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二人转——来自东北的民间艺术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儿,莲花落镶边儿”,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且歌且舞。二人转的根扎在东北农民的心里。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东北的黑土地,好大一片
孕育出民间艺术,东北二人转
不管是炕头田野全都能演
到哪儿都相当好使,轻便又简单呐
两块儿花手绢,扇子可劲扇
眼花缭乱,绝活更好看
东北二人转
……
这是著名歌手刘和刚演唱的一首歌曲,说的就是咱东北的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小秧歌、双玩意儿、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民间文化,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二人转植根于民间文化,表演台词儿具有浓厚的乡村特色,俗、色、酸是其最大特点。
赵本山央视春晚走红后,更是把东北二人转推向了全国更多观众的视野。以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为基地,将之发扬光大。有人对此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其失去了田间地头二人转的乡土味道。来沈阳的全国各地的客人,都要看看东北二人转。
目前的二人转演出市场商业化氛围太浓,虽然很多剧场都打着绿色二人转的招牌,但是在这种剧场里面,基本听不到传统二人转了。 那些原汁原味儿的二人转作品,已经很少有演员唱了,顶多就是一些二人转小帽儿的联唱,绿色二人转已经发展为集忽悠、说笑、模仿秀、杂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形式。经过包装以后的二人转,艺人的待遇提高了,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利弊还有待时间的验证。
二人转是东北的民间小戏。二人转不只是两个人转,它一树多枝,一类唱腔,却有多种演出形式,大体可分为“单”、“双”、“群”、“戏”四类。
“单”:指“单出头”,一个人一台戏,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戏一角一人演的,类似“独角戏”。
“双”:指“双玩意儿”,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二人演多角,叙事兼代言,跳入跳出,载歌载舞。
“群”:过去把“拉场戏”也叫“群活儿”,现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戏”:指“拉场戏”,这是以小旦和小丑为主的东北民间小戏,其中有两个人扮演角色的也叫“二人戏”。
二人转最初由男性演员表演,换装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做简单化装。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300多个。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等双玩意儿;也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镜架》)《红月娥做梦》《丁郎寻父》等单出头;还有《回杯记》《锯大缸》《寒江》《拉马》《二大妈探病》等拉场戏。
举报/反馈
网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二人转——来自东北的民间艺术 https://mxgxt.com/news/view/1632808
相关内容
东北人宁舍一顿饭,也要看的“二人转”,是一门怎样的艺术?“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为什么?(二人转知识简介五)
二人转是如何从“高雅艺术”走向“低俗文化”的?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上海上演老舍的《茶馆》
东北二人转
辽北二人转明星艺校
小沈阳一个平凡二人转演员不平凡的“四大关系”
95岁北京人艺艺术家去世,被老舍先生亲切称为“二姑娘”
贺舍得之间诗院成立二则(外二首)
唐鉴军:辽宁民间艺术团的灵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