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刚,1979年生于香港,香港已故富豪霍英东之长孙(霍家与何鸿燊财富不相上下),牛津大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霍英东集团副总裁。
他不仅是富二代,还是一名学霸。
他以前也喜欢逛夜店咖啡厅,经常会有女孩子主动上来调侃,但是他坦言喜欢比较斯文纯情、小鸟依人的女子。
特别是喜欢拥有甜蜜微笑的女子,一旦喜欢上了一位女子,就会对对方百依百顺、呵护有加。
之前霍启刚也与富商的女儿谈过恋爱,直到有一次活动上第一次见到了郭晶晶,就一见倾心,被对方甜甜的微笑所迷倒。
于是借口拍照,从香港追到澳门,假装偶遇主动帮忙提东西,然后一路陪聊天,终于要到了电话号码。
从那以后他就跟着郭晶晶的活动安排全世界跑,扛着一台摄影机,坐在观众席默默的加油。
郭晶晶因为训练任务比较紧,两人见面的次数很少,但是霍启刚非常尊重女友的独立,也非常尊重她的事业。
他普通话不好,就跟着郭晶晶学拼音,非常用心,进步如神。
霍启刚开启了小迷弟模式,郭晶晶生病了,身上随时备着药丸。
有一次KTV聚会,郭晶晶与一名异性坐得很近聊天。
霍启刚有点吃醋了,甚至还打电话给岳母吐槽。
后来郭晶晶开车出来在路边才找到他,哄了一阵两人才和好如初。
别看霍启刚戴着一副眼镜,比较瘦弱。
有一次,另外一位富二代挑衅地说:“肥晶。”
霍启刚就和对方打起来了,好在后来大家劝阻,对方也道了歉。
两人计划结婚请帖都是霍启刚亲自设计的,上面贴着两人小时候的相片,郭晶晶的名字写在前面。
2008年,两人结婚,霍启刚要求郭晶晶一直牵着自己的手腕,还开玩笑说,不然人家不知道谁是新郎。
霍启刚父亲霍震霆当着1600多名贵宾的面说:“感谢郭晶晶下嫁我们家,是我们霍家的福气。”
媒体也报道郭晶晶下嫁霍家。
郭晶晶实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为了不让她不挑食,7岁送去跳水训练。
但是通过自己努力,一共获得31次世界大赛冠军,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
后来有主持人问郭晶晶:“你会有心理压力吗?考虑过门当户对吗?”
郭晶晶回答:“没有,我觉得我们在一起蛮开心。何况他是富翁,我是冠军,豪门有很多,冠军倒没有几个?”
豪门一向是与明星搭配,豪门与体育界搭配的很少,但是没想到两人婚后过得更加甜蜜。
两人结婚后就从霍家豪宅搬出来单独住,霍启刚还亲力亲为用蛇皮口袋搬家,陪着郭晶晶过普通人的生活。
郭晶晶生孩子之后,为了有更多的母乳,霍启刚很早就要起床去买新鲜货,回来熬汤,然后再去上班。
霍启刚自我介绍时主动称:大家好,我是郭晶晶老公。
霍启刚时不时地会开启“炫妻模式”,比如给正在看书的妻子来一个背影杀。
如果两人产生分歧了,霍启刚坦言一定要沟通,让着老婆,然后两人在一起商量哪种方法更合适,所以两人很少吵架。
郭晶晶坦言喜欢霍启刚的全部,包括缺点,因为两个人相处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
并且郭晶晶认为霍启刚做事情按规则来,从来不走一些捷径,比较踏实、体贴、顾家。
霍启刚果真是爱一个人,也习惯于这个人的生活模式。
两人的育儿观念也是非常大众、平民的穷养模式。
两人平时也一起陪孩子看书,培养孩子阅读能力,享受一家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比如郭晶晶平时不喜欢去什么米其林餐厅吃饭,最喜欢的就是饺子加一盘凉拌黄瓜。
两人不仅常常在家里做饭吃,霍启刚还教7岁的儿子开始学会做虾,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挣零用钱,比如洗车挣零用钱,让他们理解挣钱的不容易。
节日,霍启刚带着孩子去给妈妈买花,培养孩子的感恩、孝顺能力。
两人还带着孩子一起去体验插秧生活,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
平时郭晶晶也是非常节约,头绳也是3元一根,孩子的衣服也是买打折商品,就连平时逛超市也自带环保口袋,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霍启刚真的是全心全意,爱意从眼睛里面都可以随时冒出来,整个心都放在郭晶晶身上。
而郭晶晶每次也是非常甜蜜的笑,只有幸福的女人才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
霍启刚自从跟着郭晶晶,就像一个普通的丈夫一样照顾妻子、孩子。
而不是像其他豪门子弟,各种走秀,各种party。
霍家并且以郭晶晶的名义,还向武汉疫情捐款7000万。
郭晶晶也摇身一变成为义工,帮忙包装口罩和协调抗疫物资。
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百亿豪门儿媳放下身价做义工。
两人如今已经生养了3个孩子,也可以说是富四代。
两人这样的育儿方式,真的很值得借鉴。
有人说富不过三代,只有细水长流才是长久之计。
确实是人生哲理。
郭晶晶最开始嫁入豪门的时候,舆论压力很大,很多人担心郭晶晶承辣眼豪门生活。
公公对外坦言儿媳的温柔只是做给外人看的,在家里一点面子都不给。
然后又笑着说,非常自豪能拥有这样的儿媳妇,把孙子都教得很好。
郭晶晶能受到霍启刚的宠爱与公公的认可,与她自身的独立和强大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这可是得过31枚金牌的跳水皇后啊。
霍启刚与郭晶晶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也是因为他们活出了不一样的豪门生活,低调、真实,两人婚后也是感情如一,不忘初心,让人羡慕不已。
您怎么看呢?更多精彩,欢迎关注,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