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韬公司突遭限消令!32万欠款引争议,卸任前高管被指背刺
近日,黄子韬关联公司北京龙韬娱乐文化有限公司(现名“龙悦谦”)因32.83万元服务合同纠纷被法院限制高消费,引发全网热议。8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告显示,该公司因未履行生效判决,被禁止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行为。值得玩味的是,黄子韬恰好在7月31日卸任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这一时间差让网友直呼“太蹊跷”。
图一
事件脉络:32万欠款背后的“时间密码”
这场纠纷源于龙韬娱乐与北京史努比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合作。天眼查信息显示,双方因服务合同履行问题对簿公堂,法院于7月25日立案执行,8月4日正式下达限消令。尽管32万元对明星公司而言看似微不足道,但法律文书显示,该公司此前已因同一案件被冻结34万元股权,且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义务。更戏剧性的是,黄子韬前脚卸任执行董事,后脚公司就被限消,这一“精准操作”被网友调侃为“金蝉脱壳”。
图二
黄子韬回应:直播控诉“被最信任的人背刺”
面对舆论压力,黄子韬8月5日凌晨在直播间罕见发声。他情绪激动地表示,公司问题源于前任管理层遗留的“历史烂账”,自己“调整了三年刚要重新出发,又被经纪人背刺”。据其透露,前CEO伦小乔因失职已被立案调查,现任团队正全力梳理债务。他特别强调,此次限消仅约束公司主体,自己的个人征信和演艺活动不受影响,8月22日演唱会行程照常进行。
图三
法律边界:明星老板该不该“买单”?
网友争议的核心在于:实际控制人是否需 为公司债务担责?法律专家解释,根据《公司法》,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债务原则上与股东无关,但若存在滥用控制权、财产混同等情形,股东可能承担连带责任。此次限消令仅针对龙韬娱乐,黄子韬个人暂未被追责,但他通过海南永恒星龙集团持股67%的事实,仍让公众对其“甩锅”行为存疑。
图四
舆论风暴:从“32万穷酸论”到“信任危机”
事件发酵后,网友分成两派:一派认为“32万都还不起,明星公司太不体面”,另一派则力挺黄子韬“清者自清”。有财经博主扒出,龙韬娱乐2024年因前管理层失职导致财务混乱,甚至被冻结多个项目资金。更有粉丝翻出黄子韬早年直播送车、捐赠卫生巾工厂等善举,试图证明其商业信誉。然而,部分网友并不买账:“前脚捐车后脚赖账,这操作太割裂了。”
商业影响:卫生巾品牌“朵薇”躺枪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风波意外波及黄子韬主理的卫生巾品牌“朵薇”。有网友误将债务与日化业务关联,导致品牌话题量激增。实际上,“朵薇”由黄子韬与遥望科技联合创立,2024年销售额已破亿,与龙韬娱乐无直接资金往来。但舆论的连带效应仍让品牌方紧急发布声明澄清,可见明星商业版图的“蝴蝶效应”威力。
专家建议:明星公司的合规必修课
针对此次事件,法律人士提醒明星创业者:
1.财务隔离是关键:应严格区分个人与公司资产,避免因“公私不分”引火烧身;
2.管理专业化:文娱公司普遍存在“重流量轻风控”问题,需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
3.舆情预判机制:类似“卸任即被限消”的敏感节点,需提前做好公关预案。
结语:明星光环下的商业“双刃剑”
这场32万元的风波,撕开了明星公司的管理暗疮。正如网友评论:“明星创业不是过家家,粉丝买单不代表法律买单。”黄子韬能否凭借“直播自证+债务清偿”扭转局面,还需看后续行动。而事件留给行业的启示是:当明星光环遇上商业规则,唯有敬畏法律、规范经营,才能避免“翻车”。
互动话题:你觉得黄子韬卸任后公司被限消是巧合还是预谋?明星老板该不该为公司债务负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举报/反馈
网址:黄子韬公司突遭限消令!32万欠款引争议,卸任前高管被指背刺 https://mxgxt.com/news/view/1669084
相关内容
黄子韬公司成被执行人,此前自创卫生巾品牌曾引发争议黄子韬向贵州榕江捐款500万,背后争议不断,实打实的援助行动
黄子韬粉丝骤减400万,直播送车引发争议
黄子韬前经纪人已退出被执行公司
黄子韬参投卫生巾公司引发热议,明星如何撼动女性消费市场?
黄子韬送车事件:热议背后的法律与责任
黄子韬空降公司年会,3大亮点引发热议!
黄子韬自曝帮妻子清理经血引争议:是真宠妻还是玩营销?
黄子韬卫生巾一夜炒至190元!原价49.8元遭疯抢,黄牛狂赚四倍引热议
明星扎堆官宣恋情:黄子韬惹争议,黄晓明被连累,黄轩疑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