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之死非为钱:解析嘉庆扳倒和珅的深层次原因
古史新谈/文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中国最长寿的皇帝乾隆驾崩,享年89岁。仅仅五天后,正月初八,一代权臣和珅被下狱抄家,嘉庆皇帝在父亲手下做了三年多有名无实的皇帝,未有半点差错,可见行刑手段是如何的老辣。他对和珅的清算,连权倾朝野,耳目众多的和珅都毫无察觉。
乾隆刚死时,嘉庆说和珅和福长安是先帝老臣,“详稽旧典,悉心酌议”,让他们办理乾隆的后事“随时具奏施行”,没过几天抄家的人就进了和珅府。抄家开始的时候,和珅举家全无防备,全家正在吃饭,突然就看见抄家的人进来,大家茫然失措,继而惊恐崩溃,有人当场呕吐,女眷大声尖叫、痛哭流涕,一片末日景象。
关于和珅的倒台,民间一直传闻是因为和珅贪污太多,因财招祸,关于和珅的财产也是越传越多,甚至给出了《清代野史大观》8亿两的天文数字,要知道嘉庆时期全国一年的总收入不过7000万两左右,这可是全国11年的财政收入总和。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语,和珅虽然贪污甚多,但是8亿两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和珅倒台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财招祸这么简单。
二十大罪,首罪竟为此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公布了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其中财产问题从第十五条才有所提及,其中的第一条大罪也就是首罪非常有意思。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册封嘉庆为皇太子,当时圣旨还没有下,乾隆的几个儿子都是惶惶不可终日,不知道谁能继承大宝。但是和珅是乾隆宠臣,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在九月初二,悄悄给嘉庆送了一把如意,暗示他被封为了太子。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
当然还有其他大罪,什么“骑马直进圆明园”“乘椅桥入大内”“楠木房屋僣侈逾制”等等,把这二十条大罪从前后排列的重要程度及数量来看,嘉庆皇帝对和珅贪污和和珅的巨额财产好像并不怎么看重,更加看重的是他的嚣张跋扈、挑衅皇权的一面。
这个从后面一件事也可以得到明证,和珅被抄家后,有人举报和珅抄家抄的不干净,和珅还有大笔的隐匿财产,嘉庆皇帝,斥责而去,并不详查(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而且看在十公主的面子,还保留了丰绅殷德的伯爵爵位,并没有赶尽杀绝。
但是在抄家完后,发现和珅的财产有几串只有皇帝才能用的正珠,审问和珅的下人得知,和珅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佩戴正珠照镜子,嘉庆大怒,“下旨褫丰绅殷德伯爵,仍袭旧职三等轻车都尉”,可见对此十分不满。
由此也可得知,嘉庆对和珅的钱财纵然有兴趣,但是绝不是他搬倒和珅的首要原因,不臣之心这才是和珅的取死的首要原因,或许和珅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但是想做一个曹操、霍光这样的人恐怕未必没有在心中萌生,这才会做出偷偷戴正珠这样的事。
乾隆的宠臣,皇子的噩梦
和珅与嘉庆之间,不仅有公仇还有私怨。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这和乾隆也大有关系,乾隆对和珅的宠幸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和珅说谁不行谁就不行,谁说和珅不行谁也不行。和珅狐假虎威,权倾朝野,慢慢养成了骄矜自大,不可一世的性格。别说是满朝文武,即便是皇子皇孙,也要看和珅的脸色。
两广总督朱珪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学问精深,能力出众,资历很老,乾隆本来想把他招进内阁担任大学士。但是他不是和珅的自己人,和珅岂能允许,他想了一个损招。原来嘉庆得知老师要担任大学士的消息就给老师写了一首贺诗,和珅派人偷走了这封贺诗,呈送给乾隆说:“你看看,皇子这是想市恩呀”,言下之意,是嘉庆结党营私,谋求皇位。乾隆大怒,要不是董诰求情,必然不肯善罢甘休。但是此事和珅是把嘉庆大大的得罪了。
朱珪旧为仁宗傅,在两广总督任,高宗欲召为大学士,和珅忌其进用,密取仁宗贺诗白高宗,指为市恩。高宗大怒,赖董诰谏免——《清史稿》
在乾隆晚年,退居幕后,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还是皇帝。这时候乾隆已经80多岁,耳聋眼花,记忆减退,说话含含糊糊,没人能听懂,唯一的就是继续宠信和珅。和珅也是恃宠而骄,没事就吓唬诸位皇子。
乔治·斯当东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一书曾写到,和珅权倾朝野,大家都称他为“二皇帝”,这显然是个西方称法,换成中国的应该就是九千岁吧。书中还提到一件有意思的事,因为晚年的乾隆,万事皆听和珅的,所以造成了一种“和珅说的”即是“乾隆说的”的现象,和珅经常以此威胁诸位皇子。
和珅从乾隆的住处出来的时候经常念念有词“今天圣上发怒了,要整治某皇子。”,皇子们吓得胆战心惊,纷纷巴结和珅。
这点就连当了皇上的嘉庆帝都不例外,遇到有什么重要的事要汇报给乾隆,他都让和珅全权处理,当有人对此有所非议,嘉庆说我还要考和珅治理四海,你怎么敢轻视他(朕方倚相公理四海,何可轻也)。遇到和珅有什么事请他决断,他又会说,一切都让我父亲处理,我怎么敢决断(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这样朝政大权全集于和珅一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并不是嘉庆真心情愿的,而是逼不得已,虽然他继承了帝位,但是他也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掌握在父亲乾隆手里,对和珅只是被迫妥协,说白了就是和珅挟乾隆以令嘉庆而已。这点就连朝鲜的使臣都看的一清二楚,认为这是隐忍不发,过人之智。
自即位以来,知和珅必欲谋害,凡于政令,惟珅是听,以示亲信之意,俾不生疑惧,此智也。
所以嚣张跋扈,得罪皇子,与嘉庆结怨这是和珅的第二个取死之道。
和珅的后手,嘉庆的背芒
和珅的一生富贵荣华,全部得自于乾隆的宠幸,没有乾隆就没有和珅,眼瞅着乾隆皇帝80几岁的人了朝不保夕,和珅岂能不留个退路。
和珅留的第一个退路,就是结党营私,福长安、和琳、伊江阿、苏凌阿等等个个身居要职,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让人望而生畏。
和珅的第二个退路,就是交好新皇,提前投资,他给嘉庆送如意提前透漏他当皇太子的消息,就是出于这种想法。
但是他忘了几件事,自己的党羽虽多,但是敌人更多,而他的党羽在皇权的碾压下简直是不堪一击。他想结交新皇没错,但是他之前实在是把嘉庆得罪狠了,临时抱佛脚岂能如愿。何况他一直是乾隆的宠臣,一直也没把嘉庆等人放在眼里,也没有俯下身子去认真对待。即使嘉庆继位,和珅也是独尊乾隆,这导致嘉庆对他恨之入骨。《啸亭杂录》还记载和珅曾派自己的老师吴省兰给嘉庆做诗词记录工作,行监视之实,嘉庆“知其意,吟咏中不露圭角”,城府之深着实可畏可怖,和珅竟敢就这样被骗过了。
嘉庆有一次读《味余书室稿》,读到唐代宗诛杀李辅国时感慨的说,唐代宗一代帝王,被李辅国的谗言弄得险死还生,等到真正继承帝位,只派一个狱吏就把李辅国收拾了,这个其实未尝不是对自己的境遇的感慨。
就这样和珅的种种后手,反而加剧了嘉庆对和珅的愤恨与警惕,坚定了他扳倒和珅的决心。最后这个权倾一时的巨贪被赐自尽,死在了监狱之中,乾隆朝的一代传奇人物就此而终。
参考资料:《清史稿》《啸亭杂录》《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和珅其人》
举报/反馈
网址:和珅之死非为钱:解析嘉庆扳倒和珅的深层次原因 https://mxgxt.com/news/view/1647976
相关内容
嘉庆登基四年才处死和珅,和珅为何不提前谋划和嘉庆搞好关系?吴省兰为何要帮和珅监视嘉庆?揭秘他与和珅、嘉庆帝的复杂纠葛
和珅死后,和珅的儿子是怎么对待妻子的?
善于溜须拍马的和珅,为什么没能讨好嘉庆帝?原来如此!
乾隆皇帝无底线的宠爱和珅,原因到底是什么?
和珅的4个孩子都是什么下场?和珅被抄家后,嘉庆开始对他们下手
杂谈9:和珅有多少妻妾、子女?和珅死后,其他人结局怎么样?
乾隆与和珅的关系:和珅竟是贵妃转世
乾隆与和珅的关系:和珅竟然是贵妃转世?
刘墉和和珅之间的关系如何?刘墉人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