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封杀事件揭示了蓝台的黑暗内幕,真是让人感到无比恶心。这一切从高以翔猝死、李玟的录音门,再到袁立近日自曝被综艺剧本坑害,这个电视台连续三次被顶流明星揭发,信不信?连狗都不信这是巧合。
综艺圈将艺人当作消耗品的套路早该被深扒了,那些口口声声说要“为艺术奉献”的制作团队,背后透露出的却是贪婪的本质。看袁立分享的各个平台封杀截图,简直是现代版的文字监狱。当年《演员的诞生》中,她质问张国立“你摸着良心说”,镜头扫过时,章子怡瞬间脸色苍白。如今回顾,那所谓的“疯癫”其实是拒绝配合表演而付出的代价。更可笑的是,节目组当年发布通稿称袁立要价千万耍大牌,但现在她晒出的劳务费单子显示,实际到手的连个零头都不到。
这种戏码在韩国娱乐圈早就上演过无数遍了。2017年,张紫妍案揭露出电视台的潜规则,KBS高层还被曝出专门为女星定制“特殊合同”。在我们这里倒是创新出了一种新玩法,把精神PUA包装成综艺效果。蓝台的2019年营收报告显示,艺人劳务支出只占总成本的7.2%,而营销费用却高达38%,直接告诉观众:我们更愿意在制造轰动上花钱,而不是尊重演员。
最令人警惕的是这所谓的“封杀自动化”机制。袁立的社交账号被全平台同步禁言,这种跨平台的联动没有官方指示根本不可能实现。想想去年某脱口秀演员被封杀时,抖音、微博和B站都在短短五分钟内齐齐出手。这样的效率如果用在整顿食品安全上,地沟油早应该绝迹了。归根结底,资本控制的舆论机器只会为既得利益者服务。
如今还有人指责袁立“戏多”,却不想想她究竟想要什么。身家过亿的过气明星,和平台硬碰硬除了出气还有什么好处?看看韩国李善均的自杀案,沉默的代价可能就是生命。与其等着下一个高以翔式的悲剧,不如现在就将综艺圈的遮羞布彻底撕掉。毕竟,谁也不想有一天自己的偶像突然“发疯”,结果发现那不过是金钱砸出来的剧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