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处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不同的职业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遭遇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教师一般早上7点到校,晚上6点还到不了家,工作时间较长,作为教师既要教育别人的孩子,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工作和家庭往往很难兼顾,相信教师都有类似的心酸和无奈。但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就努力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我自己一直从事教育行业,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受孩子们喜欢的,作为老师自己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都喜欢模仿,然后,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绝不姑息,该批评的时候我就批评,该惩罚的时候我就惩罚,事后我还会和孩子进行谈心,交流,引导,深度剖析一下犯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鼓励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秀的地方,不要让孩子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平日里做孩子们的朋友,多和他们交流一些他们喜欢的话题,该松就松,该严则严。老师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也是一名普通人。
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这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情感和精力,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课下就可以腾出时间批改作业或者干其他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有些人觉得老师寒暑假都在家打打麻将钓钓鱼,轻松自在,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有些老师还需要经常去做交流。
好教师往往不一定是好家长。学生眼里的好教师,反而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大多数人对此都很难理解。其实这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一般说来,教师角色转换比较困难,教师在学生中最具权威性,因此在家里也常常会以权威的角色出现,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对待子女有时不免苛刻甚至武断。如此一来,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就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教育状况,教师子女在学校被教师管,回家后依然受到父母的苛求,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形成逆反和厌烦心理。
其次,对孩子的目标期望过高也是导致教师教不好子女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孩子同那些智力水平高的学生作比较,但期望越高失落越大,在这样的心理落差下,对子女的教育就很难成功。
第三,由于教师对教育较为熟悉,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有时会百般挑剔。这种挑剔容易使孩子不自觉地对他的教师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最终削减孩子在校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情。那么教师该如何成为一个好家长?该如何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呢?
第一要摆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在家里,你不再是教师而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家长,不能将两种角色混为一谈。教师要学会角色的及时转换,回到家里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将工作的压力放下来,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不能用课堂上对待学生的口吻,更不能动不动就对自己的子女拳脚相加。
其次,教师还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子女,对他们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第三,要特别注意避免把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无论何时,教师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你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这是教师对家庭承担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对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那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教师教育好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对孩子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
老师也是普通人,老师本人,也是一名学生,只是相对关系,在生活上,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在与朋友聊天或者是在与邻居谈话,聊不到几句就聊到学生身上了,特别是聊到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事的时候,他们变得更加的敏感,在他们的圈子里,仿佛只有这些。有很多老师都曾被学生气哭过,在学生面前不敢哭,回到办公室才敢哭出来,一个几十岁的男人就这样在办公室里哭,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是一名老师。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
充分利用周末时间,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吧,使身心从工作中解脱并得到恢复,并用心呵护好自己的家庭。其实工作与家庭无论什么时候都很难平衡,让我们人人都多一点理解,共建和谐社会吧!
编辑:杨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