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综、圈层爆款全面开花 2018综艺爆款是怎样炼成的?
不知不觉,2018年就过了一半了。上半年,国内综艺市场整体态势喜人,但细细分析之下,却是马太效应加剧。《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创造101》等网综播放量得到极大释放,长期霸屏热搜榜和话题朋友圈。“C位出道”、“pick me”、“菊外人”等热门词汇广泛传播。相比之下,台综却显得异常萧条,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种种迹象表明,网综以超强战斗力证明了一个新综艺时代的到来。
回顾往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综艺节目。随着时代的变迁,节目的形态不断更新迭代,爆款的形成条件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随着网综的强势崛起,圈层爆款逐渐取代大众爆款,爆款的出现又引发井喷式的模仿和复制,未来,如何踩准爆款题材?综艺市场的发力点又在哪儿呢?
养成类选秀再次爆火
今年的网综到底有多火?用几组数据感受一下。以收官不久的《偶像练习生》为例,节目在热播期间微博话题量高达139亿,总播放量突破30亿次,超过了去年的现象级爆款《中国有嘻哈》的25亿播放量。节目最后阶段需要通过网络投票决定出道明星人选,而最终仅9位出道成员的累计投票量便达到了1.5亿次。
顶级流量带来了超强变现能力,蔡徐坤、陈立农、范丞丞等9位练习生组成男团Nine Percent出道。该组合各类活动门票被黄牛炒到2万+一张,蔡徐坤单条微博转发量轻轻松松就是千万级,最高一条破5000万;范丞丞发付费照片,一夜进账480万元……
这样的造星传奇仍在不断上演,今年4月底,女团节目《创造101》一经播出,便在人气和流量上不输《偶像练习生》,上线第一天播放量就达到2.1亿,目前播出了8期,总播放量已破38亿。
女团成员王菊的火,更是将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或主动或被动地分成了两拨人,要么“陶渊明”(王菊的粉丝),要么“菊外人”(不看《创造101》,也不给王菊投票的人)。“陶渊明”们制造的“菊语录”、“菊表情”、“菊话宝典”,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交渠道的每一个角落,继而诞生了“菊刷屏”现象。王菊的各路数据飞速上涨,微信指数涨幅达到了453.32%,王俊凯、吴亦凡、黄子韬等都被其甩在了后面。
王菊号称重新定义女团成员标准,不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而是更加勇于展现自我的女性。
这样的情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此前的《超女》,当时也是万人空巷,被定义为选秀元年。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人至今活跃在荧屏前。选秀类节目的再次翻红,并不能单纯意义理解为文化的轮回,随着网生崛起,粉丝的营销模式、网络平台的天然优势均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为新生代偶像“C位出道”提供了爆款的基础。
圈层综艺取代大众综艺
除了选秀节目爆红,在网综市场上,小众领域综艺节目也迎来了春天。《这!就是街舞》《机器人争霸》等均在不同领域,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内容。以《这!就是街舞》为例,和《中国有嘻哈》一样,均属于小众文化。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大家观看并没有什么障碍。“主要是打通了观看壁垒,里面有知识普及,加上街舞的姿势炫酷,让本土文化和街舞相结合,成为一场视觉盛宴。”
虽然《机器人争霸》的播放量不如《这!就是街舞》,但10亿的播放量,仍旧可以理解为打通了一个圈层,精准定位到了科技发烧友。不再依靠流量明星,而是真正意义上内容的革新,这恐怕才是圈层综艺最迷人的地方。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轮值总裁杨伟东认为,如今大众爆款内容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绝大部分的爆款其实只是某些人群热议、但对另外一个人群来说可能知之甚少的内容,“圈层爆款”成为新的爆款常态。“即使有大众爆款,比如电影,也需要先打穿某些圈层,经历圈层爆发,再蔓延到更多人群。”他认为,节目策划阶段目标受众是相对小众的街舞爱好者和“技术宅”群体,但因为做到了专业精准,首先在小群体内引发热议,然后很快在大众范围内得到传播。
圈层爆款不仅是小众领域的狂欢,更吸引着资本的关注。作为商业价值的直接体现,今年网综的广告招商价格先后突破了3亿元、5亿元大关,《这!就是街舞》招商额近6亿元,《热血街舞团》则达6.5亿元。即便是这样的高速增长,网综制作方仍觉得还没“到顶”,阿里巴巴文娱集团大优酷事业群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就认为,网综未来能达到的招商额会越来越大,匹敌卫视综艺最高招商额10亿元的项目绝对会出现,而且不是个例。
台综式微 综N代晚节不保
相比网综的热闹场景,台综的情况显然很不乐观。以往的爆款《极限挑战》《跑男》等王牌节目,从口碑到收视率,均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一些聚集了当红小鲜肉、小花的节目也没有出现预计的流量。“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了当初的那种好看劲儿,感觉逻辑和观感体验都差了许多。”有网友表示,综N代风光不再,新款内容缺乏爆点,台综市场正在萎缩,没有资本的关注,市场蛋糕正在被网综分割、占据。“不少台综也开始转战网综,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逆的结果。”
去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文化类综艺出现了井喷,原创内容开始不断出现,《声临其境》《朗读者》等综艺口碑爆棚,但无奈收视率低于预期仍是台综发展的绊脚石。如何借着互联网时代的风潮再火一把,成为台综目前的当务之急。
从台综综艺节目的发展史来看,在2005年“超女”爆红,掀起选秀热,粉丝文化得以发展。2010年,综艺节目进入激战期,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登陆江苏卫视,收视率屡屡破4,捧红了主持人孟非、乐嘉、黄菡,也让江苏卫视尝到了甜头。这个时期,微博正逐渐取代论坛,新闻传播方式急速变更,综艺节目的内容也开始变着花样与社会话题相勾连。在这个时期,《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接连出现在大众视野,上演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率收割狂潮。
2014年至2016年,网综开始兴起,但影响力仍旧不足以与台综相比。作为主流,台综开始猛玩综N代,砸钱拼明星,在节目中融入剧情,成为爆款的标配。
当下市场,对于台综而言,形式十分严峻。内容上无法产出爆款,饱受网综市场的挤压,台综进入困难期。
2018爆款之后如何持久繁荣?
从我们追过的爆款来看,其实并不取决于播放的平台,而是在于内容的深耕。台综经历了创新、爆发、野蛮式圈钱再到困境,正说明了观众审美在不断提高,按老套路已经很难取得好成绩了。玩出花样来才有望成为爆款,这也为垂直细分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有人喜欢看街舞,也有人喜欢看偶像养成,没必要做成老少皆宜,能打通一个圈层,就已经是成功了。”有网友表示,让某一部分群体觉得有意思就行了。从网综来看,短短的几年发展中,可以说是各类题材逐步引爆。从亲子类题材的节目火爆荧幕,再到音乐类节目出现,看似百变的类型却紧紧围绕着同样的模式转圈。
人人都在喊创新,创新才能发展,而创新却陷入死循环,唯独玩得风起云涌的“偶像”养成型综艺爆款频频出现,如《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迅速点燃团体偶像的热度。《2018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偶像产业历经30年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的个人粉丝行为逐渐向系统粉丝经济转化,偶像选拔也从“草根化”转向“练习生”体系。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受众体系下,每个题材拿出来好好玩都能玩出新意,热上好一阵子。只要押对了题材、传播有创意,很容易成为“风口上起飞的猪”。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垂直内容火热的背后,节目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对同样内容和模式的综艺类型的井喷式消耗,直接加速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最终加速了这个节目类型的衰落。
由此可见,无论是台综还是网综,想要爆款之后的持久繁荣,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吸引观众,更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引领节目走出同质化泥潭,再凭借好的口碑形成扩散效应,才能在综艺领域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2018年已过半,综艺市场新一轮的淘汰赛已经上演,谁将成为下一个爆款节目,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址:网综、圈层爆款全面开花 2018综艺爆款是怎样炼成的? https://mxgxt.com/news/view/1672176
相关内容
爆款综艺背后的艺统“江湖”题材细分、新鲜元素、小众圈层,这些舞蹈类综艺哪个是爆款?
爆款综艺背后的制作秘诀
Deepseek总结十大爆款综...@珠珠综艺圈的动态
明星健身房成轻综艺爆款 线下综艺周边餐饮爆红
2023年综艺:显见“爆款”,老牌综艺仍是“压舱石”
几大“街舞综艺”今年开战 谁是下一个嘻哈爆款
为何芒果卫视总能做出爆款综艺?
盘点国产综艺 今年无爆款
“全民带货”时代,《爆款来了》成就垂类真人秀综艺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