的内容、人物命运等;大一些之后,可以多聊聊孩子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已经长大了,你却依然用与小孩子交流的方式和他说话,他怎么会乐意与你交流呢?
4.懂得倾听,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我们常常会急着表明自己的意见,往往没有很仔细地听孩子把话说完就抢话说。当你不注意孩子的感受时,他也会渐渐变得不愿再与你沟通,你们之间的代沟自然也会越来越深。
5.不随意打断、质疑孩子
知乎上一位叫@极乐的网友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说自己怕鬼,晚上不敢睡觉。妈妈再三说世界上不可能有鬼,让她别瞎想了。
爸爸问她:“鬼长什么样?”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头就不见了。”
后来,每天放学后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结果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尾随孩子,爸爸立马报了警。妈妈得知后,后怕不已,庆幸爸爸听了孩子的“胡话”,孩子得以安然无恙。
尽管孩子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孩子的视角与成人不同,我们应该试着从他的视角看事情,而不是否定他。
6.多问孩子“怎么办”
对大一点的孩子,问“怎么办”是很必要的一个环节。让孩子先提出解决办法,父母再提供自己的建议并加以引导,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以及对父母的信任感。
第一阅读说
其实跟孩子聊天时,技巧并不是最重要的。没有一本书可以做到对孩子全部的心事进行解读、罗列出所有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的方法。当你对孩子敞开心扉,真的把他当作平等的交流对象、当作朋友时,自然就不会无休止地讲道理、教训他了。你和他自然有很多话题——朋友之间,有什么是不能畅所欲言的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