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曲《忐忑》唱红大江南北,龚琳娜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在音乐舞台上熠熠生辉的艺术家,背后却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在她50岁生日之际,龚琳娜首发新书《做自己 不忐忑》,以赤诚之笔剖析了自己如何在生命的低谷中寻回自我。
《做自己 不忐忑》不仅是她的成名故事,更是她从40岁到50岁期间的一段心路历程。书中详细记录了她面对事业沉浮、婚姻变故、健康危机与心灵觉醒的真实经历。突如其来的腿疾,让她数月卧病在床,商业赞助的受挫与身体的崩溃双重打击,迫使她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人生的方向。
在大城市的生存压力与人情世故的紧张中,龚琳娜与家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北京,迁居大理。在这个白族小院中,她卸下了“明星”的光环,脱掉高跟鞋,过上了素面朝天的乡居生活。自然与人文的滋养,让她的身体与心灵都重新焕发生机。
书中,龚琳娜毫不避讳地展现了婚姻的变故带来的情感震荡与事业瓶颈期的深度焦虑。她坦言,过去的十年里,她一直在寻找自我价值的答案。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她在适应明星身份与坚守艺术理想之间,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神曲’之后,内心的‘忐忑’才真正开始。”她在书中写道。龚琳娜逐渐意识到,真正的爱并不是彼此缠绕,而是让对方自由地绽放光芒。长期的合作与生活逐渐让她与丈夫老锣的关系失衡。她开始思考,爱情与长久之间的关系,明白了每一个瞬间的美好都值得珍惜。
在事业上,龚琳娜同样面临挑战。随着市场对“爆款”的追逐,演出机会逐渐缩减。她意识到,固守老锣的作品虽得心应手,却也陷入了模式化的困境。为了突破自我,年近五十的她选择了走出舒适区,登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舞台,挑战流行金曲,甚至尝试说唱。
这些看似冒险的选择,实际上是她主动拥抱变化、寻求艺术新生的勇敢实践。龚琳娜在学习与碰撞中,逐步拓展了音乐的边界,找到了新的艺术方向。她在书中写道:“爱情和长久是两回事,爱就全心全意去爱,不要给爱贴上标签。”
龚琳娜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唯有勇敢直面,才能迎来蜕变与重生。通过这本书,她希望以自身的真实经历,传递出破茧重生的力量,激励更多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与热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