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艺人们为了谋生,不得不纷纷另辟蹊径。
有的转行当老师,有的跑去端盘子,甚至有人开了面包店,结果一夜成名,成功蜕变为“面包女王”。
她就是唐诗咏!
熟悉港剧的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当四叶草碰上剑尖时》中,唐诗咏饰演的高晴,是那位校花,白色校服,甜美笑容,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真是让人记忆深刻。尽管在她的演艺路上,正值TVB偶像剧逐渐式微的时期,她却依然在艰难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唐诗咏摆脱了“花瓶”标签,在《铁马寻桥》中,她饰演的应雁鸣,既有柔情也有刚毅,尤其是在一场令人泪目的哭戏中,她的演技可谓让观众刮目相看,也因此拿下了“飞跃进步女艺员”的奖项。
然而,她的进步速度虽快,但似乎总差那么一点,就没能摘得“视后”桂冠。TVB的内部派系斗争和剧本同质化的困境,令许多女演员陷入了发展瓶颈,唐诗咏也未能免俗。她接连演了许多相似的角色,事业始终未能迎来质的突破。
直到《不懂撒娇的女人》这一角色的到来,凌禹勤的独立与果敢,让她成功成为了“现代港女教科书”。唐诗咏的演技也因此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最终,她凭借这部剧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终于迎来了属于她的高光时刻。
但可惜的是,这个迟来的奖项并没有改变TVB面临的困境,业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唐诗咏也没能再继续延续其演员生涯的辉煌。
随着合拍剧的兴起,本土制作减少,许多一线演员的收入甚至不如普通白领。在这种行业困境下,唐诗咏毅然做出了转型的决定——2022年,她正式离开了TVB,开始专心攻读烘焙课程。
她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烘焙证书时,很多人都以为她只是出于兴趣而已,没想到她这次换了个赛道,不仅做得非常成功,而且还做得越来越大。唐诗咏的日式吐司店开业后,其中一款售价68港元的“蜂蜜三岛吐司”迅速在小红书上爆火,吸引了大量顾客。
香港媒体甚至算过一笔账:假设每天限量200份,再加上饮品的附加销售,这家店的月营业额可以轻松突破百万港元。与许多明星开店不同,唐诗咏并不依赖粉丝效应,而是将店铺定位为“高端社区厨房”,聘请了日本师傅负责制作工艺,甚至亲自挑选面粉。她这种“去明星化”的务实经营策略,让品牌得以长久发展。
有位粉丝曾表示,唐诗咏从演员转型为商人,她的优势就在于对“人性”的精准把握。
演戏时,她擅长塑造都市女性的脆弱与坚韧;而做生意时,她也将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力投射到产品设计上。比如吐司店推出的“深夜烘焙”服务,灵感来源于她拍摄夜戏时演员们的饥饿体验;而会员制的亲子烘焙课程则复刻了她早年在《四叶草》积累的“青春情怀”受众。
这些细节背后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将自己在演艺圈的经验转化为服务都市人情感需求的商业模式。正如她所说:“演戏是理解别人,开店是理解生活。”
唐诗咏的成功并不是没有争议,也有人恶意揣测她住进了黎姿和张柏芝同款豪宅,借此制造话题。但唐诗咏并没有回避这些质疑,她坦然一一回应,笑着否认了豪宅传闻,并调侃自己面包店尚在回本阶段。她还坚定地表示,她坚持做下去是为了让顾客在享用面包时感到开心。
说实话,在如今明星纷纷投入直播带货的时代,唐诗咏选择了一条看似更加艰难的道路:从面粉开始,重新定义自己。她的故事或许也暗示着一种新趋势,那就是,真正聪明的艺人,会在镜头之外建立起自己的生存法则。就像她的日式吐司,虽然看似朴素,却凭借扎实的工艺,在香港这个浮华的圈子里站稳了脚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