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超越班》最近让我上瘾,看完收获不少。再次意识到自己曾生活在信息封闭的环境里,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以陈志朋为例,他曾是我误解的对象。
2018年,陈志朋的妖冶打扮频繁登上热搜,我心里对他充满了鄙夷。作为一位出道多年的前辈,我觉得他不自重,为了流量毫不顾忌形象,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颜面。可是如今我才明白,那时的一切其实源自他的无奈,背后折射的是他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
正如郝蕾所说,陈志朋的经历和其他参节目的演员不同。他成名太早,“小虎队”的名字响彻一时,几乎无人不知无处不晓。大多数人都是目睹着他的起步和成长。尔冬升也曾表示,他十分佩服陈志朋。陈志朋早年因拍戏发生意外,面部重度烧伤,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一直积极参与节目,努力抓住每一个机会。
看完陈志朋的这一段经历,给我的最大感触是——我们往往太容易误解别人。嘉宾刘涛就代表了这一心态。她说,在听陈志朋自述时,她的心情一直很激动,尤其是当他提到“这是一个终结时”,她差点忍不住流泪。她对他说,“你不需要这么悲观”。而陈志朋则回应道:“或许吧,很多人会觉得我出道那么久,机会多的是,可事实上我一直没有。”
他说,曾经有一次,他回台湾拍戏时休息等戏,遇到一个长辈邀请他去一个公司。陈志朋以为是机会来了,但坐下来后,他发现面对的竟然是一个“算命大师”,那位大师告诉在场的人,“这个人不适合这一行,大家别理他”。陈志朋说,那时他三十几岁,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他当时不知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几年也很少有工作机会。
2010年,“小虎队”合体登上春晚,三人都怀着满心期待,认为会带来更多的机会,然而最终却没能维持住火花。陈志朋也至今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或许缺乏合适的经纪人帮助,也可能是个人的迷茫。
看完这一段,我才突然意识到,之前我对演员是否能红,总是从一种狭隘的角度去理解。就像刘涛一样,我曾认为陈志朋作为知名艺人,肯定不缺工作,甚至有很多机会。但事实上,陈志朋多年几乎没什么工作。
再看苏有朋,后来靠转型做导演和上综艺节目来保持热度。而吴奇隆,也常被人说是全靠刘诗诗的“扶持”和“养老”。2019年,陈志朋拍下了人生的最后一部电影《误杀》,他说,不管能否真正站上主流舞台,他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渐渐地,我理解了他为何在2018年会突然改变风格,频频登上热搜,甚至因此获得“最辣眼男艺人”的称号。因为那时,他的工作机会少得可怜,于是他尽全力争取热度。而一个艺人的流量至关重要,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并不对。尽管如此,现实让他感到困惑,但他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甚至选择了带货直播。
如今,陈志朋有了新的想法,他说:“53岁的我,正是拼搏的时候,请给我机会。”他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也正因为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得到了郝蕾的青睐。郝蕾认为陈志朋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抗争精神,像哪吒一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对我来说,这种精神特别值得钦佩,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这个年纪仍在拼搏,期间组员情绪崩溃时,他总是贴心安慰,充满温柔。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只有在获得正向反馈时才能继续坚持和努力,但陈志朋,经历了漫长的沉寂,甚至遭遇了别人的恶意中伤,事业几乎走到尽头,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始终坚信自己能够重新崛起。过去我对他有着严重的误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