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后背的整块皮都被撕掉了!”,一张女明星钟欣潼晒出的刮痧照,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刮个痧要不要这么拼!
评论区当中还引起了“中西医”讨论大战。不少 从中医角度分析的粉丝认为:她这个明显是湿气太重了,不然刮痧后并不会有这么重的痧;而 从西医角度看的粉丝说:刮痧出血和湿气没有一毛钱关系,阿娇这样刮痧很危险, 很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引发急性肾衰竭!
刮痧是很常见的一种日常保健方法,所以,到底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刮出来的“痧”是什么?
1
刮痧时出来的“痧”,也就是指我们皮肤下可见的一种红色或紫色的斑点和斑片,是 经络气血中的痧秽。这种 痧秽可阻碍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而刮痧可以帮助我们排出这种痧秽,所以刮痧可以作为一种防病保健的方法,起到调气行血,营养脏腑,使病变器官细胞发生活化的作用,刮痧还能调节人体自身免疫机能,从而恢复其本能的愈病能力。
刮痧一定要出“痧”才有效吗?
刮痧并不是越痛越有效,也不是说刮痧一定要刮出痧或者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因为刮痧时出痧的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 血瘀之证、实证、热证出痧就比较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此外, 服药、温度、肥胖等因素也会影响出痧的量。
正规中医师刮痧的时候,一般力度会有所控制,以 中轻度为主, 等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当然,如果刮痧后没有出痧,也 不会强求出痧,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
如果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非常大力的进行刮痧,确实是会发红,但那已经不算是痧了,而是 皮下出血,这样的刮痧方式 不仅达不到保健效果,反而容易致病。
刮出来的痧去哪儿了?
2
刮痧后有出痧,并不代表体内有寒湿,别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出痧,比如内脏功能病变等。 很多没有行医资质的机构为了说服客人做理疗,刮痧时会通过加大力度和频次的方式来操作,然后 说客人湿气重,这其实就是一种误导,大家要注意!
刮痧的时候,刮到的部位出现的痧是渗出于血脉之外,存在于组织之间、皮肤之下的离经之血,而这离经之血会 被我们人体具有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及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识别出来,随后便会将其化解,通过呼吸、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
为何有些痧发黑,有些发红?
3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刮痧后出痧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不过要注意, 并不是刮痧后痧的颜色越深越好。
清代医家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将刮痧后痧颜色分为3种情况,分别为:肌肤之痧、血肉之痧、脏腑之痧,不同层面的痧则颜色不同。
一般来说, 浅层肌肤之痧,颜色是比较鲜红的,一般 亚健康人群出痧的颜色就是比较鲜红,说明病症比较轻, 血肉之痧颜色多是比较深的,偏紫红,说明 身体会相对不健康,比如月经不调患者的痧色就是偏紫红。
总的来说,刮痧时出现的颜色,很多时候也反映了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上述内容留意一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疾病。
刮痧、针灸、拔罐,怎么选?
4
这几种方法都是中医外治法的精髓所在,对人体都具有保健、理疗的作用,但是,不同方法有不同的功效。
比如 针灸,属于比较温和的调理方式, 适用于慢性病、体质较弱的的人群;而 拔罐有祛风散寒和活血化瘀等功效,所以可以 用于以疼痛为主的颈椎、腰椎疾病患者;刮痧的适用范围就比较广了,比如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腹泻、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经、牙痛、 鼻窦炎、头痛、食欲不振等等症状都可以采用刮痧疗法。
注意
中医保健的这些方法,使用中有很多讲究的,比如艾灸时要注意温度,拔罐时要注意平稳,刮痧要注意保暖,用错,反而会伤身体。记得关注我们,曙光医院专家的《家庭中医理疗课程》2月7日送上,敬请期待哦!
本月粉丝活动:
你在家,都是如何刮痧的呢?
快来留言,我们帮你问专家,找答案!
【本条留言】点赞数前三甲
可获得:《2020年健康周历》1本
多多参与留言, 为您答疑解惑
【听健康】权威科普在耳边
文、编辑 | 王婧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