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乾隆朝后期权臣,也是清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驾崩10天以后,嘉庆皇帝宣布和珅二十款大罪,将其下狱抄家,抄得白银8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朝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原本被廷议凌迟的和珅,因为其儿媳固伦和孝公主求情,嘉庆皇帝恩赐其狱中自尽,终年49岁。
和珅的家庭属于没落的满洲贵族家庭,承袭祖荫,获得了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清代的轻车都尉是外姓功臣与外戚的爵位称号,而不是实职,位于爵位的第6位,居于公侯伯子男爵之下,并与以上爵位一样都是分三等的,一等轻车都尉是属于正三品,二三等的轻车都尉则为从三品,作为一种爵位,如果所有者不享有其他实际官职,那么就仅仅是一个拥有爵位的贵族,而没有具体的职务去做。
也就是说,这个爵位并没有带给和珅多大的荣耀,但却也因为该爵位获得了一个三等侍卫的官职。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发现了和珅的才华,和珅得以进入乾隆皇帝的仪仗队,成为仪仗队侍卫,但和珅真正被乾隆皇帝发现可以委以重任的才华,则是在和珅管理布库期间。
在和珅的管理下,布库的存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和珅在其期间掌握了理财相关知识。两年以后的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提升为一等侍卫、再升御前侍卫,并担任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成为二品大员。从此开始逐步实现自己权倾朝野的官场之路,并在乾隆皇帝禅位以后,权势达到顶点,甚至凌驾于嘉庆皇帝之上,成为拥有“二皇帝”称呼的绝对实权派人物。
如果单论人品,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之一,绝对算不上好人品,但他也不像电视剧中演绎的那样,草菅人命、枉顾枉法,更没有篡逆夺位的想法。
和珅爱财,但在和珅所积累的巨额财富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皇商”身份下,正常理财、商业活动、店铺钱庄的收入。
和珅贪腐,但在乾隆皇帝开始走向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奢侈靡费的帝王生活时,和珅作为当时的清朝后勤保障总负责人,只能千方百计的为乾隆皇帝耗费巨大的生活买单。也就是说,和珅的贪腐是乾隆皇帝一手造成的!
和珅结党,作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乾隆皇帝宠臣,和珅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徒。王杰因为揭发“山东巡抚国泰贪腐案”,不但得罪了和珅,还得罪了和珅背后的乾隆皇帝;刘墉,作为清朝少见的耿直廉洁之臣,后期也对和珅逐步靠近。这说明,和珅结党完全是当时政治环境影响所致,个人人品并不是主要因素。
和珅逾制,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几乎所有的逾制行为都有出处,甚至都能找到乾隆皇帝特旨恩赐的出处。嘉庆皇帝之所以在和珅的二十款大罪中,连续几条列举了和珅的逾制僭越之罪,就是因为天下“只知和珅而不知嘉庆皇帝”的现象和和珅权势凌驾于嘉庆皇帝的种种行为,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嘉庆皇帝的皇权权威,已经触及了嘉庆皇帝的底线。
所以,虽然和珅人品并不怎么样,但他绝不是电视剧中所演绎的那般不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