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咆哮,机构深潜】解码 Coinbase 与 Robinhood 2025年Q2 路线分野
+关注
“万物代币化”故事揭幕的一季
刚刚过去的财报季,最近一直在风口上的两家明星公司交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卷。
一边,Coinbase营收大幅不及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EPS)大幅缩水,财报发布后两个交易日股价暴跌最高达17%——这是自2022年底FTX恐慌以来最惨烈的财报后跌幅。
另一边,Robinhood创下了创纪录的营收增长,净利润翻倍,股价虽涨幅不大(周末前略下跌,但今天反弹收复失地)但意义显著。
这种鲜明对比印证了我一个月前Robinhood vs Coinbase:差异化竞争,打造给下一代的华尔街的观点:这场“万物代币化”(tokenize everything)的竞赛,实则是两种截然不同商业模式的表面体现。
Coinbase:成为B2B基石的负担与福报
粗略一看Coinbase的数据,便知市场为何退缩。
营收降至15亿美元,比华尔街预期低约6%;调整后EPS暴跌至0.12美元,低于预期高达92%。波动剧烈的交易收入环比骤降39%。
若非订阅与服务收入的稳步增长(现已占总收入44%),其损益表恐将一落千丈。
然而,如果只盯着不及预期,就错失了背后的战略图景。
Coinbase托管的资产规模攀升至创纪录的2450亿美元,占据了BTC和ETH ETF托管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
对任何希望涉足加密领域又不想自找麻烦的机构而言,这构成了难以撼动的护城河。
庞大的托管规模又催生了良性循环:更大的余额产生更高的USDC浮存金收入,本季度该项收入达3.325亿美元。
在这些表面数字之下,是Coinbase的Base Layer-2网络的悄然进展——这是“万物上链”(Everything On-chain)运动的基石。
第二季度,该链实现了毫秒级交易确认,向超过70万候补用户开放了以应用为中心的测试版,并确立了其作为以太坊上最便宜执行环境的地位。
现在应该将Base视为2008年左右的AWS:消费者看不见,但对建设者不可或缺。
与Base形成互补的是“万能交易所”(Everything Exchange),它集现货、衍生品和链上场所于一体。
另外,入股Deribit以及加速推进受CFTC监管的永续合约业务,都昭示着其欲掌控机构所需全部流动性层的野心。
这一切都未能使Coinbase股价免于残酷的重估。年初还赞赏其利润率的分析师们,如今对一个季度营收环比下降26%还能被称为“暂时性”的说法感到迟疑。
这轮抛售也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叙事转变:投资者必须重新判断,Coinbase究竟是一个附带基础设施的交易所,还是一个偶尔因交易激增而获益的基础设施公司。
市场15%-17%的跌幅裁决虽严苛,却也像是一场公投,预示着华尔街希望在下个季度看到何种聚焦与披露。
Robinhood:速度、病毒传播与散户潮的回归
如果说Coinbase逆风前行,Robinhood则是乘风破浪。
营收同比飙升45%至9.89亿美元,远超预期。净利润翻倍至3.86亿美元,稀释后EPS达0.42美元,超出预期40%。
势头不仅体现在订单簿上:注资账户增至2650万,较一年前增长约10%;而收费丰厚的Robinhood Gold订阅用户激增76%,达到创纪录的350万。
这凸显了Robinhood如何将用户活跃度转化为更具粘性、更高价值的客户关系。
关键的是,Robinhood托管资产规模膨胀至2790亿美元——甚至略超Coinbase,也扭转了市场认为其App无法服务大资金的印象。
支撑这些数字的,是其如社交网络般快速迭代的产品节奏。
像之前Robinhood vs Coinbase:差异化竞争,打造给下一代的华尔街提到的,六月Robinhood在三十个欧洲市场推出逾200种代币化美国股票,大胆宣告“24/5”(每周五天、全天候交易)应成为全球股票交易新标准。
同时,Robinhood一面扩张地理版图——收购拥有50多张牌照的欧洲交易所Bitstamp,并推进收购加拿大WonderFi;一面推出专业级工具包“Legend”,包含期权盈亏模拟和高级图表功能。
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Coinbase争取的是机构CFO和资管经理,Robinhood则瞄准TikTok世代的交易者,寄望他们的忠诚能跨越市场周期。
稳定币与RWA:兵家必争之地
尽管路线迥异,两家公司正共同驶向两个巨大的风口:稳定币支付轨道和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
在稳定币领域,Coinbase早期与Circle的联盟已成熟为利润中心,近期通过的《GENIUS稳定币法案》为其在美国提供了渴求已久的法律确定性,更是如虎添翼。
Robinhood虽非发行方,但更高的稳定币余额也间接提升了其“现金清算”(cash-sweep)利息收入;其即将推出的Layer-2链甚至可能发行自有品牌稳定币。
这如同1990年代初银行吸纳低成本存款的策略,但将以加密速度推进。
代币化则已非纸上谈兵。
Robinhood的欧洲股票代币已上线交易,Coinbase也暗示将在其机构平台支持代币化证券,实质上将该交易所转变为永不打烊的跨资产清算所。
别忘了今年是空前的监管利好年,SEC新任主席Paul Atkins称代币化为“一项创新”,上周更是隆重发布了Project Crypto。
对“万物代币化”故事的延伸
在之前的Robinhood vs Coinbase:差异化竞争,打造给下一代的华尔街分析中,我曾写道 “代币化这局,的是体验(Robinhood) vs 信任(传统巨头),而Coinbase在中间卖基础设施(铲子)。”
二季报让这个战略分野更加明显。
Coinbase的基础设施——托管、Base L2、大宗经纪——拓宽了,但散户交易冷淡犹如路上突现的坑洼,惊醒了投资者。
Robinhood的体验——流畅界面、社交传播力、以及跨境股票代币——及时吸引了人群,但他的商业模式仍对波动高度敏感。一次严重的宏观冲击便可能令其减速。
展望未来,Coinbase最重要的变量是:一旦稳定币立法被市场充分消化,机构管理者是否会大规模转向链上结算。
若贝莱德或富达选择Coinbase的轨道处理代币化国债,其托管订阅业务的增长或将永久超越交易收入。
反之,Robinhood进军代币化股票的大胆步伐可能招致监管反弹。
其本质是在运营一个披着股票外衣的永续互换市场,尽管美国的立法和监管持欢迎态度,但欧洲监管机构可能会有些保守举动。
两家公司都需应对一个宏观新局:加密资产价格上涨不再自动保证交易量增长。
若比特币持续横盘,Coinbase的衍生品布局对重振交易收入至关重要;Robinhood则将更依赖净利息收入及其萌芽中的信用卡业务的手续费。
给运营者与投资者的战略启示
基础设施 vs 用户粘性: Coinbase的抛售表明,市场对空谈平台却仍依赖交易性收入的公司缺乏耐心。其挑战在于加速经典的AWS式转型——让托管、Base和稳定币浮存金足够诱人,使收入进一步抵御价格波动。
用户体验溢价真实但不稳: Robinhood的亮眼季度证实,设计精良的用户界面能比任何批发模式更强地占领用户心智。但历史警示,用户忠诚易变,头部品牌的转换成本可能比想象的低。
代币化将催生意外赢家: 首波浪潮可能无关蓝筹股,而是私人公司代币(如OpenAI案例)和新兴市场债务——这些历史上难以触及的资产。谁能标准化这些封装形式,谁就能跨越传统托管战线。
监管者才是终极产品经理: 《GENIUS法案》一夜之间提升了Coinbase的战略选择权,正如MiCA助推了Robinhood的欧洲雄心。未来法案(如《数字市场明晰法案》)同样可能在一次国会会期内(今年秋天)重塑市场版图。
写在最后
以一个季度分胜负为时过早,但近一步厘清了各自的剧本。
Coinbase在深挖全球结算网络的战壕,铺设那些无人得见却人人在用的管道。
Robinhood则在编排面向散户的金融奇观,将每一种新资产类别转化为可轻松滑动的“内容”。
与此同时,市场已发出声音:单有基础设施的承诺远远不够;它必须在当下兑现真金白银。
对Coinbase而言,下个季度是证明其战略的试镜场;对Robinhood,则是检验散户热情能否跑赢监管审查的考场。
无论如何,代币之战已然揭幕——而故事,只会越来越精彩。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零售咆哮,机构深潜】解码 Coinbase 与 Robinhood 2025年Q2 路线分野 https://mxgxt.com/news/view/1644133
相关内容
“加密第一股”:千亿Coinbase的野心之路RIIZE《咆哮》舞台 .
2025年大商股份分析:东北零售巨头的革新之路与增长潜力
重启加密业务点燃SoFi科技(SOFI.US)增长新引擎,黄金机遇或引爆估值上行潜力
除了马景涛,原来他也获封“咆哮帝”称号!
2025零售业:破茧之路,重焕生机
13F追踪:一文洞察明星机构投资动向!多方卖出苹果、英伟达,押注中概股
2024年线下零售行业前景与现状分析
大瑶同学咆哮式直播
2025零售变局:直播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冰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