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嘲笑腾讯没新产品,但不能小看腾讯的商业思维

发布时间:2025-08-15 15:08

文章摘要

腾讯2025Q2业绩亮眼,AI驱动游戏和广告大幅增长。管理层明确AI战略:优先赋能现有业务赚钱,其次增强用户粘性圈地,最后追求现象级产品爆款。策略体现稳中求进原则,业绩印证其有效性。

• [] AI赚钱:AI赋能广告和游戏等核心业务,提升货币化收入

• [] AI圈地:元宝等APP提升用户粘性,防止竞争性客户流失

• [] AI爆款:开发微信AI Agent等创新产品,追求现象级应用

• [] 战略递进:从稳定赚钱到进攻性产品,实现层次化发展

• [] 业绩印证:AI驱动收入加速增长,验证战略实际成效

• [⚔️] 竞争防御:确保AI用户量领先,防御对手如抖音抢占市场

腾讯在8月13日公布了2025年2季度业绩,数字非常靓丽:当季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15%;归母净利润556亿元,同比增长17%。

各板块收入增长情况如下:增值服务收入91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88亿元,增长35%;本土市场游戏收入404亿元,增长17%;社交网络收入322亿元,增长6%;营销服务收入358亿元,增长20%;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55亿元,增长10%。

驱动当季度业务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的快速增长;增速快于预期的广告收入和本土市场游戏收入,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来源于底层的AI驱动。

比起靓丽业绩本身,投资者和公众更关心的是业绩增长的原因。业绩发布之后的电话会议上,腾讯的管理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信息量很大,尤其集中在问答环节,可以说是近几个季度的业绩交流会中,信息量最大的一次。

我们看看腾讯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追踪我们的AI发展进度:

首先,AI如何帮助现有业务实现效率提升和收入增长。

第二,混元大模型的性能和质量,这需要观察多个指标的组合。

第三,腾讯的AI App增长情况,包括元宝APP用户数量、AI浏览器和AI驱动的搜索数量等指标。

第四,腾讯生态系统中,AI创新产品的设计进展,例如微信和生产力工具中的AI Agent。

如果认真分析这四点KPI指标,可以看到腾讯对AI的具体战略日渐清晰。在上次业绩交流会上,腾讯的管理层还很明确地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试错,以明确后续的AI战略。

笔者认为,腾讯的AI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AI必须赋能

AI在腾讯的首要使命是服务既有业务。这与Meta、Google等大厂某种程度上押注AI直接变成下一个搜索或操作系统的思路不同,腾讯是先用AI增强自身现有的营收引擎,作为AI在腾讯的基础定位。

腾讯旗下各板块、业务都有大量用户,在整个互联网大盘用户数见顶的情况下,与其花大力气去拉新,不如考虑用 AI 深挖货币化潜力,“以不同的方式为现有业务增长和变现做出贡献”。

这个定位和战略,集团只要定下KPI,各板块应该就通过 AI 加速货币化程度,诸如提高广告密度和有效性,激活用户购买游戏道具、会员等级等等。目前已经反映在公司业绩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入增速显著加快。这也是腾讯股票今年持续上涨的核心驱动因素。

AI需要用户粘性

赋能器固然能取得好的财务数据,但毕竟都是在后台发力,用户根本没有感觉。

从好处来说,“在用户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企业就把钱挣了”是好事;但从坏处来说,腾讯的AI毫无存在感,不利于其后续的AI布局。为争取用户,腾讯的AI需要更强的用户粘性。

这就体现在腾讯对于元宝等APP的用户数和使用频率等指标的重视上。当然,使用元宝APP的用户,无论是用开源的 deepseek-R1,还是用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先别管,先留住用户再说。

足够多的AI APP用户和使用量,才能保证腾讯在与抖音、阿里巴巴等的竞争中,不至于落入“丢失客户和市场”的不利境地。

AI需要现象级产品

例如微信和生产力工具中的AI Agent。笔者在年初腾讯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后,发表文章对腾讯的AI战略进行了分析,“畅想”了未来腾讯的AI产品,和微信高度整合的AI个人助理,并将其与苹果AI化的Siri进行类比。

当然苹果后来在Siri AI化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开发事故,导致目前Siri远未实现苹果宣传的功能。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发难度本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苹果自己跟自己“较劲”,希望在“保护个人隐私”和“AI大模型需要云端布局”之间取得平衡。

相比之下,腾讯在这方面掣肘较少,中国人也更容易在便利性和隐私权的权衡中选择前者。这无疑增加了AI现象级产品的开发难度。但从微信的成功经验来看,现象级产品的成功,既需要技术上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精雕细琢,也需要一定的外部机遇。换句话说,具备一定的偶然性。并不是先进的产品一定会成为爆款。

在这方面,相信腾讯也早有心理预期,并做好了相关应对:一方面传统的内部竞赛模式,充分发挥“鲶鱼效应”;另一方面也身段柔软,做好了外部合作选项,元宝早早接入了Deepseek,与混元一起由用户挑选使用。

从这三个战略的关系上,充分体现了递进性:首先要赚钱而不是亏钱,守住基本盘;其次要占地盘,攻守兼备,拉住一部分用户,但更重要的是不让竞争对手在占地盘方面大幅领先自己,避免抖音vs腾讯视频的覆辙;最后,培育现象级产品,是纯进攻性的。

这也体现了腾讯在制定战略时一贯的原则:稳中求进。稳是第一位的,先活下去;依托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使用习惯,在合适的时机,伺机出击,更好地活下去。

网址:可以嘲笑腾讯没新产品,但不能小看腾讯的商业思维 https://mxgxt.com/news/view/1681979

相关内容

猫眼的产业思维:拥抱腾讯,牵手微念
B站与腾讯宣布战略合作,以后B站的番可以在腾讯看了
腾讯竞争对手有哪些?腾讯的行业及产品竞争对手整理
腾讯影业公布2016首份片单 泛娱乐思路探索电影新可能
从多元化布局看腾讯音乐娱乐的“破壁思维”
腾讯 ① 深度分析腾讯公司业务现状及竞争力(上) $腾讯控股(00700)$(本文首发在王雅媛港股圈) 1998年11月,腾讯公司成立。腾讯之名取自小马哥名字与“网络通讯...
腾讯和阿里讲和,用户高兴了,但背后的小弟们可能不开心了
冲破传统商业模式,腾讯音乐开启多元化营收新思路
腾讯
腾讯老干妈事件疑点:如何骗过腾讯?QQ飞车版辣酱是谁生产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