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栖明星”张长宇 老骥伏枥著“三国”
“三栖明星”张长宇 老骥伏枥著“三国”

湖南日报·新湖南8月16日讯(彭展 徐典波)今晚,CCTV3《回声嘹亮》栏目中,一位年过古稀、满头银发的嘉宾特别引人注意,他与著名歌唱家杨洪基、著名演员陆树铭同台,和著名主持人李思思及观众热情互动。谈起了自己最钟爱的“三国”, 他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语惊四座,引来阵阵掌声。



这位长者名叫张长宇,他来自岳阳,是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的一名退休老干部,属于老“文艺范”。从领导岗位退休后,他用时14年,撰写出版了洋洋洒洒57万字的《三国英雄纵横谈》;发表游记100多篇,摄影、诗歌、文学作品屡屡获奖。
“提起三国,我们就能想起一连串的名字,所以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我们现在用百姓的眼光去解读三国,评论我们心中的英雄。”在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三国英雄纵横谈》一书的封面和扉页上,张长宇特意做了“题解”。对于他的倾情耕耘,岳阳市的一位书法家送他一幅楹联:“人情练达诗文老,学向精深意气平。”
“老顽童”痴心不改

张长宇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更是偏爱。但因工作繁忙,这个爱好一直压制着。说起来,他所学专业根本与文学搭不上半点关系,当然,跟三国中的人与事更是遥不可及。1941年,张长宇出生于山西洪洞县,大学毕业成为化工高级工程师,曾担任巴陵石化公司工程建设指挥部副部长兼党委副书记,与文学和传统文化相悖甚远。
但山西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小浸染其骨髓后,哪怕在化工行业工作几十年也丝毫没有将根深蒂固的因子抹杀。终于等到退休那天,厚积薄发开始了对三国的追根溯源。张长宇开启追梦行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撰写《三国英雄纵横谈》,既是张长宇近年来实施的一项“创作工程”,也是在圆一个“解读三国”梦。他从小爱听三国故事,爱看三国戏,爱读三国书,有“三国戏童”的绰号。读小学时看到《三国演义》,特别着迷,但没钱买,一直到中学时才实现这个愿望,拥有了一本《三国演义》后天天看。很小的时候,就能跟同学讲通篇三国。到了大学,随着知识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加深,从他对三国从最先的迷故事,到后来的迷事件,最后迷上了人物。以前不理解诸葛亮,他觉得他不算英雄,从没拿过刀动过枪。后来才发现,他是一个高智商谋略的真英雄。
事与愿违的是,张长宇最后考上的大学专业是化工,后来当老师教的也是化工,调入洞氮也好调入己内酰胺更没离开化工。从化工工程师到副厂长等,一边在化工行业钻研,一边业余钻三国,活学活用。担任管理职务时,他常提到将三国军事管理借鉴到企业管理中。他首次提到三国将相书里,谈到过的廉正理念。朋友们说他,一生说得最多的一句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多看三国志,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学三国人的雄才大略。
“无名草根”著“三国”

“写三国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苦求索。”一开始,张长宇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我就是一个草根,只做点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益的小事”。要写书,先读书,多读书,深读书,巧读书领会精神,读“活书”感悟真谛。多年来,他跑遍了岳阳市的大小书店,购买有关三国的书籍,细细研读了《三国志》、《三国志·今注今译》、《三国演义》、《三曹集》、《诸葛亮全书》、《中国通史·三国史》等书籍60多种约1700万字。有的书籍,他苦读多遍,并记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张长宇深知,三国历史悠久,古往今来,1700多个春秋,有多少大手笔写三国论三国品三国,自己这个“无名老辈”既要斗胆敢写三国,还敢不唯名著,不唯名家,既要同诸多名家讨论,还敢同名家、名作、名著“叫板”,不能不“笨鸟勤飞”。
他写《三国英雄纵横谈》,以三国政治、军事等人物为主线,分三国人才总论、曹操的驭才之道、君主论、谋士和隐士、将才、三国焦点人物共6篇29章,结合史实,分别对君主、将才、谋才、政才、奇才等的才能及其功过是非进行了较为中肯的评述;对三国时期历史上已有定论或较有争议的人物如曹操等,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及掌握的资料,给予新的评价。书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达近千人。
“单枪匹马”长征路

在写作中,张长宇特别认真,可谓名副其实的“老顽童”。他“单枪匹马”去赤壁古战场、黄盖湖,去彝陵古战场之湖北宜昌、长江三峡,去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去世地五丈原,去褒斜古栈道,去邓艾偷袭成都的阴平险道,去老黄忠刀劈夏侯渊的陕西汉中定军山,去汉中勉县武侯墓,去湖北襄樊古隆中,去河南南阳卧龙岗,去成都武侯祠,去四川剑门关等数十个地方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珍贵史料。
一次次外出考察,对年过花甲的张长宇来说,都是一次次“长征”。这些考察对于一个年轻人都是一段不寻常的路,对于一个花甲老人来说,是何等的艰辛。有一次,他在从陕西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返回宝鸡市区途中,就曾遭到过三个不法分子的抢劫。他临危不惧,斗智斗勇,只身喝退了他们的进攻,“毫发未损”凯旋而归,他什么都没有了,却把资料硬行留下了。只要听到哪里有跟三国有关的事与人或古迹,他都马上跑去考究一番。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还有自己对三国的感悟、观点都记录下来。
在写法上,张长宇尽量将史料性、理论性、思想性、哲理性、文学性、趣味性融为一炉。书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反复斟酌推敲而成的楹联、诗词、谚语等,既气势磅礴,又富有文采,让人耳目一新,朴实庄重却又不失幽默诙谐的话语,令人读后忍俊不禁而又陷入深思。
他写《三国联》“龙争虎斗,三分天下;文韬武略,一代英豪”;《论曹操》:“武扫群雄挟宇寰,文韬壮魏广兴田。赋吟霸气风雷动,胸纳百川虎豹烜……”
十易其稿成“正果”

多年来,张长宇《三国英雄纵横谈》十易其稿,每次都是自己一笔一划用钢笔书写,草稿堆起来有1米多高,仅最后两稿堆起来也有半米厚。
“我长期在卧房兼书房伏案写作,头发写掉了许多,眼睛也写出了点小问题,”张长宇笑着说,“这也是一种磨练吧。”湖南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看到老人的心血之作后,深表感佩。
2009年2月的一天,张长宇一边在饮水机上接开水,一边琢磨着写三国的内容,一不留神将开水泼到了左脚上,引起烫伤感染。住院治疗一周多,他还是将书稿拿到病房,继续改写。至今,左脚上还留有清晰的“印记”。他担心自己健忘,特意将一些生僻字、三国官职等分门别类列记在小本子上,随时翻阅。
“我费九牛二虎之力撰写的《三国英雄纵横谈》终于在2010年春节前完成。从酝酿到定稿历时14载,实际撰写用了7年多的时间。”在《后记》里,张长宇感慨道,“屈原、司马迁、曹雪芹是用生命著书、立说、写诗文,我不可能达到古代文学巨人那样的境界,但我是‘拼上老命’写三国的。”
从“化工工程王国”跳到“三国历史大地”,张长宇的呕心沥血之作《三国英雄纵横谈》终于呈现在读者眼前。他说自己“气喘吁吁艰苦耕耘”,是“有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期愿该书能对各类人才健康成长、把握人生方向起到“滴水之益”的同时,张长宇也期待读者们批评指正,各抒己见,和他一同纵论三国。
老骥奋蹄志千里

张老不但“三国”研究得好,其摄影、写作也响当当,可谓是“三栖明星”。退休后,他利用外出采风的机会,不但探寻三国古迹,还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照片。踏名山大川,游江河湖海,览古镇庙宇,每次采风归来,他都兴致勃勃。他用眼去看,用心去记,用镜头去录。他说,只要走进大自然,就充满了激情,仿佛年轻了好多岁。他告诉记者为拍片,他历险攀华山,冒雨爬黄山,登泰山,上恒山,长江、黄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记者注意到,他拍的梅里雪山更是惊艳一刻。他说,梅里雪山让他领悟圣洁。大自然就是一曲惊天动地的歌,一幅无边无际动静和谐的画。
正是因为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是专业的摄影家,却从1986年至今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新闻照片几百幅。他的《洞庭渔歌》曾荣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奔月》荣获“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交流比赛三等奖”;作品《金秋》获胜2009年“尼康在中国”中华56个民族摄影活动优秀奖;2003年《中国风光摄影作品选》中授予他为“中国优秀风光摄影艺术家”称号。他不但摄影热情高,还因其艺术感受与欣赏水平,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过无数评论文章。2009年1月8日《人民摄影报》还刊登过他的论文《摄影艺术与逻辑思维》。是岳阳摄影协会成立30多年的第一人。
退休后,只要不外出采风,张老就在家“宅”着,潜心创作,极少参加社会活动。“活了大半生,我做过不少梦、美梦、奇梦、怪梦。虽过古稀之年,但我还是应有自己的人生梦。这个梦是实在的,具体的,正能量的,不奋斗是绝对完不成的,努力拼搏是可以实现的。”张老有感而发,曾写下了一篇随笔《中国梦,我的梦》。他感慨:“名山、大川、河流、湖泊、海洋、峡谷、溶洞、草原、湿地、沙漠、古寨、水乡、寺庙等自然与人文是我的游览胜地、创作的源地及净化心灵的圣地,更是‘我的老年大学’,也是我梦的仙界。梦是梦,也非梦,天道酬勤可圆梦!”
责编:张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网址:“三栖明星”张长宇 老骥伏枥著“三国” https://mxgxt.com/news/view/1637831
相关内容
葛优:国民影帝,老骥伏枥有一说一|全明星有人开心赚大钱 有人老骥伏枥不忘初心
老骥伏枥——豪爵UHR150
影视歌三栖明星,老有才了
三栖明星【三栖明星是什么意思】
神奇“三剑客”让明星逆龄!三栖专家+三双手——傲娇中国医美
刘宇宁:坚韧成就的影视歌三栖明星
事实就是:刘宇宁三栖...
范曾100集节目讲国学 倡导独立精神自由意志
刘宇宁:从草根到三栖艺人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