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徽因、张爱玲讽刺,鲁迅也瞧不起她,为何民国文人不喜欢冰心

发布时间:2024-07-07 19:12

国画大师齐白石,在谈及自己绘画是否有其师承时,说了一句充满哲理、发人深省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意思是说,在艺术的世界里,可以学习借鉴前人,但如果一味模仿前人,便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的确,许多艺术工作者的生涯里,都经历过跟随名家,或是追随流行的过程。但最后只有那些勇于为我所用,推陈出新的从业者,才能独树一帜,获得自己的成就。

而那些邯郸学步者,虽然可能获得了世人一时的认可,但最后却寂寂无名。

近代的中国文学史,也经历过一段“集体学习外国文学”的热潮。但当热潮退去,当年的仿写者们几乎都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

只有一位作家例外,她似乎终生没有走出所学习的大家的阴影,又因为自身性格原因,被许多同仁所讽刺、贬低、抨击……

她,就是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说起“冰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她的代表作《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作为近代儿童文学经典,陪伴了好几代中国孩子。

到了初中,她也并没有就此离去,在“初中生必读书目”里,她的《繁星·春水》也赫然在目。

而初识“冰心”的人们,很容易从她的笔名中想起一句古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不清楚冰心的笔名是否出自这句古诗,但综合她的一生,还算是“人如其名”。

笔名是自己取的,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人格。但学名却是父母给的,比笔名更能反映作家的真实境遇。在没有成为“冰心”,正式踏入文坛之前,这个写作的女孩叫做“谢婉莹”。

1900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市,父亲谢葆璋是一名海军军官。三岁时,她随父亲迁往烟台定居。

谢婉莹的父母有三个女儿,他们感情深厚,也非常疼爱孩子们。幸福的童年生活,让谢婉莹有着和其他民国作家们不同的人格底色,她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是同期女作家们中最强的。

由于天资聪颖,谢婉莹开蒙很早,7岁就已经通读《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古典小说。又因为家人开明的思想,她还得以阅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即使如此,年少的谢婉莹最初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作家。经历福州女子学校和北平贝满女中的学习后,谢婉莹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因此选择了就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席卷北平的学生运动惊醒了“准医生”谢婉莹,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也将她推上了文学的道路。从此,谢婉莹弃医从文。

年轻的谢婉莹怀着一片冰清玉洁的报国之心,关注着这个社会,在此期间她开始创作“问题小说”,试图唤醒大众。

不久后,她的散文处女作《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小说处女作《两个家庭》发表,从此,谢婉莹变成了“冰心”。冰心以敏锐的观察和犀利的文笔,解剖了时下存在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引起了热烈反响。

此后,冰心延续了“问题小说”的创作,又先后发表了《超人》、《去国》、《斯人独憔悴》等短篇小说。自此,她的文名日盛。

当“繁星”遇上“飞鸟”

1913年,一个震动亚洲文学界的消息传来:印度诗人泰戈尔凭借长诗《吉檀迦利》,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亚洲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几年以后,作家郑振铎开始译介泰戈尔的《飞鸟集》。

而在冰心登上文坛几年后,她便加入了以文坛前辈茅盾、郑振铎为首的“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宗旨深深感染了年轻的冰心,而她又得以接触到泰戈尔的《飞鸟集》。

泰戈尔童真、梦幻、清澈和诗意的文风无疑给了冰心极大的影响。本心纯真的冰心被那些晶莹剔透的句子所吸引,散文诗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也给她创作上的启发。

像当时绝大多数作家模仿外国作家写作一样,她开始仿照《飞鸟集》的文体、题材和风格,创作自己的散文诗集《繁星·春水》。由此,冰心也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儿童文学。

在整本《繁星·春水》中,冰心围绕童年、母爱、亲情、自然等题材,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抒发着自己的感情,整体呈现一种幼年时期的天真与美好。

本以为这样刻苦地学习泰戈尔,就一定有所斩获。然而,当时沉浸在救亡图存的责任感的文学界,几乎容不下“风花雪月”的冰心。

《繁星·春水》一经出版,可谓是毁誉参半:一些人钟爱她字里行间的纯真美好,但也有不少“严肃作家”或含蓄或直露地批评她,不懂得当前政治经济形势,也不关心社会。

他们在质问:那个疾言厉色的冰心,哪里去了?

“零度以下的诗人”

而冰心的题材和文风也引来一些争议。一些人看出她仿照泰戈尔写作,却又无法超越,便开始挖苦和讽刺她。梁实秋便曾经这样充满了性别偏见地评价《繁星·春水》:

“我读冰心诗,最大的失望便是吸收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我从《繁星·春水》里认识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诗人。”

在定义了冰心之后,他还对冰心的创作方式大摇其头:“《繁星·春水》这种体裁,在诗园里面,终归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他甚至认为:“这样也许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个似是而非的诗意,选几个美丽的字句调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积月聚便成一集。这是一种最易偷懒的诗体,一种最不该流为风尚的诗体。”

严厉批评她的前辈不只有梁实秋一人。就连当年悉心指教她的老前辈茅盾,也痛心疾首地形容:“她是要讴歌‘理想的’,而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

言下之意,就是怀疑冰心并不真正看得到人生的苦难,甚至根本不愿意描绘残酷的现实,是个伪善的作家!

然而冰心是否真如他们所言,是个冷漠无情的人呢?

事实并非如此。和民国作家们五光十色的人生际遇不同,冰心的个人生活平淡而幸福。1923年她进入燕京大学,毕业后远赴美国攻读英国文学,成绩优异的她甚至取得了奖学金。

回国任教之后,冰心又和爱人吴文藻结婚,家庭生活十分美满。

冰心对国家和人民也并不缺少爱心。抗日战争爆发,冰心积极响应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前往昆明、重庆从事创作,为抗战贡献出了一门“文化的火炮”。

早在赴美留学时,冰心就对对中国的孩子们怀着充沛的关爱:在赴美留学期间,《寄小读者》出版。

新中国成立后,她继续为中国的少年儿童辛勤创作,写出了《小桔灯》、《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内心。

她的创作生命也是同期作家中最长的:在其他作家都不约而同地停止创作、文思枯竭的80年代,她依旧写出了《空巢》、《万般皆上品》等优秀的短篇小说,笔耕不辍到九旬高龄。

如此激情洋溢的冰心,怎么能算作“零度诗人”呢?

“恩怨不断”的作家

冰心与其他作家,一直是“恩怨不断”。

有些“恩怨”,纯粹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指责她“零度诗人”的梁实秋,诘问她“不愿刻画现实”的矛盾,这些诋毁不过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冰心的追求。

还有些“恩怨”,则关乎人性深处的隐秘缺陷。

冰心和著名建筑师、作家林徽因是老乡,两个人甚至曾经做过同学。林徽因家境相较于冰心要殷实许多,家族里名人辈出,容貌也比冰心姣好,就连聪明才智也比冰心更胜一筹。

甚至日后林徽因在境遇上也要压冰心一头:嫁给了心爱的才子丈夫梁思成,生活富足美满,在自家开设的文学沙龙总是高朋满座,这一切都令冰心心生艳羡。

于是,一篇名为《太太的客厅》的“雄文”,很快就见诸报端。文章以讽刺的笔调,描写了一位“贵夫人”日夜在自家客厅里,招待来参加她的聚会的男男女女,暗讽林徽因的文学沙龙。

林徽因见状,毫不示弱,专门买来一坛山西老陈醋“回敬”了她。

另一个与冰心有过节的作家是苏青。作为张爱玲的好友,苏青是一名名副其实的“颜控”,当她拜读了冰心的文字之后,便以为冰心的容貌也如文字一般惊若天人。

然而看到冰心照片,苏青瞬间幻灭了,感到自己受到欺骗,直称冰心“在卖弄自己的女性美”,令人不适。

也许受到好友的影响,张爱玲对冰心也没有好印象,同时她生性恃才傲物,认为冰心的文学水平无法与自己相比,曾经在公开场合讽刺冰心。鲁迅也曾经评价冰心的文学水平不高。

如今,冰心已经以百岁高龄离开了人世。

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她,已经不再在乎众人的毁誉,而只剩下对祖国、对人民、对孩子们无私的、真挚的爱。

然而在文学创作上,冰心确实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纵观她一生的作品,最有价值的作品,无疑徘徊着泰戈尔等人的影子,可以说,她始终没能走出“泰戈尔”的窠臼,形成自己的风格。

艺术创作固然需要吸取他人的长处,但更需要拥有自己的风格。如果冰心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她是否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呢?斯人已逝,一切只能沦为猜想了。

责任编辑:

网址:被林徽因、张爱玲讽刺,鲁迅也瞧不起她,为何民国文人不喜欢冰心 https://mxgxt.com/news/view/16571

相关内容

陈子善|新发现张爱玲致林玉手札初探
杨绛评价张爱玲:相貌可怕,也无家国大义,你们都太高看她了
鲁迅是战士,也是“人之子”
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上海开演 主创分享创作感悟
鲁迅代言奶茶还成“老烟腔”?搞“联名”营销还是得多读点书
周令飞谈“鲁迅家事”:用生活细节还原一个真实、有温度的鲁迅
林仙儿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李寻欢:她恐怕是装的
女人打心底喜欢上一个男人,会释放出这4个“信号”,不喜欢装不出来!
“鲁迅的艺术世界”在成都开展 展现鲁迅“温和”一面
49岁林志玲现状:穿蓝色泳装性感时尚,我直呼黑泽有福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