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朱孝天在直播中关于删除贾玲微信好友的言论引发了热议。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为什么不能删贾玲呢?她根本不知道我删了她。之前和她一起参加节目时加的微信好友,我都删了。”这番话让不少粉丝感到失望,甚至工作人员还多次提醒他注意言辞,叫他捂住嘴。快到50岁的朱孝天,这种举动让人觉得他好像还在青春期,依旧在玩着不那么成熟的社交游戏。
实际上,朱孝天并没有针对贾玲进行攻击。他只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解释了他删掉好友的理由。他表示,如果和某个好友在加为好友后2到3年内没有任何互动或者需要联系的情况,那他就会将其视为“不被需要”,从而将其删除。尽管这种观点直接,却也能理解为是一种相对“实用”的社交策略。过去,他也以同样的理由删除过明道的微信,但在某次央视活动中与对方重聚后又重新加上了好友,然而不久后又将明道移出了自己的好友列表。这仿佛表明,朱孝天的微信好友名单就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交账本。
然而,朱孝天的这一做法在娱乐圈中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尽管一些明星私下删除好友是常态,但像他这样公开说明理由的情况却不多见。这不仅引发了公众对他“缺乏共情”和“情商低”的评论,因为贾玲在圈内是公认的亲和力及智慧的象征,公开提到删除她的好友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失礼。娱乐圈看似和谐的氛围,往往让人觉得大家都在相互成全,而朱孝天的举动无疑揭示了这种虚假社交的面具。
在对比中,朱孝天的“真性情”显然与许多明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像周迅和李雪琴这些人曾明确表示不删除好友,认为这是一种“小气”的表现,代表了狭隘的心态。这与朱孝天的观点正好相反,后者似乎更倾向于保持社交网络的“干净”,而不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而妥协。尽管一些人认为朱孝天的做法展现了他的真实,但也不乏声音质疑他情商不足,过于直白的真实有时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或许,朱孝天的举动反衬出了贾玲的聪明应对——在这场风波中,贾玲选择了沉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表现出一种智慧的界限感。作为公众人物,如何在个人社交和行业人情之间取得平衡,确实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朱孝天虽然坚守自己的社交原则,但在这个复杂的娱乐圈里,公开的坦诚有时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或许更多的明星应该向贾玲学习,明智地处理社交关系,而不是因为“删好友”这样的小事而引发一场不必要的舆论风波。
总的来说,朱孝天的“删好友”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交问题,它也揭示了娱乐圈中“虚假社交”的一面。尽管他倡导自己的社交自由,但身为公众人物,懂得社交的边界和对他人感受的共鸣同样重要。这个事件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个人私生活与公众形象之间的微妙平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