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研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5-08-16 15:50

发布时间:2014-01-2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袁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曾经在展望第四纪科学的发展中指出,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活动不断参加到自然环境变化之中,并使之从一种生态文化演变到另一种生态文化。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丁仲礼理事长也强调在第四纪研究中要关注人类适应的问题,从古环境、古人类、古文化、古文明的角度开展研究。为了推动国内全新世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我受《第四纪研究》(主编丁仲礼院士,常务副主编郭正堂院士)委托,组织“全新世人地关系的考古学研究”的专辑,多位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积极投稿,现在,这期主要由科技考古研究人员撰写的专辑终于出版了。这期《第四纪研究》共有29篇文章,其中由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人员撰写的关于考古学研究的文章多达22篇,在《第四纪研究》创刊至今的数十年里,考古学界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人员在这里集体亮相还是第一次。

  人地关系涉及多个研究领域,从本期的文章内容中可以看到,年代学的研究是建立时空框架的基础;各类表征当时环境特征的指标研究是客观地认识自然环境的依据;人骨研究涉及到具体的人的体质特征;而对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是人地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除对于动植物的多种形态学研究之外,DNA研究和同位素研究也是全面认识人类行为的有力的技术支撑;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同样是人地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针对个案,研究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具体的人地关系,则是把这个研究推向深入的关键。

  由于人地关系的研究涉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和考古学,在此次参与稿件的撰写、评审、修改和编辑过程中,我体会到自然科学相关学科在撰写论文时开宗明义提出科学问题,然后阐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材料的详实性,通过旁征博引、言出有据的全面讨论,最后得出合理结论的严谨的行文逻辑;也感受到考古学强调的,诸如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以及具体研究对象的历时性发展过程是我们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照,对于各种现象和特征的起因要给出文化的解释等鲜明的学科特征。

  法国学者皮埃尔•德•拜(Pierre de Bie)勾画了从多学科向跨学科研究的渐进过程。他提出第一阶段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共同研究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第二阶段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同时研究同一个问题,并协调各自的工作和成果,在综合这些成果之后,寻求某种程度上的统一。参考其思路,我觉得再往后一个阶段,应该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在长时间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一个课题,共同提出一个符合研究目标、多学科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针对性明确、可操作性极强的研究计划,真正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我们的人地关系研究正在努力实践从多学科向跨学科的转变过程,虽然距离最终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最后强调两点,一是人地关系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方方面面的研究内容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在具体的人地关系中发挥主要的作用,我们关于某个时空范围内的人地关系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各类研究结果的科学分析之上。二是此次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专家的评审意见和杨美芳编辑在评审和编辑过程中向我们展示的自然科学杂志的论文写作规范,是需要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人员认真思考和有所借鉴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网址:人地关系研究的思考 https://mxgxt.com/news/view/1685467

相关内容

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
基因研究的关系和拓展关系思维导图
关于“网红经济”现象的思考研究.docx
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关系研究
《名人传记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全局观察与深入思考》.pptx
考研路上,太老实的人真的考不上研究生吗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
考研问答:考研期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考上研究生和专业导师关系不好怎么办
考过艺校研究生的明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