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时代的“中间层危机” 北大教授陈平原: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将重新定义人才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8月18日报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文学教育领域,AI带来的变革与挑战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2025年上海书展期间,这一话题成为了焦点,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见解,为人们在AI时代的文学教育探寻方向。
昨日,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与复旦大学严峰教授畅谈“AI时代,文学如何教育”,并带来新书《AI时代的文学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AI时代的文学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还没有谁能完全把握。”但陈平原认为,在AI时代,我们应在承认危机、适应变化的同时,坚守人文精神,保有人类的尊严和价值。
陈平原并非首次在公共场合谈论科技进步对人文学科的刺激与威胁。早在新世纪初,他就曾撰文讨论网络时代阅读与写作面临的困境。他担心“坚实的过程”被“虚拟的结果”取代,比如人文学者撰写论文若变成设定主题、搜索、浏览、下载、剪裁、粘贴、复制、打印的机械流程,将对人文学科造成致命打击,甚至连评论论文优劣及是否抄袭都将成为难题。
当被问到是否愿意直接植入芯片在脑海中完成全部检索时,陈平原明确表示不愿意。他认为人生的不完美、缺陷和遗憾都是值得保留的,理想的人机协调是人借助机器达成美好生活、提高精神境界,而不是人变成机器或被机器控制。
对于人文学的前景,陈平原保持谨慎乐观。他认为最受人工智能冲击的并非人文学,而是工程技术乃至社会科学的某些专业。他还预测,度过阵痛期后,人文教育会触底反弹。因为在文明传递中,虽然中间层可能被AI轻易取代,但一流的文人和学者、科学家永远不可取代,也会得到社会尊重 ,而社会底层的努力,同样不可或缺。“关键是中间这一大块,面对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很可能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需要重新调整心态和位置。”陈平原说。
网址:警惕AI时代的“中间层危机” 北大教授陈平原:人文与科技的融合将重新定义人才 https://mxgxt.com/news/view/1691864
相关内容
你的自拍照正在被AI重新定义!人脸融合技术大揭秘招行举办数字金融训练营,定义“AI+金融”人才选育标准
AI大伽百人谈|AI与艺术的交互:探索技术与创造力的融合
北大:请警惕不要制造美国式“明星教授”
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创新与未来趋势探讨
AI时代的教育之问II:教育变革
教育变革与教师转型:寒冬中的新生机
知乎第十一届新知青年大会开幕:一场跨界融合的科技文化节
AI人工智能介入教育变革,技术赋能与人文坚守
北大危机公关回应教授被指“猥亵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