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成长 · 母女关系︱共生,让母女都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5-08-17 23:08

冲突、争吵与控诉

这是一段发生在母女关系之间的激烈冲突。

激烈是因为女儿对妈妈的不满情绪,隐忍了30年。

所以爆发的时候,情感冲击是非常大的。

女儿向妈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先是要求母亲不要再干预自己的生活。

之后是要求母亲向自己道歉!

“相爱相杀”,是母女关系中最典型关系模式,也是所有重要关系中的常见的模式。

相爱,是因为血缘关系,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是因为性别相同的而更能理解对方的难处,更为心疼对方。

相杀,是因为关系中的控制,尤其是以爱的名义的控制,以及孩子长大后的反控制,还有母亲因为对于孩子独立的恐惧的控制。

母女的共生关系

爱与隐忍

这世界最伟大的爱是”无条件的爱“

但这是理想的爱。

很多时候孩子都渴望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

但是在有些孩子和母亲的关系中,孩子给母亲的爱更像是无条件的爱。

比如,在小莞和母亲的关系中,作为孩子的小莞担当着照顾母亲情感的使命。

在6岁之前,小莞是母亲的女儿。

从6岁之后,小莞是母亲的“母亲”。这里的“母亲”是一个心理象征意义的母亲,即 “反哺”。

这种母女关系的倒置,是因为家庭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小莞的母亲决定喝农药自杀,并且也要求小莞和自己一起喝农药。

在和丈夫关系中感觉到走投无路的母亲,绝望到想到死这件事情。同时,因为担心自己死后没有人会照顾小莞,所以决定带着小莞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一个6岁的孩子,是已经能够感觉到家里发生的变化,是能够感知到内心的恐惧,是能够知道母亲让自己喝下的饮料中是有不好的东西。

但是小莞没有说,小莞不敢说,小莞喝了下去。

死里逃生。

小莞和母亲被救了过来。

从那以后,小莞心里只有妈妈,只要能让妈妈开心,她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在这三十多年里,母亲自己的任何事情,甚至母亲朋友的任何事情,小莞都是第一个被母亲想到的人,不管生活、工作有多忙,她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帮妈妈做一切的事情。

有这样 “懂事听话”的女儿,小莞妈妈很欣慰。在小莞妈妈周围的朋友、亲戚眼里,大家是非常羡慕的小莞的妈妈。

但,只有小莞知道,6岁那年之后的三十多年里,这些看起来“懂事听话”的背后是自己 内心的恐惧—担心如果母亲不开心的话,又会让自己喝农药。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拒绝母亲的要求的,哪怕是过分的要求。

于是,习惯成自然,即便小莞已经是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但在和母亲的关系中,“不敢”依旧是自己面对母亲的核心情感。

小莞妈妈不知道的是,她以为女儿是很乐意为自己做这一切,她以为女儿是出自对妈妈的关爱,但其实小莞心里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次被妈妈要求喝农药,被妈妈带着一起去死的经历,让小莞意识到, 自己是属于妈妈的。

“我是妈妈的女儿。妈妈不让做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去做。”

因为妈妈有一个残疾的弟弟,所以妈妈从小就向女儿灌输不要嫁给残疾人,也是因此,小莞抛下在国外因为意外事故而残疾的男友,回到国内照顾当时生病的妈妈。

因为爸爸出轨给妈妈很大的打击,所以妈妈坚决不允许女儿和有妇之夫的领导有关系,并且到女儿的单位大闹了一场,让领导和女儿都没有尊严。

隐忍的代价,是母亲很开心,但是女儿逐渐失去了自我,直至完全的失去了自我。

抛弃相恋多年的男友,让小莞内心很痛苦,也因此对前男友有很多的愧疚,对自己有很大的自责,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坏女人!坏女人是不值得拥有好的生活,那就让自己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吧,接受有妇之夫的勾引,听从母亲的随时使唤,过一种没有自己的人生。

控制与反控制

小莞的母亲听到小莞的内心原来是恐惧,自己很意外。

当听到小莞要求自己道歉的时候,更是震惊!

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给女儿带来这样大的伤害!

她以为自己为女儿的那些着想,女儿都是能理解到的,因为女儿从来没有反抗过自己。

小莞的母亲,在无意当中,成为了一个控制女儿人生的妈妈。

小莞的妈妈认为自己对女儿要求的一切都是为女儿好。

没错,妈妈的出发点是好的。

只是妈妈的那些紧张与焦虑的点并不是从女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以自身的经历出发去要求女儿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这种母女关系的本质上是妈妈看不到真实的女儿的需要,而是以自己的需要去替代女儿的需要,并且以为自己为女儿考虑的就是女儿所真正需要的。

但这种两代的人的需要的差别永远是存在的,无论是因为时代变化的原因,还是因为性格差异的原因。

习惯成自然。

母亲对女儿的管教,习惯得成为一种控制。

哪怕小莞已经三十多岁,在小莞母亲眼里依旧像一个6岁的小女孩,涉世不深,需要母亲全方位的提醒和教训,并且对小莞说打就打,说骂就骂。

母亲以“照顾”为名义管教女儿,于是管教变成了要求,要求变成了控制。

而作为女儿的小莞,早就知道,无论自己愿意或者不愿意,自己都在母亲的控制当中。

小莞一直在尝试反控制。

怎奈习惯的力量强大,小莞和母亲的相处也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地随叫随到,习惯地无法拒绝母亲提出的任何要求,习惯地不忍心反对母亲,因为那会让母亲伤心。

于是这种被控制持续到现在。

直到这一天,当隐忍积累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反控制便以愤怒的爆发形式出来。

愤怒与愧疚

小莞对母亲隐忍30年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以愤怒的形式。

但愤怒只是母女关系中所有负面情绪积累的结果,更多的是愤怒情绪出现之前的 恐惧、伤心、委屈、无奈……

在重要的关系中,冲突通常以愤怒为爆发点,但愤怒的爆发常常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小莞极大的愤怒,让母亲意外、震惊、愧疚、还有伤心。

所以尽管小莞在表达愤怒的同时,告诉母亲自己这三十多年内心的恐惧和害怕,但母亲会被女儿愤怒时的指责和抱怨而习惯性的解释和反击。

愤怒在关系中更多的让对方感觉到的是力量,而不是愤怒之下的那些脆弱和痛苦。

小莞一开始很坚定的要求母亲不要再干预自己的生活。

小莞一开始很坚定的要求母亲向自己道歉。

但是当母亲和自己抱在一起痛哭的时候,愤怒爆发的小莞,又立刻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对待母亲,觉得自己是在把责任完全推卸给母亲,又无意识的回到之前的母女模式。

小莞积压了三十多年的情绪,在这一刻全都表达出来了,但同时随着这种激烈情绪之后而来的愧疚,会阻碍母女关系的解决。

小莞和母亲的关系,在母女关系中,并不少见。

这种母女关系的模式,叫做 共生。

母女关系的共生与成长

共生,是指两个个体之间相互抑制的依赖关系。

尤其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是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共生。

共生关系的影响在于

一个人会努力实现他人的期待,而不会依从自己的内心。

对于一直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人来说,当她们长大成人

她们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共生问题的解决,很多人简单的以“划清边界“作为解决的方法。

但共生的议题,用这种理性的建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知道但做不到。比如,小莞早就想把那句“妈妈,以后不要再干涉我的人生了”说出来,但是却一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表达,即常见的“知道,但做不到。”

共生议题的解决是要通过内心的成长来实现的。

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是双方共同成长,但是现实中更常见,也更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一方先成长,然后影响关系中的另一方。

最常见母女共生关系的解决是女儿先成长,然后去影响母亲。

成长的第一步是了解母女关系中的共生的具体体现形式。

对于有些母女关系而言,共生关系是女儿依赖母亲,缺乏独立工作、生活的能力,比如职场发展受限,比如无法与男性建立亲密关系。

对于有些母女关系而言,共生关系是母亲依赖女儿,像小莞母亲和她之间的关系,尽管从外在的形式来看更像是“母亲管教女儿”。

成长的第二步是完整、清晰的表达内心的情绪。

我不建议像小莞这样直接和母亲表达,一方面因为她表达的主要是愤怒,并没有把其他的负面情绪表达完整;另一方面,这种激烈的情绪表达,会让她在表达之后最大的情绪体验,不是轻松,而是愧疚。

愧疚意味着做了很多的努力之后,又无意识的再次回到原来的共生关系模式中。

我的建议是:在能够被理解和支持的关系中,表达对母亲的不满的情绪。

这种共生关系中不满的情绪,其实并不是愤怒,因为愤怒通常是继发情绪,而不是最初的情绪。

最初的情绪是指关系中的恐惧、害怕、担心、紧张、委屈、无奈等等……

成长的第三步是是逐渐探寻自身的需要,自己想要过怎样的生活?自己想要并且能够成为怎样的人?

因为共生关系最大的不良后果是一个人失去了自己。之前是为了父母而活,担负着成为父母对其期望的那一类人,但通常的结果是既没有成为父母期望中的人,同时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成长的第一步、第二步是第三步的基础,如果没有模式层面的觉察,如果没有情绪层面的充分感受和表达,是无法进入第三步。

成长的最后一步才是“关系中边界”的确立和维护。

重要关系中的边界清晰划定,并不是要像小莞这样充满愤怒地去表达,而是寻找到坚定表达拒绝,同时又不会破坏关系,并且有助于关系促进的方式。

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成长是一个有其固有规律的过程。

关系中的成长,通常是从相爱相杀到相亲相爱。

如果你希望获得个人的成长, 任何时候开始成长,都不晚。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 对于非商业性质的转载,请注明“作者:楚奇,人际关系团体带领者、推广者。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账号“GroupShanghai”;对于商业性质的使用和出版,请通过[email protected]联系。

【作者介绍】

楚奇

关系专家

心理咨询师

人际关系团体带领者

作为一名 独立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楚奇专注于关系取向的心理咨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尤其是 重要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两性关系、亲子关系、与父母关系、手足关系、职场关系、与自身关系等)的建立、发展与维护,以及重要关系问题的有效解决。

作为一名团体带领者,楚奇在专业方面的核心优势,在于人际关系取向的团体心理咨询的带领。在已有的 1700+小时团体咨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同质、异质团体带领经验,以及不同类型团体(非结构团体—人际关系团体/精神动力团体;结构团体—巴林特团体/企业团体关系相关培训等)的 带领、培训与督导

楚奇拥有十六年的 跨行业工作经验,历经精神科医师、培训师、“销售/市场经理”等不同工作岗位,横跨精神医学、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三大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目前,楚奇在上海致力于 关系取向的个体/团体心理咨询的推广和实践,帮助更多注重关系的人,提升自身在关系中的影响力,拥有平等、持久、稳定的重要关系,进而拥有更为幸福的人生。

人际关系团体

微信公众号:GroupShangha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女性成长 · 母女关系︱共生,让母女都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 https://mxgxt.com/news/view/1689584

相关内容

大S:如何逃离母女共生,活出自我
母女关系不好怎化解,改善母女关系的有效方法
聚焦母女关系 原生母女情感真人秀《是女儿是妈妈》开播
母女关系破裂:探索苏更生母女决裂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性别视角下母女关系书写
继母因继女的生父死亡诉继女的生母领回亲生女
母女关系
有毒的母女关系怎样影响女儿一生?
青春期女生与父母关系紧张家长怎么办,如何缓解青春期女生与父母的紧张关系?
“母女关系”影响女儿性格,5种类型各有最佳相处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