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发布时间:2025-08-03 13:32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66年11月,李惠出生于山东济南。 [1]

李惠

1981年—1984年,高中就读于济南三中。 [2]

1984年—1988年,在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现青岛理工大学)攻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士学位。

1988年—1991年,在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4年,获得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博士学位。 [3]

李惠

1994年—1996年,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6年,入职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副教授。 [3]

1997年11月—1998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

1999年9月—2000年3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

李惠教授荣获2015“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年度风云人物”

2000年9月—2001年11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做高级访问研究员。 [3]

2000年11月—2001年2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1年11月—2002年4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教授和访问学者。

2004年11月—2005年4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教授。 [3]

2015年,获得“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年度风云人物奖”,成为中国大陆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也是国际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学者。 [16]

201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0]

2019年,带领“城市工程结构抗灾韧性与智能防灾减灾”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4]

202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7]

2023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6]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惠在结构振动控制领域,对结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系统、试验、算法、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1997年率先将被动耗能减振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抗震加固中;2000年以来,系统发展了地震损伤自监测与自控制形状记忆合金智能土木工程结构;2003年与欧进萍院士合作,在中国国内外首次建立了结构振动控制系统统一设计方法;2004年牵头和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二个磁流变液智能阻尼减振系统的工程应用,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发现并揭示负刚度控制现象的三人之一。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发展了基于SMA和碳纤维的损伤自感知与自修复两种智能土木工程结构;研究了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牵头和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量使用光纤传感器的大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建立了大跨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Benchmark模型;项目的有关成果已经在国家游泳中心(2008奥运会)、山东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山东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哈尔滨松花江斜拉桥等大型结构上得到应用。在智能与高性能混凝土及结构方向,在中国国内外首先提出并系统研究了纳米机敏混凝土及其多功能特性(压敏特性及其机理、力学性能及其机理,耐久性及其机理);发展了机敏混凝土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建立了约束高强混凝土统一本构关系;提出了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为核心的新型高强混凝土组合结构,系统研究了该类新型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立了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截止到2023年6月,上述成果已经在20余栋高层建筑上得到应用,并编制了高强混凝土叠合柱设计规程。 [7]

科研项目

截止到2023年6月,李惠主持研究或完成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探索项目,1项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1项省杰出青年基金、1项交通部西部建设科技计划等多项省部级项目。 [7]

科研奖励

据2023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方数据,李惠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1]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

2019年

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数据挖掘与安全评定关键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资料: [9]

标准制定

李惠主编参编多部国家与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如《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建筑结构风振控制技术标准》《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英文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8]

科研专利

获奖证书

截止到2023年4月,李惠获国家发明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13项。 [8]

学术论文

李惠的研究成果“陶瓷气凝胶超轻、超弹、结构及热稳定性能展示” [15]

据2023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方数据,李惠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1];截止到2023年4月,李惠以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和《Nature》论文各1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Web of Science他引9464次,Google Scholar中的H-index为68。 [8]

学术交流

截止到2023年6月,李惠先后应邀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和休斯顿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讲学。 [7]

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李惠指导的博士生王震宇于2001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烟台大学工作,是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导、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 [17];指导的学生姜超在中国力学大会-2019获得中国力学大会2019优秀墙报奖,他的报告题目是“深度神经网络在RANS代数应力建模中的运用” [13];与人联合指导的博士生杨叶飞于2021年10月被评为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方向优秀报告人,获奖报告为“低雷诺数下波浪型柱体的三维效应研究” 。 [12]

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2006年

第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欧莱雅(中国)

2015年

国际结构健康监测年度风云人物

第十届国际结构健康监测研讨会

2019年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全国妇联妇女办公厅

2023年

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3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乔治·w·豪斯纳(George W. Housner)奖章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

罗伯特·斯坎兰(Robert H. Scanlan)奖章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

2024年

九三楷模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参考资料: [1] [7] [14] [16] [19]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李惠先后担任亚太智能结构技术研究中心网络(ANCRiSST)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等国际期刊副主编或编委,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WCSCM),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科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多个国际会议大会主席, [1] [18]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与风灾分会理事长。 [21]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在李惠一系列荣誉和奖项背后,不仅是她对大型土木工程的挚爱,更是把国家桥梁安全系于心中的责任与担当。被中国国内外学者广泛评价为“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的开创者”。(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 [8]

在李惠一系列荣誉和奖项背后,不仅仅是信念的坚守,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评) [9]

人物影响

播报

编辑

设助学金

2021年8月,李惠牵头发起设立了“菁华智慧奖助学金”,该助学金项目由李惠和20余名老师自发捐款设立。助学金规模为5万元/年,用于资助低收入家庭的大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1]

网址:李惠 https://mxgxt.com/news/view/1635341

相关内容

李惠利
李恩惠
李惠仁
李敏镐喜欢朴信惠吗 李敏镐朴信惠什么关系
李惠春主任医师
李惠春主任医师
李恩惠 简历
柳俊烈和李惠利分手了吗 柳俊烈和李惠利还在一起吗
241129 李惠利红毯 CUT
李惠利-期待-直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