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文化

发布时间:2025-08-11 16:04

古琴,从来都不单单只是一件乐器,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和美学层面上的内涵,需要我们去深度挖掘和探讨。请跟随自古君一起来探讨“文人琴和艺人琴”两者历史关系的演变进程。期望通过对这两者的剖析,从某些方面来解答古琴为何能够流传三千年,为何为文人士大夫推崇备至,为何能被视为华乐正统,以及为何单单是古琴被视作修身之器、君子之器等等这些疑惑。本文,自古君将会为大家讲述“文人琴”和“艺人琴”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古琴传统的早期形态应该是“巫师琴”,其兴盛的年代大致在夏、商两朝。大约从西周时起,原始形态的“巫师琴”逐渐转入民间,到春秋时便分化成两个既同又异、亦分亦合的传统,一是“文人琴”传统,一是“艺人琴”传统。

所谓“文人琴”,是指以文人的身份弹奏古琴而形成的琴乐形态,这文人身份既指从事文学写作的诗人、作家,同时也包括学者、文人出身的官员、画家、书法家等从事文化职业的人,后来也可以包括一些有其它稳定职业的人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弹琴基本上不是职业性的,而是业余的。这方面的琴人最早可以孔子为代表,其后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队伍,他们有:颜回、庄子、屈原、宋玉、司马相如、刘向、桓谭、蔡邕、蔡琰、阮籍、嵇康、嵇绍、刘琨、王子猷、陶渊明、戴安道、王微、王僧虔、陶弘景、王维、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叶梦得、严澂等。

“艺人琴”则指以艺人身份,其中主要是琴人身份弹奏古琴而形成的琴乐形态,这琴人身份主要指朝廷乐官以琴待诏、权贵所养的琴客、以授琴为业的专业琴师和一些专攻琴艺的僧道琴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弹琴就是他们的职业,因而也是他们的专业。这方面的琴人最早可以师旷为代表,其后也形成一个阵容十分壮观的队伍,其中最为知名的人物就有:师涓、师襄、师文、钟仪、成连、伯牙、雍门周、师中、赵耶利、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陈拙、朱文济、夷中、知白、义海、则全和尚、郭楚望、刘志方、徐天民、毛敏仲、汪元亮、苗秀实、杨表正、徐上瀛等。

正是由于琴人的社会身份不同,故而才有了文人琴与艺人琴在音乐的功能、效果、内容、表现、技法和性质等多方面的不同。关于这些不同,笔者曾撰文专门加以论述,这里不拟展开细论,只作一概略的提示。大致说来,它们的差别可以作这样的描述:

(1)在艺术功能上,文人琴重自娱,艺人琴重他娱即娱人。

(2)在艺术效果上,文人琴重自身的融化力,艺人琴重对人的影响力。

(3)在艺术内容的表现上,文人琴注重“得意”,即弹者自己的领会;艺人琴则注重“表意”,即如何使听者领会。

(4)在技法运用上,文人琴往往用力不多,技法较为简单、朴素;艺人琴则追求技法的娴熟和丰富,以便妥帖地表现音乐内容。

(5)在乐器性质上,文人琴更多地将它视为修身养性的道器和法器,艺人琴则更多地或首先将它作为乐器对待。

(6)在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形成上,文人琴主要是因人而名,艺人琴则纯粹因艺而名。如此等等。

也正是这两个有着密切联系而又存在许多差异的传统,共同构成了此后延续两千多年而不间断的大古琴传统。要想准确、深入、具体、全面地把握古琴艺术传统,就不能不对文人琴与艺人琴这两条线及其互相之间的关系进行历史的考察,因为传统本身就是存在于历史演进之中,是借助历史过程展开自身的。它虽然也有着相对的稳定性,但总体上仍然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未完待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古琴文化 https://mxgxt.com/news/view/1670032

相关内容

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苏州著名古琴家汪铎逝世
中国古琴艺术导赏音乐会举办,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古琴师
唐丽玲,是中国一流的女钢琴家,她为何要学习西方古典文化呢?
古琴CP:明星们的琴韵佳话
琴响八桂—古琴名家新作品音乐会在南宁举办
古琴在古代的地位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胡丹丹《月里青山淡如画》开机 出演古琴才女弘扬传统民乐文化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丨道教与古琴的关系
古人学琴有什么讲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