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而优则学,一直被视为中国体坛给优秀运动员的“福利”。一般来讲,这些运动员进入名牌大学就读的专业,容易扎堆在管理类、新闻类。这也好理解,训练、比赛与繁重的学业难以兼顾,这种容易集中一段时间授课的专业,当然更符合实际情况,像叶诗文这种读法学的就算很罕见了。
不过,要说不走寻常路,还得看傅园慧“傅爷”。全运会一结束,傅园慧就与孙杨、谢震业等明星运动员一起奔赴杭州,参加全国学生运动会。
这本来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傅园慧的参赛证曝光,大家才知道她竟然是天津医科大学的学生。
想像一下,“移动的表情包”拿起手术刀,在手术台上使出“洪荒之力”,是怎样一种违和画面……
“百米飞人”谢震业在学运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高强度的训练任务之余还要顾及学习任务,可能不太现实。而傅园慧居然选择了公认难读的医科,她到底是用什么“洪荒之力”做到的呢?
原来,傅园慧读的并不是临床医学之类的专业,而是选择了“运动与康复”这一体院常设专业。谈到为什么会选择运动与康复专业就读,傅园慧曾表示:“运动康复利人利己,说不定以后我会是这方面的专家。”
考虑到傅园慧的运动员身份,天津医大也为傅园慧安排了单独的教学计划:学制延长至6年,课程难度相应降低,并设置了网上远程教学课程和弹性学时,保障她训练和学业两不误。
总体来讲,傅园慧读运动与康复专业的本科还算正常,如果医大换成体院,就更好理解了。
两年前,刘翔读博士的新闻曾引起巨大争议。
早在2004年,刘翔就在华东师大就读本科,雅典奥运夺冠后,2005年开始,刘翔获硕博连读资格,研究方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当时,刘翔的导师、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曾表示,希望让刘翔在五年内拿到博士学位。为此,华东师大“送课上门”,在训练间歇期、晚上和节假日,由老师定期到莘庄训练基地为刘翔“开小灶”授课。
不过,名校对运动员予以“宽进”,却并没有“宽出”。刘翔并没有如期于2010年博士毕业,反而在2015年才开始攻读博士。
网友对于此事却不依不饶,纷纷吐槽:刘翔硕士毕业了?他有毕业论文吗?他英语过了6级吗?计算机过了2级吗?哪个导师通过的,答辩录像呢?
相比之下,姚明的选择就明智得多。
2011年,已经退役的姚明才进入上海交大读本科,当时曾引发众多同学和记者围观。而早已功成名就的姚明,对学校只有一个“特殊”要求:不要分专业。
“我想,读书对我有几个功效。一是学习本领,二是学习知识,特别是基础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怎样适应退役后新的生活节奏。我不是为文凭而读书,读书是读给自己用的,不是读给大家看的。”这一段感悟,姚明是对自己说的,也适用于所有明星运动员。
不刻意追求,有时候反而更容易得到。一年后,香港大学授予姚明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在全球艾滋病领域的贡献。
当然,读书最牛的国内运动员,还是邓亚萍。1997年,退役后的邓亚萍进入清华大学英语系读本科,随后又远赴英伦,诺丁汉大学读硕士,最后拿到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从认不全26个字母到独立用英文完成博士论文,邓亚萍整整花了11年时间,被誉为“清华大学英语系1米5的世界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