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岛总裁助理孙梓豪:“传媒融合转型 不要丢了人脉资源”
新媒体并非媒体融合转型的唯一出路 应深度整合资源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一个老媒体人,正和岛总裁助理孙梓豪经历了媒体业极盛和极衰的巨大变化,伴随传统媒体行业的一路没落,身边各种各样的媒体和媒体人都在尝试转型,有成功有失败,总的来说都在摸索,但是媒体张嘴闭嘴谈的都是新媒体,新媒体是媒体转型的唯一出路吗?他认为并非如此,不论是媒体还是从业人员,都是内容的生产者、思想的生产者,在各个领域中,这类人员都十分紧俏。
融合与转型的差别并不小
孙梓豪认为,从大趋势看,互联网正在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一些行业如服务业,互联网已经颠覆掉原有的组织形态,社会整体形态也在逐步从计划思维、整体思维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向着不易被控制的概率社会过度,我们越来越没有办法准确预判趋势并做好有效组织,往往准备得很充分,结果却发现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媒体融合与转型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但从思维方式上看,意识形态的转型比融合的简单合作更重要。当我们享受AIRBNB、UBER等共享经济产物时,当我们在微信上加入越来越多的不同社群,互联网的“连接”与“融合”带给我们更多的也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从个体作为单一主体提供价值向着个体成为更多群体价值组成部分,不论是媒体从业者,还是用户,越来越具备协作精神。
媒体人转型的思维优势
传媒融合,必然会带来媒体人的转型。从利弊分析上看,媒体人拥有宏观的视野、各行业或跨行业趋势的判断与分析能力、信息采集与逻辑分析能力、丰富的行业或社会人际资源。与此同时媒体人普遍缺乏系统的商业化思维和企业管理经验,且自身造血能力过于单一。传统媒体人原来特别骄傲的地方,就是我们是一个内容的生产者、思想的生产者,但互联网时代开启后,突然发现信息大爆炸,信息成了垃圾。但从根本来说,当今的媒体形势下,有价值的信息依然稀缺,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创造力,依然不容小觑。
孙梓豪表示,他眼中的自媒体与新媒体,在融合力度较弱的情况下,还只是传统媒体的升级版,这种转型只是隔靴搔痒,依然停留在做内容、卖广告的层次,大部分所谓的新媒体或自媒体依然没有新的赢利点。
人脉资源体现媒体的价值
拿我身边人举个例子,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是原《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起步于《经济日报》社,先后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社长,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媒体人,但他是转型互联网创业较早的那一批。转型后,他把原来积累的丰富人脉资源转变为社交产品,把握好标准和规则将运营逐步转交给社群,细分自己的产品,将原本扁平的社交方式垂直切分,再引导人群建立信任社交向学习社交最终过渡到合作社交。一个庞大的社群因为逐步被需求,其推出的衍生产品就能实现自身造血功能,不止提供价值,且不止于提供价值。
孙梓豪认为,传媒融合以及媒体人转型方面,自媒体或新媒体并非唯一出路,资源整合、发挥专长、寻找新的增长点,是融合或转型前所必须思考的,正和岛就是典型代表。
(全媒体记者 陈珂)
网址:正和岛总裁助理孙梓豪:“传媒融合转型 不要丢了人脉资源” https://mxgxt.com/news/view/1641907
相关内容
融创执行总裁、明星经理人余英离职,知情人:已退休孙宏斌长子孙喆一接任融创北京区域总裁
人脉资源管理文档怎么做 – PingCode
赵本山得力助手, 本山传媒副总裁张家豪, 你知道他的背景吗?
如何打造有助于你的人脉关系?从梳理人脉资源起步,6步快速搞定
东方证券总裁鲁伟铭谈能源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关注能源转型,研究所详解电力与储能市场,《能源蓝皮书》同步发布
赵本山得力助手,本山传媒副总裁张家豪,背景显赫
熊梓淇新剧正在播出,他演霸道总裁上瘾了?
被曝欠债9.8亿,豪宅也丢了,知名带货网红回应:不丢人
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四轮驱动”——基于出版传媒企业转型融合发展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