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主角的精彩表演和剧组的精心筹划,但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群体往往被忽视——群演。尽管他们在影片中的贡献巨大,却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处境和生活。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横店外每天徘徊着的群演们,数量常年高达上万,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神秘又特殊的职业,看看在横店之外,那些二十多万群演是如何度过他们充满心酸与疯狂的日常的。
横店,被许多人称为“懒汉的乐园”和“光棍的世界”,也是那些怀揣着一步登天梦想的“疯子们”向往的天堂。曾经参观过横店影视基地,或者偶然路过的人,都会被外面群演的庞大阵容所震撼。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剧组在拍摄,外面排队等戏的群演总是层层叠叠,排成长龙。
根据官方统计,横店注册的群演已超过十三万人,常年活跃在影视一线的“专业群演”至少有一万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怀抱“碰碰运气”心态的群演,以及偶尔来过过戏瘾的人,整体上,横店外的群演人数常年维持在二十万人左右。即使在中国影视行业这样一个大场面盛行的环境中,这个数字依旧令人惊叹。而在新媒体带来冲击的今天,这个庞大的群体,显然已经超出了影视行业的实际需求。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涌向这个收入微薄、待遇差的职业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并不是因为群演的薪水高,待遇好。事实上,群演的报酬低得惊人。通常,群演的日工资约为130元,且是按照十小时的工作时长来计算的。超过十小时的加班费,通常也只有十几元。更糟的是,群演的工资一般都是日结的,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中拼尽全力抢到了一个角色,也不一定能保证第二天继续拍摄。
大部分群演的镜头,往往只是个背影,甚至连正脸都看不见。那些能在镜头前露脸的群演,通常是形象气质符合导演要求的“近景”,而只被拍到远景的群演只能算作背景板。对于那些能获得导演青睐的人,他们有机会成为“特约”群演,获得每日400元以上的薪酬。但能够走到这一步的群演少之又少,是万里挑一的机会。
更多的群演只能在剧组和片场之间奔波,常常在寒风中坚持到深夜。女性群演还需要自备妆容,这使她们的微薄收入更加捉襟见肘。很多群演只能挤在狭小、昏暗的旅馆里,一张床位40元,条件简陋,卫生堪忧。由于经济拮据,很多群演甚至选择在网吧长期“住宿”,一边工作一边生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生活状态几乎无法忍受。
因此,群演中男性的比例要远高于女性,流动性强的群演群体中,大多数都是年轻男性。他们大多不是在追逐明星梦,而是在过一种另类的流浪生活。对于医疗、社保等人生保障,群演们几乎没有任何期望。九成以上的群演,既没有高薪,也没有好的生活保障,未来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仍然有大量年轻人选择来到横店做群演,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未来本该充满希望。对于那些有着明确人生目标的人来说,横店群演的生活恐怕难以理解。毕竟,历史上也有不少明星是从群演这条路上走出来的,像王宝强和赵丽颖就是其中的例子。但事实上,想要从横店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即便是王宝强,也靠着亲戚的帮助才得以从群演中崭露头角。赵丽颖则是在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才获得了演艺机会。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实力、关系、天赋和运气。
而对于大多数横店的群演来说,他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获得更好的机会,反而成为各大演艺培训机构的“韭菜”,被榨光了金钱和青春,最终被淘汰出这个圈子。虽然这些群演也清楚自己前途渺茫,但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影视梦想依然是心灵的寄托,带给他们一丝希望与安慰。
所以,虽然横店群演的生活充满艰辛和不确定性,但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漂泊,横店的群演生活多了一些色彩和刺激,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在这里“混”下去。横店的群演,正是这些逃避现实、经历了伤痛与失败的人们组成的庞大群体的基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