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事的,都没那么紧要,明天就来了,不用着急,不用担心”

发布时间:2025-08-08 05:50

1

《十三邀》第二卷,访谈陈冲的那篇,在末尾,许知远问陈冲:

如果遇到在纽约的那个小姑娘呢,跟她说什么?

陈冲回答说:“都没事的,都没那么紧要,明天就来了,不用着急,不用担心。”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陈冲。

小姨卧室的墙上,贴了很多明星的画报,其中有一张是陈冲的。

小姨说我长得和陈冲有点像,然后想想,说,还是更像斯琴高娃。

她自己最喜欢的是 龚雪,明眸皓齿,笑得温柔。不清楚是不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反正小姨夫姓龚。

小姨是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喜欢看电影,经常带我去电影院。电影院也近,就在半壁街上,走路过去也就五六分钟的样子。

我还记得《大蓬车》吓得我做了好长时间的恶梦,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马兰的《龙女》。

小姨买了很多电影电视杂志,还有《十月》这样的纯文学杂志,我对影视和文学的喜欢,和小姨的熏陶不无关系,我有次把电影杂志里喜欢的剧照和明星们都剪出来,小姨气得要哭了,正好我妈妈也在,于是对我妈妈告状,我被狠狠地训了一顿,很多年以后,我的杂志们被大宝二宝剪得乱七八糟,要是小姨看到,会幸灾乐祸地说我活该,是报应。

有些人不敢回忆往事,或者回忆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害怕暴露年龄。

但是,原本不需要害怕的。

真正应该怕的,不是岁月流逝,不是年龄增长,而是“干涸”,失去生命力的那种干涸。

所以马东对许知远说,他其实在有意地疏远身边的同龄人,靠近小朋友们。这样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刺激的。

小朋友们可能经验不够丰富,但是至少不会说出“女孩看那么多恐龙书干嘛?”这样腐朽的话。

这句话的由来是这样的:

我今天在幸福女生活家群里推荐阅读《马斯克最新访谈全文,信息量极大,远见令人震撼》这篇文章,说我反复读了三遍,人不能只关心自己眼前的琐事,要放出一点空间去关心世界,特别是女性,不要每天陷在七姑八姨婆媳关系恋爱小孩闺蜜情里,那样目光容易狭隘,要抬头看看星空。

马斯克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人。他心里装的是全人类。

我又说,有时候会往群里发一些严肃的、宏大的文章,但是显然,很多人都不感兴趣。

明明知道不受欢迎,为什么我还是要发呢?我是希望能够把大家的视点引往多元的世界,看到更多的东西。

很多人都喜欢迎合,别人喜欢看什么听什么,自己就说什么。当然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欢迎。我的做法可能不一样,相比受欢迎,我更在意带给别人什么样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我相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Cindy分享说:

“是的,比如我会买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可能暂时不需要学习或者说不会考试的学习资料和工具,而娃奶奶和爸爸可能会觉得这些学习有些早了,超纲了。

日常的时事我也会挑一些案例给孩子讲讲,之前奶奶也会觉得没必要,或者说觉得有些少儿不宜,比如按人体书,直白地给女儿讲解人体和婴儿的孕育过程等等。

就像最初她爱看恐龙书,我们反复买了很多套恐龙书来看,有按历史时期分类编写的、也有按地理位置分类编写的、也有按恐龙所食类别来编写的,也有百科全书形式的。那时候也有人说,‘女孩看那么多恐龙书干嘛?’

尽管会有不同意见,但我会依旧坚持。

因为我相信功不唐捐。”

Cindy是个好妈妈。

“女孩看那么多恐龙书干嘛?”有些人是理解不了。

我作为现代人,也挺奇怪这样的思维,很像“女孩子只要会做针线就行了,学什么写字?”

问题是大清已经灭亡好多年了。

2

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但有的人思维仍停留在农耕时代甚至是封建社会。

我对这类人,敬而远之,如果用那些落后的说法来劝我,我坚决不听。

不过我也不会劝他们,因为劝不动,也没时间。

我对他人,其实较少要求,因为很多人并不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不要逾越界限。

但我对自己会有高要求:增强适应性和耐受力,像变色龙一样。

比如我在家里用电动开瓶器开红酒,但是如果带着出门就比较麻烦,那么,在外面开红酒,用 海马刀一样轻易打开。海马刀比电动开瓶器轻便,带出去不构成负担。

我希望自己做一个不断成长、从善如流的人。

马斯克说:“有时我发现一个人一直盯着他的手机屏幕看,我会想,谁才是那个主人呢?”

我对此会怀有警惕,不让自己成为手机的奴隶。

移动互联网语境下,人需要习惯“背井离乡”,成为不断迁徙的人,因为,身边的一切都在改变,就算身在家乡,家乡也在改变,就算人不迁徙,思想也要不断变迁,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关系,这是新游牧民族的丰美水草。而同时,人又不能完全像墙头草一样随风摇摆,要有点能够固守住的东西,比如信念。

我1998年上网,属于老一辈互联网小玩家,自认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游牧民族,虽然家安在深圳,在深圳停留的时间也较多,但更希望满世界溜达。当然了,疫情期间还是安分守己一点为好。

我家里的很多东西也是移动化的,经常变来变去,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新鲜感。我不用台式电脑,喜欢笔记本,为的也是移动方便。

即使如此,我是一个没有漂泊感的人。四海为家。

我记得小时候住在农村,有种植物叫“气死天”,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种多肉,和“落地生根”差不多,生命力极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长,即使一点土壤都没有。

我希望自己也有这样强的生命力。

既不断追求新知识新技能,又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清晰的生命主张,不轻易被他人左右,内心也不纠结。

孟佳被粉丝催婚,说没找到结婚的理由。

在没有找到结婚的理由时不结婚,这是孟佳的自由;

不被其他人的意见裹挟被迫进入婚姻,这是孟佳的强大。

我不结婚,也有明确的理由:

我不确定婚姻对我来说,是幸福还是添乱,而既然我已经感觉非常幸福,就想减少不确定因素。有人只能在婚姻里感受到爱,而我不是这样,有人认为婚姻能够让自己身心健康,而我的身心健康不仰仗婚姻。他人婚与不婚的理由,和我都没有关系,我只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并且为自己的决定承担结果就好了。

不只婚姻,一切如是。

有人会说你老了以后怎么办,你要成为年轻人的负担吗?对不起,我在年轻的时候兢兢业业为社会做贡献了,也为他人的养老金出力了,当我老了以后,提取养老金是我的正当权利,至于老龄化、少子化有可能导致养老金化为泡影,那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安心赴死就好了,反正我连器官捐献卡都办好了。

总有人羡慕我活得通透,但却没有看到我一路走来的坎坷,经历的挫折。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是我自己。

是什么塑造了我?

我如何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我还将如何成长?

我都非常清楚。

记得十几年前看过一句话:

越经历,越坚强。

我喜欢这句话,因此成为我的信条。

昨天早晨我还发了一条微博:

“在很多年前,当我还在前东家全职上班的时候,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单位赋予我的身份,我是谁?如果不通过名片来介绍自己,我是谁?

今天的我,成为自由职业者,没有名片,在有的人眼里,我是nobody,但在我自己心里,却找到了‘我是谁’的答案。

所以,你是谁?”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是谁,如果这个身份不只是被单位赋予的职业身份,那么,路会走得更加清朗而坚定。

3

在数天的宅居之后,我昨天出门一趟,下午参加知识星球的星主聚会,晚上和两位多年不见的朋友相聚。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高高兴兴地出去,欢欢喜喜地回来。

顺手发了张小兔子耳朵的照片,还赚了近70万的微博阅读量。

出门,有出门的好。

宅着,有宅着的好。

我享受每一种状态。

昨天晚上见人月神话,我们上次见面是五六年前吧,在北京,忘了那次为什么到北京,反正见到了人月和长云。

以前都在深圳的时候,隔段时间就小聚一次,谈谈彼此在学习的东西,分享体会,这其实是个小型的CoP(实践社区),非常有益有效的学习模式,自从长云去了北京,人月也长驻北京做项目,这样的聚会就不可再得了。

人月说,他总结了两句话,和我的理念很像:

对外,不迎合他人;

对内,不放纵自己。

人月是IT公司高管,毅力过人,IT行业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尽人皆知,但是人月却能够做到晚上十点半睡觉,早晨五点半起床,持续不间断跑满1年,平均每天跑5公里(天冷了就跑3公里),他也体验了一整年的蛋奶素,同时,还坚持日更博客,只是极其特殊的情况比如项目实在太忙才偶尔间断一两天,他的专注和坚持,自律和持戒,实在是让我敬佩,毕竟是在IT行业。

而且,跑步也还罢了,我要不是因为受伤也不会中断,并且我昨天已经启用了新跑鞋准备要开跑了,而且为了督促自己还准备和洋星一起成立个大V跑团,但是,蛋奶素这事,打死我也做不到,毕竟我是无肉不欢的肉食动物……

知识星球的星主们,人月和糖,都是闪闪发光的存在,优秀的人们,高质量谈话,让人收获甚丰同时也不敢懈怠。

成长,没有止境,人对自我要求的标准,也应该不断提高,如此,才能真正步入人生的进阶,而非下坠。

与大家共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都没事的,都没那么紧要,明天就来了,不用着急,不用担心” https://mxgxt.com/news/view/1655961

相关内容

用着粉丝库库播 用不到就跟消失一样 要不说天天懵圈这么拉了 粉丝都走没了
“没事,不要担心,有我在!” 什么,你喜欢那栋楼,买了!
于朦胧拍戏被误伤到眼睛!事件紧急到医院就诊戏服都没来得及换!
突然爆火!很多明星都在用!医生紧急提醒:小心“中毒”
曾志伟谈前妻情变:都是过来人 不用担心她
王心凌闺蜜轰姚元浩:狗跟照片都管不好没用
坤坤爸爸不要担心
于谦不用担心 观众看到自己就笑了
怪不得江疏影深夜紧急辟谣,再不...@太卡都弄了的动态
看着眼前数不清的黄金,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没钱还房贷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