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不尊重马三立,称呼问题成口实,石富宽:在这是同志不是师爷

发布时间:2025-08-06 00:25

前两天回顾了马三立在央视春晚上表演的节目《大乐特乐》,感触良多。那时1985年,春晚办了还没几届,姜昆便力邀相声泰斗马三立登台为大家表演,没想到一失足成千古恨。

因为诸多原因,马三立从此告别了春晚舞台,之后虽有多次邀请,老爷子依旧是干脆拒绝;姜昆对马三立的称呼也引来了大众的指摘,所谓不尊重前辈之类的言论尘嚣日上,在今天还令多少人信服。

相声界本来挺和谐的,也不知道受什么影响,非把内部矛盾公之于众,非制造一些话题引起争议。

在春晚历史上,1985年可谓最失败的一次,节目组想要出新,将场所放到了体育场内,既是出新,缘何会失败呢?

一方面是天气太冷,保暖措施做不好,观众冻得直跺脚,使得现场的效果并不好;另一方面是硬件设施不过关,扩音设备并不出彩,坐得远的观众根本听不到演员说的是什么,整体就显得乱哄哄的。

这一次失败为节目组敲响了警钟,甚至一度产生了是否要继续办春晚的自我审视。这个教训也一直警醒着后来者,此后都没走出舞台这一亩三分地。

回到马三立不愿意到春晚舞台表演的原因上来,马三立自己的说法是:“我不适合这个舞台,别耽误你们工作。”可以说,

马三立不登台是对艺术追求的产物,而非利欲熏心的结果

怎么理解不适合呢?一是搭档不对付,马三立表演的是单口,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单口的,一个是马三立,另一个是马季,别无他人,怕以后也不会有人担起来。

第二个是表演风格的影响,马氏相声就是偏温的一类,并没有多火爆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听韵味。能一段就一个包袱,这也是对观众的考验。

最重要的就是,马三立的表演受到了第二个原因的影响。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就必然使得春晚相声,要求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包袱,一瞬间就带动观众的情绪。

而马三立的相声,需要观众咂摸滋味,两者的隔阂越大,就显得马三立表演的越差。

相声讲究的是铺平垫稳,但春晚的紧凑感不给你铺垫的时间。

在小剧场可以三翻四抖,春晚上可不太行。

马氏相声的慢,成为了一个标签,也成为了难以在春晚舞台上大显身手的障碍。

至于是因为姜昆对老爷子的称呼导致的,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什么场合唱什么戏,在私下里怎么叫无所谓,但在公众场合就得考虑影响了。

看完整场晚会,主持人对演员的称呼都是同志,这在那个时代是官称,也是最尊敬的一种说法。姜昆称呼马季为马季同志,是不是过两天会出现:姜昆称马季为同志,两人断绝师徒关系这样的文章?

姜昆是主持人,暂时性的和演员处于平等地位,没必要纠缠一个称谓的对与不对,许多媒体大肆宣扬,渲染这些负面效果,并不高尚。

姜昆与马家的关系好不好,说是世交也不为过,姜昆父亲送的一幅字,被马三立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在春晚上拿姜昆砸挂,之后马家的多次活动中也有姜昆的踪迹,至少要比那谁要强的多吧。

前不久在《德云斗笑社》中,石富宽说过这样一句话:

“别叫什么师爷,在这里咱们是同志”

,不知道叫嚣着称呼不对的人,看到这一幕会作何感想。

鸡蛋里面挑骨头,也得保证这是个鸡蛋,指着一个王八就骂起来了,那是傻子干的事。

以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姜昆不尊重马三立,称呼问题成口实,石富宽:在这是同志不是师爷 https://mxgxt.com/news/view/1645221

相关内容

相声演员姜昆称马三立为同志,郭麒麟称常宝华老祖,其实都没问题
相声演员姜昆称马三立大师为同志引发争议,这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姜昆在春晚舞台上称马三立为同志引发争议,难道称“老祖”就合适
裘英俊捧马志明,钱城说:你再捧,你师父姜宝林也不是马三立徒弟
75岁姜昆:跟头是翻不动了,但脑子不能老
他和马志明同岁,却是徒孙,多次登上春晚,为何晚年才拜师?
杨议调侃侯耀华:侯二是社会称呼,不是不尊重,但我们不能这样叫
1985年,马三立首次上春晚,姜昆报完幕准备握手,马三立却甩胳膊
郭德纲和姜昆的矛盾无法调和!根本原因在这里!
马三立在85年春晚上,为何拒绝跟主持人姜昆握手?多年后爆出真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