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从《夺冠》挑战到演艺生涯传奇
01巩俐与《夺冠》
导演陈可辛在谈及电影《夺冠》时,分享了与巩俐合作的一段难忘经历。他特别提及了巩俐在片中的一场独白戏。这场戏不仅全片的重中之重,更是电影的主题所在。长达四分钟、台词厚达三页纸的戏份,巩俐却能一气呵成,令导演大为惊喜。
▍ 挑战郎平角色
巩俐再度归来,此次在2020年的首部主演作品中,她化身为“郎平”,震撼亮相大银幕。这不仅是她首次涉足体育题材影片,更是一次全新的特型角色挑战。55岁,巩俐迎来了演艺生涯的新起点。她首次挑战体育题材影片,饰演“郎平”一角,这一全新的特型角色尝试,无疑为她的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电影《中国女排》还未正式与观众见面之前,巩俐在赛场上的几张路透照就已引发了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她,素颜出镜,身着一套简约的黑色运动装,半扎的头发显得干练而不失随性,戴着的眼镜更增添了几分知性美。很难将眼前的她与那位曾光芒四射的影后联系起来。她已经彻底融入了角色,身上的星光似乎被磨去,全心全意地沉浸在戏中。那低头蹙眉、认真记笔记的模样,简直就像一位专业的体育教练。
▍ 排球的重塑过程
在筹备这部电影时,陈可辛导演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便是巩俐。然而,面对导演的邀请,巩俐却三度婉拒。她深知,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并非塑造一个全新的虚拟角色,而是生动地再现一个在大众心中早已留下深刻印象的历史人物。这份压力,让她不禁担忧自己可能无法胜任。
在中国,郎平与巩俐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对于巩俐而言,如何在银幕上成功塑造出郎平的形象,无疑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要单凭想象,将“巩俐”与“郎平”这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确实需要一番功夫。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年轻时的郎平,感受她那独特的魅力。
这是年轻时的郎平,她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这是现在的郎平,她的气质依旧非凡。
这是现在的巩俐,她的魅力依旧不减。
两人外表看似并无显著相似之处,然而巩俐却透露,若由她来诠释这一角色,将会倾注全力。在拍摄前的数月时间里,她多次随中国女排队前往宁波排球训练基地,与队员们共同报道、用餐、收工。巩俐细心观察郎平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力求捕捉到其神韵。
为了更贴近角色,巩俐决定成为一个“专业的排球教练”。她随身携带排球,利用空闲时间反复练习。尽管她之前对排球一无所知,但她坚定地说:“我要与排球朝夕相处,共同度过每一天。”
这些在郎平身上细微而独特的特质,都被巩俐精心地捕捉并融入了自己的演绎之中。甚至连郎平本人都赞叹道:“简直太像了。”要成功地塑造一个角色,仅仅模仿其外表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深入地理解并成为那个角色。在我看来,巩俐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她真正做到了与角色融为一体。神态、气质,甚至连声音都捕捉得如此精准。在观看电影时,我曾一度怀疑《夺冠》是否是郎平本人配音,然而得知那是巩俐的原音时,我既感惊讶又满心欢喜。
陈可辛导演曾言:“除了巩俐,无人能更出色地诠释郎平。她仅凭站立,便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气场,那双倔强的眼眸,正是郎平的写照。”两位女性不仅在各自领域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职业生涯的起点——上世纪80年代,共同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成为业内翘楚。当被问及与郎平的相似之处时,巩俐答道:“是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这的确是颇为相似的。在各自的领域中,她们都展现出一股不服输的坚韧精神,散发着独特的霸气与坚定。
02巩俐的演艺生涯历程
▍ 早期的挑战与突破
翻阅巩俐长达三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不难发现她被誉为“当今女演员实力的天花板”实至名归。然而,她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回顾她的早年经历,我们会发现她曾面临过不少挑战。1983年和1984年,巩俐在高考中连续两年落榜,这让她一度失去了父母的支持。然而,她并未放弃,而是选择了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复习。终于,在1985年,巩俐通过了中央戏剧学院的专业测试,但遗憾的是,她的文化课成绩却以11分之差未能达到录取标准。幸运的是,学院的老师坚信她是个才华横溢的学生,于是向学院提交了破格录取的申请,最终她得以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
▍ 与张艺谋的合作
1988年,《红高粱》电影海报上,身着红色衣裳的“九儿”形象引人注目,浓眉厚唇间透露出一股倔强与坚定。这是巩俐首次以电影演员的身份亮相,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张艺谋还是一位初涉电影界的新锐导演,他独具慧眼地选择了巩俐来饰演电影中的“我奶奶”一角。这一选择,让原著作者莫言颇感担忧,他担心巩俐无法诠释出他心目中那株鲜艳夺目、充满生命力的带刺玫瑰形象。
然而,巩俐的出色表现迅速打消了这些顾虑。她成功塑造了一个泼辣热情、鲜活生动的九儿形象,让观众为之惊叹。其中有一场戏是九儿肩挑扁担,穿越高粱地,虽然只是短暂的几秒钟镜头,她却为此付出了一个多月的辛勤练习。为了更加真实地呈现这一场景,每次拍摄时,水桶里都装满了水,重量不轻。每当一侧肩膀磨破,她便换另一侧肩膀继续,如此反复,直至完美呈现。
▍ 对表演的执着追求
翻阅巩俐长达三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不难发现她被誉为“当今女演员实力的天花板”实至名归。奖项无数,且每一项都分量十足,难以“避重就轻”。在镜头前,她总是那最耀眼的存在。这光芒背后,究竟何方神圣?
在演艺道路上,巩俐始终保持着一种“笨拙”而执着的坚持,这种特质在她的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艺伎回忆录》中的一场戏为例,她为了一个四秒左右的抛扇子镜头,付出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刻苦练习。每天,她都会重复扔扇子的动作2000多次,直至最终呈现出那个完美且流畅的镜头。这种对表演的极致追求,不仅彰显了巩俐的专业精神,也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赞誉。
为了在《兰心大剧院》中饰演的角色更显威严,巩俐特意挑选了一把男士的枪。这把枪相当沉重,连续开枪对臂力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手臂颤抖。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她付出了长达数月的刻苦训练。
这几十年来,巩俐在演艺事业上一直毫不保留。她曾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赤脚在溪流中洗脚,展现出非凡的忍耐力;为了克服高空跳下的恐惧,她竟一口气喝下几碗白酒来壮胆;在《夺冠》中的一场戏中,机器意外碰撞到她,她的手不幸被卷入机器,指甲被掀起一半,然而她却毅然站起,坚定地说:“没事,我还能继续拍。”
举报/反馈
网址:巩俐:从《夺冠》挑战到演艺生涯传奇 https://mxgxt.com/news/view/1644639
相关内容
巩俐:从华语影坛传奇到国际“电影女神”的演艺人生巩俐:东方影坛璀璨明珠,传奇女神,演绎生涯辉煌夺目
巩俐、郎平携手中国女排《夺冠》:三个传奇成就一部经典
巩俐演艺生涯巅峰?哪部电影让她付出了最大?
从小演员到国际巨星:巩俐的演艺生涯
巩俐:从落榜生到国际巨星的传奇之路
巩俐:东方影坛的传奇女神
巩俐曾三度拒演郎平,最终被女排精神打动接下《夺冠》
电影《夺冠》中的巩俐郎平,带给人们的惊喜,不只是夺冠那么简单
巩俐:从戛纳女皇到法国总统的密友,传奇女星的演艺与爱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