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问题}
“大咖” 中的「咖」是如何来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把某个行业的大人物,或者是风云人物称之为大咖。
比如现在票房已经突破32亿的《战狼2》主演+导演 吴京,就正式跻身电影超级大咖行列,人气与口碑齐飞。
再比如,今天过生日的网球运动员罗杰·费德勒(出生于1981年8月8日)也是名副其实的大咖。
他凭借优雅华丽的网球技艺、以及36岁依旧夺得多项网球大满贯冠军(Grand Slam)的傲人战绩,被称为「网球界的芭蕾舞者」,大咖名号响彻体坛。
那么,你知道「大咖」到底是怎么来的吗?
其实,「咖」最早是英文单词 cast (演员、角色)音译而来,指的是演艺圈的各类人士。
后来,港台话语体系中将这个意思进一步拓展,有了“大咖” “小咖” “咖位”等各种说法。
如果你留心,会发现一般电影放完之后,有个演职表,就叫做cast member.
当然啦,cast 用法很活,除了作为名词,有“角色” 的意思;作为动词,cast 是“投下” “铸造”的意思,比如:
1.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cast a shadow over the future of the talk.
目前的形势给谈判的前途投下了阴影。
2. Our door knocker is cast in solid brass.
我们的门环是纯铜铸造的。
关于cast,你学会了吗?
丨丨了
编辑:小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