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袁姗姗塌房,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一、当“马甲线女王”变成“翻车常客”
2020年,袁姗姗在综艺《巧手神探》里轻飘飘的一句“没事,坏了他可以再修”,让全网炸了锅。
她手里拿的是一件汉代修复文物,专家反复叮嘱要小心托住底部,她却用三根手指随意捏着,仿佛在摆弄一件玩具。
弹幕瞬间被愤怒淹没:“连文物都不尊重,还立什么正能量人设?”
这不是她第一次因为“说话不过脑”翻车。2018年《青春同学会》里,她当着镜头调侃张小斐打呼噜,即便对方多次否认,她仍坚持“找个呼噜声更大的男朋友就行”。
三年后张小斐凭《你好,李焕英》爆红,这段视频被翻出,网友直指她“塑料姐妹情”“情商盆地”。
从“滚出娱乐圈”到“马甲线女神”,袁姗姗曾用自律和公益逆风翻盘。但为何她总在口碑回升时“自毁长城”?答案或许藏在她的成名史里。
二、“黑红”是把双刃剑:成也于正,败也于正
2012年,袁姗姗接棒杨幂出演《宫锁珠帘》女主,一夜爆红。但观众并不买账:“香肠嘴”“苦瓜脸”“演技像开水壶烧开”的骂声铺天盖地。
甚至有人发起“袁姗姗滚出娱乐圈”投票,90%网友投了赞成票。
于正用“黑红也是红”的套路强捧她:一边和网友对骂“她每天工作18小时”,一边让她在《笑傲江湖》《美人无泪》中硬演“第一美人”。
结果越捧越黑,袁姗姗成了“全网公敌”。
这种“强塞式造星”埋下隐患:她习惯了被资本裹挟,却从未学会如何与公众对话。当于正的光环褪去,单飞的她像突然被丢进荒野。演技尴尬、投资餐饮曝出食安问题,甚至接微商代言求生。
黑红路线能让你一夜爆红,也能让你一辈子活在「洗白」的泥潭里。
三、低情商的“真性情”,是娱乐圈的致命毒药
袁姗姗的“塌房”轨迹,几乎都与“说话”有关:
不尊重专业:文物事件暴露她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漠视(修复一件青铜器需4年,她却说“能再修”)。
揭人隐私:公开讨论张小斐私生活,被批“蹭热度”“没分寸”。
迷惑发言:直播称江小白“不是白酒”遭品牌方打脸,被嘲“带货翻车专业户”。
心理学分析指出,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暴露真实素养。袁姗姗的脱口而出,恰恰印证了她对规则和他人感受的钝感。在娱乐圈这个“显微镜”下,这种钝感会被无限放大。
杨幂同样经历过全网黑,却用自嘲“脚臭梗”和《奇葩说》的高情商发言逆袭。反观袁姗姗,总在道歉后重蹈覆辙,像极了“狼来了”的故事。
四、从“海王”到“透明人”:人设崩塌的连锁反应
袁姗姗的“塌房”不止于言行。2023年张继科“赌债门”曝出,她被爆曾借给对方300万,还被扒出与陈晓、王仁君等多位男星的暧昧过往,“茶里茶气”“养鱼大师”的标签彻底焊死。
更致命的是业务能力短板:离开于正后,她主演的《云巅之上》评分仅4.8,被批“演技十年如一日”。直播带货虽GMV破亿,但网友记住的只有“蛋白粉推销员”,而非演员身份。
2023年艺人商业价值榜,袁姗姗跌出前100。近3年无主演作品上线,综艺邀约多为二线平台。
五、为什么我们不同情她的“塌房”?
袁姗姗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娱乐圈的残酷法则:
流量反噬:黑红路线能造神,也能弑神。没有作品支撑的热度,终会反噬。
情商即生产力:观众能容忍演技差,但绝不原谅“又蠢又坏”。
人设≠人生:马甲线能洗白一时,却洗不掉骨子里的傲慢。
袁姗姗的“塌房”从来不是意外,而是一场早有伏笔的必然。娱乐圈从不缺美女和努力,缺的是对职业的敬畏、对他人的尊重,以及“知进退”的清醒。
当37岁的她仍在直播间卖蛋白粉时,同班的张小斐已手握金鸡奖杯。这才是娱乐圈最真实的生存法则:实力与口碑,才是永不塌房的人设。
吃瓜之余,我们或许该感谢袁姗姗。她用十年时间上演了一部“塌房教科书”,提醒所有人:在名利场行走,光有逆袭的野心不够,更要有守住底线的觉悟。
毕竟,观众从来不是傻子!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人。
举报/反馈
网址:为什么说袁姗姗塌房,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https://mxgxt.com/news/view/1680583
相关内容
袁姗姗为什么是一线明星(袁姗姗当年为什么能红)于正袁姗姗什么关系 于正为什么捧袁姗姗
袁姗姗因为什么被黑 袁姗姗被黑的五大理由
袁姗姗为什么被网暴, 起底袁姗姗不讨喜的原因
于正为什么要捧袁姗姗(于正和袁姗姗怎么认识的)
为什么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袁姗姗滚出娱乐圈怎么回事?
袁姗姗是几线明星为什么不火了 袁姗姗后来不拍戏了真实原因
袁姗姗为什么不火了 袁姗姗和同学杨幂究竟差在哪里
全世界都撮合钱枫袁姗姗,他俩究竟什么情况,两人表情已说明问题
杨幂袁姗姗是什么关系(杨幂和袁姗姗是同学,那她们的关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