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暑期档被一部部特效大片和明星大咖的IP占据时,有一部电影却在没有依靠任何炫目的技术或明星阵容的情况下,以其独特的魅力打破了市场的沉寂。这部电影,首周上映时排片率仅为5%,然而到第三天,上座率竟飙升了600%,票房预计很快就能突破5亿。它的导演,陈佩斯,不仅成功呈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生命力,还讲述了一个关于坚守信念与侠义精神的热血故事。
八年磨一剑,别墅抵押换梦想
这部电影的诞生,简直可以写成一部和资本较量的悲壮史。早在八年前,陈佩斯就带着改编自话剧《戏台》的剧本,四处寻找资金支持。尽管话剧版曾巡演超过200场,每场都座无虚席,但当陈佩斯提出要把京剧元素与黑色幽默结合,拍一部“有深度的喜剧”时,几乎所有投资方都选择了退缩。“没人相信老戏能赚大钱。”他回忆时苦笑道。
最艰难的时刻出现在2023年,三个投资方陆续撤资,剧组账户里仅剩不到100万的资金。面对眼看就要泡汤的项目,68岁的陈佩斯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将位于北京三环的别墅抵押了出去。“我太太说了一句‘戏比房子重要’,这句话背后是我们全家人挤在出租屋里改剧本的日子。”陈佩斯说得轻描淡写,但那个时期,整整三个月,他几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凌晨三点还在阳台对着镜子练习京剧身段。“他说,万一赔了,至少还能重开小品巡演还债。”
影帝挺身而出,零酬援手显江湖义气
就在陈佩斯几乎绝望的时候,黄渤的出现让一切发生了转机。这位曾与陈佩斯在综艺节目中结缘的影帝,看完剧本后,毫不犹豫地决定加盟,甚至主动提出“零片酬、分账”的合作方式。黄渤不仅慷慨垫资150万解燃眉之急,还将自家闲置的别墅提供给剧组,连家具都保持着民国时期的样式,省下了上百万的置景费用。
黄渤的举动激励了更多演员。得知黄渤零酬加盟后,尹正立即推掉了两部剧约:“能跟佩斯老师学戏,不给钱都值。”姜武则带着一箱老酒走进剧组,说:“就冲这股劲儿,我来跑龙套也行。”剧组没有传统的助理和排场,演员们挤在同一个化妆间背台词,陈佩斯亲自为年轻演员示范动作,黄渤更是在片场煮面给大家当夜宵。整个剧组的气氛如同一个大家庭,所有人都为这部电影倾注了满满的热情。
口碑逆袭,观众用行动表达态度
电影上映的第一天,排片仅限于早场和午夜场,全国票房不到千万。然而,电影的口碑却开始悄然发酵,观众们纷纷自发宣传。有的观众带着父母二刷,表示“终于有电影能让老一辈看得懂、笑得开心”;年轻人则在社交平台讨论影片中“军阀抢戏班”的荒诞剧情,分析其中的历史隐喻。
这种口碑效应迅速发酵:第二天,影院开始紧急加场,某些电影院甚至出现了站着看电影的现象;第三天,上座率从12%迅速飙升至78%,排片率也提升至23%。某影院经理表示:“我们一开始只排了3个厅,结果连午夜场都坐满了,这在近年来的文艺片中真是罕见。”
逆流而上,戏比天大
《戏台》的成功,揭示了当今影视圈的一种浮躁风气。在资本疯狂追逐“数据公式”的同时,陈佩斯用行动证明:一部好的作品天然具备打破圈层的力量。电影中长达15分钟的京剧群戏,经过了严格的考据和排练,光是准备就花费了三个月;黄渤为了演好戏班班主,特意拜师学习京胡,指尖磨出的茧子成了最真实的妆容。
如今,影院里的掌声不仅是为电影剧情响起,更是为这群坚持梦想的人鼓掌。正如陈佩斯在首映礼上所说:“我这辈子只有一个信念,戏比天大。”而黄渤则说道:“票房是否分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观众知道,依然有人在认真做戏。”这或许是《戏台》留给时代最珍贵的注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