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上海戏剧学院官方发布了2025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知名演员黄晓明和金世佳赫然在列。黄晓明考博的消息瞬间引发热议,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近年来,明星们回归校园、攻读博士学位的现象愈演愈烈,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为“明星学历内卷”。那么,这股风潮究竟意味着什么?明星们为何纷纷追求更高的学历?
在明星考博潮中,林更新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早在2014年,他就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为博士生,成为首位成功考博的明星。此后,靳东、张静初等人也纷纷加入考博行列,令这一现象更加引人注目。这一系列事件让人不禁思考:明星的“学历内卷”到底有多卷?
首先,明星们攻读的多为艺术类专业博士,和传统的学术博士有显著区别。艺术专业博士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培养的是应用型艺术人才。与学术博士的录取方式不同,艺术专业博士的考核包括创作实践计划书、个人艺术成果等,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样的背景下,明星考博并非如外界所想的“水博”,而是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与实践。
明星扎堆“卷”学历的原因其实与娱乐圈的竞争加剧密切相关。流量时代的退潮,观众对演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演员意识到,单靠流量和颜值已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因此,他们选择通过深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此外,政策的支持也是明星“卷”学历的重要因素,教育部的相关意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
然而,明星的学历追求并非一帆风顺,质疑声也层出不穷。明星与学术圈的碰撞,让人们对其学术能力产生了疑虑。翟天临因学术不端事件而被撤销博士学位的消息,让公众对明星的学术能力产生了更深的怀疑。公众往往带着成见看待明星的学术追求,认为他们与学术有天生的隔阂。
从某种程度上讲,明星的学历追求有助于打破这一偏见,改变公众对艺人的刻板印象。明星在学术领域的探索,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对学术界都是一种积极的推动。然而,明星在追求学历的同时,也需坚守学术诚信,做到踏实求学,切忌只为名利而学。
对于网民而言,理性看待明星的考博行为尤为重要。明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我们不应一味苛责,而应鼓励他们在学术与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只有在良性的舆论环境中,明星与学术界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