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橙,一位曾在量化圈敢骂敢说的“李大嘴”,如今却成了一场高达1.18亿元腐败案的中心人物——和招商证券员工合谋套取巨额交易佣金。
这场案件不仅让幻方量化跌入信任深渊,也将其明星子公司DeepSeek拖入了聚光灯下。
在2025年8月,一份调查报告炸响了整个量化投资圈。
幻方量化的前市场总监李橙被查,涉嫌与招商证券高管孟鹏飞合作,利用亲属设“马甲”经纪人,五年里通过佣金返还机制套现1.18亿元。
这种操作方式,不只是“聪明”而已,更像是制度漏洞被精准利用后的黑吃黑。
我们很难忽视这件事背后的关系网。
李橙曾是招商证券员工,CEO陆政哲也来自招商银行资管部——这一层层渊源让幻方量化与招商证券之间的往来远超普通客户。
内部人互相通气,业务合作“默契”十足,正是这些隐藏在水面下的联系,为腐败埋下了伏笔。
据调查,这些返佣款项分配得相当“艺术”:约2000万流入李橙个人账户,1000万被用于“孝敬”招商总部某部总经理,而剩下的8000多万,由孟鹏飞稳稳握在手中。
这钱,是通过亲属银行卡一点点洗出来的。
就连贿赂也没那么直接。
孟鹏飞在事发后意识到问题严重,想用300万元黄金向深圳分公司负责人高翔“买个稳妥”,结果高翔拒收但仍被立案调查,事态越滚越大。
最终,包括李橙和孟鹏飞在内的一众涉案人等,都已移交司法。
一位私募圈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行业合规已经很严了,哪怕这种佣金返还操作在以前很常见,有时高达70%甚至80%,但一旦涉及利益输送,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是的,这就不再是行规,而是赤裸裸的商业贿赂。
而幻方量化,一度是中国私募界的“四大天王”之一,从2015年创立到2021年,仅用六年就冲破千亿管理规模。
创始人梁文锋是“技术信徒”,早在2008年就用外挂程序在A股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后靠数学和AI策略,一路高歌猛进。
幻方的交易系统几乎全部AI化,在2016年上线第一个深度学习交易模型后,他们很快甩开传统私募。
从2017年到2022年,他们跑出了124%的累计收益率,直接把自己送进了百亿量化俱乐部的前排。
技术光环加持下的幻方,看起来就像是金融界的“新贵”。
这也为DeepSeek的成立埋下了基因。
2023年,梁文锋带着1万张A100显卡,正式进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成立DeepSeek,把AI从金融交易中剥离出来,走向独立赛道。
2025年初,DeepSeek开源了R1模型,不少人说那是一次“技术冲击”,美股科技股应声下跌,连OpenAI都宣布免费开放ChatGPT应对挑战。
看起来风光无限,但R2模型迟迟未发,下载量一季度暴跌七成,DeepSeek也开始“掉队”。
而母公司的腐败案此刻爆出,给这个AI新贵又补了一刀。
市场开始疑问:幻方的内控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DeepSeek,还能独善其身吗?
有人说DeepSeek与幻方“业务隔离”,一个搞AI,一个做交易;也有人指出这只是表象,从资金到团队架构,两者并没有完全断开。
但无论如何,在现在这个对技术企业充满戒心的时刻,一家爆出腐败案的母公司,对DeepSeek的信任肯定会是重创。
更尴尬的是,幻方和DeepSeek面对媒体的态度近乎沉默。
凤凰财经多次拨打相关电话,无人接听。
或许他们还在等一个合适的回应时机,但市场不会等,舆论不会等。
这场亿元级别的腐败,不只是曝光了一家量化私募的漏洞,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行业里不愿被看见的部分。
而DeepSeek,要穿过这层阴影,可能不仅需要技术实力,还要一点运气,一点清白,还有更多的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