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发布时间:2024-12-12 00:09

导读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2033名受访者中,有70.3%认同“身边喜欢星座文化的人多”,其中,有16.0%认为“非常多”。年轻人为什么热衷聊星座?本文或许能给你答案~(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周刊 ID:chinanewsweekly)

“3月23日早上08:19的时候,水星正式逆行,转发,水逆退散!”

星座媒体人Alex大叔的这条微博推送,不到30字,一天内被转发近 6万次,评论近5000条,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确实受了“水逆”的影响,如被老师骂、考试填错考号或丢了东西,同时祈祷自己能在转发后“顺利上岸”。

看不懂?这是一套“星座语系”,以12星座为主体,描述它们每日、每周、每月的运势,进而分析这种运势对人的影响,包括情感、工作、人事和金钱等方面。负责描述这些现象的人,被称为“占星师”,而信众们则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文章或与占星师面对面咨询,获得应对的办法。

“现在大部分人都能聊聊自己的‘上升星座’,这在五年前还是很专业的词儿。”测测星座APP(下文简称“测测”)创始人任永亮说。这家公司创办于2011年,去年10月获得了百合网1920万元的投资。它目前拥有200余万注册用户,日新增用户近3000人。任永亮注意到,最近两三年的用户增加趋势和活跃度十分明显。“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相亲,交朋友,换工作,年轻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测一测。”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17年8月的一项调查或可作为印证:2033名受访者中,有70.3%认同“身边喜欢星座文化的人多”,其中,有16.0%认为“非常多”。

尽管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星座与人的性格或命运有关,占星业还是出人意料地繁荣起来,尤其在互联网界。据互联网公司产品数据库IT桔子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带有“星座”标签的公司共有66家,在有明确记录成立时间的47家公司中,有29家成立于2014年到2015年,提供“星座运势、占卜分析”的公司有16家,主打“情感、社交”的有8家,主推星座娱乐内容的有5家。其中,最著名的星座公司“同道大叔”,创始人已于2016年底成功套现1.78亿元。

在这个以科技高速发展为首要特征的时代,这个古老的方术如何占据现代人的心灵?

星座与互联网是天然CP

占星术最早引起公众的注意,是从“同道大叔”在微博上的兴盛开始的。

它的头像是个头顶一撮发、面带大胡茬的卡通人物,自称“知名星座命理博主”。2014年夏天,它发布了一组漫画:“三个天秤去吃饭,然后饿死在路边。”配合这句吐槽,三个额头画着天秤座符号的简笔画大头人应声倒地。两天内,这条微博获得了1.5万次转发。随后,凭借“大叔吐槽星座”系列话题,“同道大叔”聚集了1300多万粉丝,在微博上积累了123.8亿阅读,同名微信公众号成为10万+文章聚集地,“同道大叔”成为第一个以星座为标签的流量IP。

但这遭到了所谓严肃占星人士的质疑。“必须承认,他们对于推广星座知名度是有贡献的,”占星培训与咨询机构若道星文化创始人蒋颖说,“但他们也误导了大众的理解,星座可不仅是性格和运势。”

随着星座文化的流行,蒋颖这类“严肃占星”人士也在最近五年获得了新生。蒋颖表示,她自学占星多年,萌生了创办一家占星培训机构的想法,把她学习过的国际占星研究协会的课程系统引入国内。但直到2011年,这个想法才得以实现,“因为互联网提供了线上授课的便利”。

独立占星师姚晔(占星时,她的名字叫“占星小妖”)从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时起,开始在网上自学占星。做了11年金融工作后,她从2015年开始专职占星。“因为算下来,从那时起,只靠占星就能维持我的生活了。”

2014年5月在爱奇艺上线的访谈节目《星座棋谈》,以分析受邀明星的星座为特色,前三期的网络总点击量超过400万,微博话题阅读数超过2430万,其中由白羊座奶爸贾乃亮参与录制的节目上线仅三天播放量就突破100万。

短视频领域的音乐漫画吐槽秀“星座不求人”,则是将所有星座的槽点杂糅到一个设定的故事中,用说唱的形式进行演绎。2015年7月17日,“星座不求人”在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第一支短视频《十二星座来撸串》,阅读量在短短4天内上涨到100万+。

这个领域也有任永亮这样的外来者。创办占星APP测测以前,他是IBM公司负责医疗产品数据的工程人员,也办过一家小型的占星网站。任永亮回忆,网站时代,注册用户只有6万,日活量只有6000人次,但创办了APP后,用户增长速度几乎是网户的百倍。 

在“同道大叔”CEO章晋源看来,星座的崛起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星座与互联网是一对天然的CP。”他说。无需太高门槛,只要会使用搜索引擎,就能获得大量资讯,并且很容易因一些不常见的词语表述变得深奥而神秘。比如“水逆”——通俗解释,即水星运行轨迹发生改变。占星学认为,水逆现象会影响记忆、沟通、交通、通讯等环节,会让人有生活不顺之感,情绪低落。

“这种词语很容易在互联网中被捕捉到,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传播出去。”章晋源说,“其目的也许并不是为了占卜,而仅仅是为了打开社交的话题。”

事实上,中国第一代“占星师”也是在网络论坛里自学成才的。姚晔回忆,影响最大的学习渠道是新浪的“星相学研究室”论坛,创建者是新浪员工李鼎新。像所有的互联网文化一样,占星师们都有一个网名,李鼎新叫“歪脖鱼”。如今,他也是一名独立占星师。他回忆,论坛成员最多时有100余人,大家一起翻译英文资料,讨论占星技巧。

“但真正兴起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李鼎新很确切地记得,2009年微博的出现,和2011年微信运营后,星座开始由小部分用户迅速向大众扩展。

章晋源也认同这种看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生活,让事物开始流于标签化,而星座恰好能从性格、品位等方面给予大众不同的标签认同。”据统计,仅在新浪微博上,目前带有“星座”标签的个人认证用户就有约39万个,机构认证用户有8.9万余个。“认同感会带来关注,”章晋源说,“而关注就意味着需求和生意。”

什么人撑起了占星的市场?

究竟什么人在占星?目前没有统一的第三方市场调查。但通过各星座公司提供的数据,我们试图勾勒出这张用户画像。

“同道大叔”的核心用户年龄集中在20~26岁,生活地主要为广东、上海、江浙沪和北京,女性占显著优势,达六成,而在产品消费方面女性更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占总数的70%;视频节目《星座棋谈》的受众群也相似。爱奇艺大数据显示,这档节目的收视人群主要来自北上广深,本科以上学历达40%,观众多为高端白领,女性占比近80%;测测的用户群体主要年龄在16岁至28岁之间,最为集中的是23岁,有70%来自一二线城市,女性用户占到八成以上;多位独立占星师所提供的咨询用户数据也相差不大,“一线城市”“20~30岁”“女性”成为最为显著的关键词。

这样集中的用户群体,是否代表了某种含义?

“我一开始认为,这或许说明占星只是年轻人消遣的玩艺。”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师邢婷婷表示。她从2014年开始研究星座文化在中国流行的现象。最初吸引她注意的,是学校论坛里星座话题的热闹——常常一晚上就有1万多条帖子。3年里多次田野调查后,她发现,或许不只是“消遣”那么简单,求测者群体非常集中,以“刚毕业不到五年的年轻人为主”,而所求测的内容以情感、工作为主。

邢婷婷认为,占星用户群体如此集中,主要因为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安定下来的位置,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他们的上一辈能够提供的帮助也极为有限,年轻人必然要选择一种缓解压力的出口,或者来自外界的对现状的解释。

“看起来,这个社会已经给了年轻人足够多元的选择,但事实上,对年轻人的判断标准却仍是单一的——是不是有一份好工作?收入是不是足够高?有没有结婚?有没有买房?”邢婷婷解释说,“一句话,就是强调成功,而且强调年轻时就要成功。这使年轻人觉得迷茫无助,也更浮躁,更想找到快速成功的法门,或快速得到建议的方式,占星刚好满足了这个需求。”

在这个迷茫而急需帮助的年轻群体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所承受的压力尤甚。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指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压力感远高于其他城市,并且在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各方面的评分都高于其他城市。

“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在高压环境下,倾向于迅速寻找一种策略解决当下的问题。”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佐斌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对于许多人来说,占星只是一种应对手段,即便这个人此前对星座可以影响人的命运并不相信,“这有点像病急乱投医,并不是真的信,只是觉得不妨一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星座公司的用户数据,还是研究者的调查,都发现热衷星座文化的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这与人们的判断相矛盾——在去除迷信、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竟然会相信与科学伦理相背离的超自然经验?

邢婷婷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反映了年轻一代尚未取得社会主流地位,他们的紧张、焦虑、沮丧等消极情绪处于被忽视状态,而占星,与对血型、面相、属相相同,是一种精神空虚后的寄托方向

“其实占星并没有告诉大家如何处理这些事情,有些话也是老生常谈。”邢婷婷分析,“它给年轻人带来的是一种对现状的外在解释。比如这段时间不顺,它会告诉你,这一切的发生不是你个人的原因,是由于星座的走势,而这些总是会过去的。”

邢婷婷还发现,尽管占星APP的用户数据是女性占多数,但她所见到的男性求测者并不少。“只是男性一旦觉得占星有用,会比较倾向于通过购买书籍和工具,自学解惑,而女性更愿意采用咨询和交流的方式获得疏解。”

为什么要占星?

2015年,31岁的凯茜在家人的推荐下找到了独立占星师姚晔。当时她备感迷茫,2月因公司倒闭而失业,两个月后又离婚,她不知道该如何独自抚养不满3岁的女儿长大,自己的未来又是什么。“我尝试过出去旅行,心情确实明朗了一些,可回来还是迷茫。”凯茜说。

尽管她很快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仍期待着一个声音指引她走出低谷,星座给了她答案:到2015年12月,星座的运行暗示她的职位和实际权力有所提升,到2016年8月,代表幸运、晋升的木星刚好穿过她的上升星座白羊座,代表正财收入的金星也有更多显现,这意味着她的财运会有所好转。

凯茜记住了。凯茜是一名互联网媒体策划人员,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她每天努力工作,“所有重要的、不好写的方案我都接。”凯茜说,“我只是想安稳走过这段时期,等待我的好运出现。”

2015年底,凯茜成了团队负责人。2016年中,一家项目合作单位向她抛来橄榄枝,她也接受了这份薪酬更高的工作。

情感上,凯茜也遵照着星盘的指示“勇敢尝试,重在过程,不是结局”,每次遇到感觉不错的男生,就会把男生的星盘拿去给姚晔合盘(将两个人的星盘合在一起,从占星角度分析匹配度)。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意中人,但凯茜也很坦然,“我太阳星座是巨蟹,月亮星座是白羊,外在寻求家庭共同体、内在却主张自我个性,内外需求矛盾大,注定没有那么快找到合适的人。”

如今回想起来,凯茜也承认,即便没有占星,只要努力工作,依然会获得事业上的提升,“但在当时那种心态下,星座给了我一种指引,使我能够坚持下来。”

在她的描述中,占星像是一种治疗迷茫的药片,或者,是个始终在一旁为自己喊“加油”的伙伴。因此,那之后,占星成了凯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时代年轻人都为什么感到迷茫呢?据任永亮统计,在测测APP的提问中,情感类问题最多,占70%,他们关心:TA会喜欢我吗?这周末我们会确认关系吗?我们俩会分手么?其次是工作困惑,占20%,其他类型的问题占比不到一成。

在撑起七成“访问量”的情感烦恼中,任永亮还发现,80后用户的问题偏保守,更倾向于了解原因,比如:两个人性格不合从星盘角度该怎么解释?而90后、95后则直接提问结果:今晚我们会去外面约吗?

这种现象在独立占星师那里更加普遍。42岁的独立占星师咔咔(她拒绝透露真实姓名)表示,她已接待了近3000名咨询者,主要是三十岁左右的女性,近七成是咨询情感和家庭问题。如:我和丈夫最近关系不好,他是不是有外遇了?孩子才三岁,但丈夫性格很不好,我要不要继续和他过下去?

事实上,任永亮进入占星领域,也缘于一段不顺利的情感经历。当时,在失恋与毕业求职的双重压力下,任永亮开始翻看星座运势,还在新浪星座频道花了两百多元买了份情感报告。一位同班女同学帮忙分析了他与女友的星盘后告诉他:你们这两个星座在一起,性格不和,矛盾较多。“怎么都一语中的呢?”任永亮回忆当时的感觉,“倒也不是说我信了,而是在那个状态下,这种交流对我有效,舒缓了我的焦虑。”任永亮发觉,“情感和星座有一种天然联系,当遇到科学无法解决的情感问题,星座是一个倾诉的出口。”

“占星最吸引人的就是这种素未谋面却一语中的的神秘感。”姚晔说,很多人无法接受情感波折中的理性分析,但当把分手、感情不和归因于一个自身无法控制的外在原因时,多数人反而就释然并接受了现实——因为这就是命运。

一旦接受了现实,解决办法便是顺其自然。李鼎新这样描述占星的作用:“我的咨询用户普遍特征就是烦恼很重,来的时候愁容满面、忧心忡忡。我的工作只是把他的命运结构告诉他,终极答案告诉他,但该怎么解决,还要看他自己。”

在姚晔看来,人生的困惑大致相同:情感(婚姻)、子女、健康、事业和财富。前来求测的人,或是希望获得真相和意见,或是想逃避真相和现实,或是想从别人嘴里听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以便获得认同。她为此去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因为无论占星还是心理咨询,都要求在面对面沟通时给予更多的安慰。”

“这是求助于占卜者的共性。”佐斌分析说:用一个简化模型,对复杂的人与事分类,简化思维和分析的过程,最终为自我认知和认识他人提供框架和线索,“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渡过难关的最容易的办法”。

占星这门生意

但对于占星事业的参与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它能成为一门生意。

“信与不信都不重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同道大叔CEO章晋源坦率地说。他认为,占星已从帮助渡过困境的工具,演变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交手段,“同道大叔所传播的,是你怎么聊星座会更有趣。我们从不追求要把自己塑造成专家,也没说过自己对星座有权威解释。”

“同道大叔”的确在营销方面比占星更像专家。用诙谐的文字配以漫画,吐槽十二星座在生活中的缺点,直击年轻人的话题;通过创造话题、与粉丝互动、转发抽奖等方式来维持用户粘度;以星座为主题开发玩偶、水杯、钥匙链等衍生品,形成了独特的星座品牌;开发以12星座为主题的线下咖啡馆,在实体服务业占据一席之地;利用星座话题与其他商家进行IP授权或合作,产生了独特的星座向营销方式;甚至还邀请了苏珊·米勒这位最著名的占星师来华讲座。它已不是一家占星公司,而是一个以星座话题为主要特色,集内容创意和营销为一体的新型跨界公司。

2017年,章晋源在首届全国自媒体资源交易对接会上表示,“同道大叔”累计粉丝超过3000万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日访问量超过300万,每天的转发量超过30万,2016年利润达3000万元。“如果纯从利润角度,广告至少贡献了60%,”章晋源说,“但如果从销售角度,2016年产品销售占总营收的近六成。”

在邢婷婷看来,当“星座热”成为一种文化时,必然会带来消费的欲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种符号,而只有当有了购买行为之后,这个符号才与我这个个体产生了具体的联系。”

测测的生意,也正是烦恼者从占星中获得解释后产生的购买行为。测测从工具角度切入,用户输入时间、地点等数据,系统便可自动生成星盘,进而解读用户的性格、婚恋、事业等内容。“以前我们占星都是背着笔记本去给人看盘,现在用APP方便多了。”李鼎新说。据公开数据,测测目前拥有200万用户,其中,认证占星师2万余名,用户总共用专业星盘查看了400万份档案,通过占星骰子占卜了1000多万个问题;付费用户累计已达10万人,平均每人每月消费200元左右。主要方式为付费咨询:用户在测测APP上提问,发布赏金寻求专业人士解答,1元兑换1枚测测币,25枚起购,每次至少发布3枚测测币作为赏金;另一方面,测测认证(在线答题)占星师,通过抢答的方式获得赏金,回答语音不超过90秒,回答收益APP与答主三七分成。会员费和用户购买占星报告也获得一部分固定收入。

“可以把测测理解为滴滴+陌陌,”任永亮期待通过这种方式既链接了用户与占星师,也能以星座为切口营造社区,实现用户间的互动。”他透露,测测从2017年初开始盈利,目前的年营收额约为三千万元。

蒋颖创办的若道占星则主打占星师培训,主营业务是核心课程培训和认证考试:聘请国际知名占星师教授网课,配以中文翻译、线上线下讨论,最后以通过若道内部考试为标准,还可组织参加国际占星研究协会(ISAR)授权的占星师执业资质认证考试。

蒋颖本人曾参加过ISAR的认证考试,当时还需自费到美国新奥尔良参加考试。若道成立之后,蒋颖将这套考试彻底汉化,考试、评测全程以中文形式在若道机构内完成。这样的课程安排要价不菲。据其官网,一套心理占星入门课程收费3900元,中阶课程8400元,而“国际占星协会职业认证考前推荐必修+选修套餐”标价31200元。

与占星受众一样,学习占星也是女性居多,若道累计教授的3000余名学员中,女性占近九成。不同的是,学习者基本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主要在35岁左右。蒋颖介绍,通过考评后的学员大多以独立占星师角色进入占星行业,多数有明确的价格表,每小时收费从600元到1500元不等。以独立占星师咔咔为例,她的星盘解读每小时收费1000元,每次时长1.5~2小时。

互联网+时代的占星,自然也有其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占星其实是大数据。”蒋颖说,简单地输入出生日期、时刻、地点(经纬度),通过时间和空间交错产生星盘,“这些数据在人力管理、金融、市场投资甚至婚姻咨询、儿童教育领域,都可能运用得到。” 

任永亮也认同这个判断。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在占星中引入人工智能。“目前测测平台2万多的占星师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提问需求,但我们已经拥有千万级的问答,完全可以通过打造微软小冰那样的人工智能,减少与占星师分利的比重,带来更多纯利润收入,同时,充足的供给又能刺激更多的提问需求和用户规模。”

资本也发现了这个市场。

2016年12月初,美盛文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美盛控股以2.17亿元收购同道文化72.5%的股权,同道文化估值达3亿元;2017年1月,星座女神宣布完成3000万元的A轮融资;曾打造星座社交APP电波的MONO团队又推出一款新的星座APP星座城,并宣布获得由险峰长青、BAI 共同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 A 轮融资;今年2月,一家名为蓝星漫的互联网星座平台获得了一轮千万元级的融资……

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章晋源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00后一代似乎对星座不那么感兴趣,小孩子们的兴趣正在从星座转向手游、动漫等二次元方向。“这是一个信号,”章晋源》表示,“需要开始培养下一代的星座消费需求,比如,打造一个像小猪佩奇那样的‘同道baby版’”。

《占星:撩拨大众心灵的生意》;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李明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网址:深读 https://mxgxt.com/news/view/166524

相关内容

用阅读唤醒“深蓝之力”
读书五问丨新华深读
一部中国人必读的书 | 深度阅读(3)
深度解读汤唯大满贯作品
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六枝:千人诵读大赛精彩纷呈
翻译出版名家谈汉译名著:要多读深读经典原著
走进书香深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掀起湖南阅读新热潮
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深度解读
中国人的诗歌启蒙 | 深度阅读(5)
深度解析娱乐圈女明星小说免费阅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