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2米2是优势吗,天赋不等于成功,普通孩子如何逆袭
身高2米2以上的篮球运动员,在中国男篮历史上总共出现过9位。这组数字本身就很耐人寻味——我们总在追求"高人一等",可真正能站在篮球金字塔尖的,又有几人?
穆铁柱和姚明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一个是中国篮球的开拓者,一个是闪耀NBA的巨星。但看看其他几位:孙明明2米36,却因伤病早早退役;朱传宇、高世鳌这些名字,恐怕连资深球迷都要想半天才能对上号。身高给了他们入场券,却没给他们通往成功的通行证。
这让我想起那些被"特长班"绑架的孩子们。家长总以为让孩子学个钢琴、跳个芭蕾、练个奥数,就能赢在起跑线上。可现实是,多少孩子被逼着在琴键前流泪,在舞蹈室里抽筋,在奥数题前崩溃?特长成了枷锁,天赋变成了负担。
篮球场上的巨人们何尝不是如此?2米2的身高是天赐的礼物,但也是沉重的十字架。张兆旭在CBA拿过顶薪,可谁记得他带着腰伤咬牙坚持的样子?余嘉豪现在是浙江队核心,可谁知道他从小就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骨骼生长痛?我们只看见他们在场上威风凛凛,却看不见他们系鞋带都要别人帮忙的窘迫。
更残酷的是商业逻辑。俱乐部需要"高人"撑门面,商家需要"巨人"做代言。2米2的身高成了卖点,至于这个"卖点"背后是个活生生的人?没人在乎。刘传兴在山西队"发挥出色"的背后,是他不得不拖着2米25的身躯,在不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上辗转难眠的夜晚。
我们的社会正在陷入一场"身高焦虑症"。家长忙着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学校忙着选拔"体育特长生",商家忙着炒作"最萌身高差"。当身高变成可以量化的竞争优势时,那些1米7、1米8的普通孩子,是不是就该自惭形秽?
姚明之所以成为姚明,从来不只是因为那2米26的身高。是他的球商,是他的幽默,是他面对巴克利挑衅时的从容不迫。如果我们只看见运动员的身高,那和只关注女明星的三围有什么区别?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物化?
那些没能打出来的"高人"们,后来都去了哪里?有人开烧烤店,有人当保安,还有人因为身体负荷过重常年卧病在床。他们的故事,本可以给那些疯狂追求"特长教育"的家长一记响亮的耳光——天赋不是保险箱,特长也可能是牢笼。
当我们在短视频里惊叹"哇,这个人好高"的时候,能不能也问一句:他快乐吗?他健康吗?他除了身高,还有什么?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该只用尺子丈量人的价值。篮球场需要高中锋,但人生不是篮球场,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不用扣篮的方式证明自己。
举报/反馈
网址:身高2米2是优势吗,天赋不等于成功,普通孩子如何逆袭 https://mxgxt.com/news/view/1649452
相关内容
彭于晏:没有天赋,职场也能逆袭成功征服大明星难吗?如何成功逆袭?
明星子女教育自由普通家庭逆袭指南
农民歌手魏广德身高1.65米?揭秘草根逆袭背后的真实人生
孙秋颖身高体重多少?2 米 26 的 “巨人少女” 如何用身高逆袭人生
明星子女教育路径普通家庭如何逆袭
天赋异禀2北极星孩子叫什么名字 孩子黄疸治好了吗
百亿导演饺子的逆袭,观众爱看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故事
普通女孩逆袭!复旦校花冯琳,曾参加东方卫视春晚,现状如何?
普通孩子也能成为明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