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
四川客家人多源自闽粤赣,但以广东为主。因此四川客家方言与广东客家方言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四川的客家话也通常被称为“广东话”或“广东腔”。四川境内客家方言分布点众多,其分布的格局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是指广泛而分散地分布在全省众多的县市,小集中是指在分布地以家族、村庄、区乡等为单位的集中分布。集中分布的四川客家方言呈方言岛形态。目前客家方言分布在全省49个区市县,分川西、川东南、川西南和川北4个小片。 [3]
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大规模迁入四川的客家人,在聚居区使用客家方言,即“土广东话”,一方面基本保留了祖源地客家方言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吸纳了一些西南官话即湖广话的特点。因此,先辈从上述地域迁来并讲客家方言,成为判断人们是否客家人的标准。 [4]
迁川的客家人自然地形成了聚居区,公认的第一大聚居区是成都东山地区,约有50万客家人,隆昌是第二大聚居区。陈世松教授在《四川客家》中,给出了依据讲客家话比例和全县人口推算客家人的规则,据此并参考1995版《隆昌县志》记载:调查县境内各方言交际人口,湖广话约40%,客家话35%,3种湘方言约25%,隆昌市现有人口76.4万,客家人约26万。 [4]
入渝客家话盘龙“广东话”的语音和词汇特征,语法部分特征:
1、方言语音研究。 盘龙“广东话”共有21个声母,52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m̩和 ŋ̩)和6个声调。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平仄,逢塞音、塞擦音一般读送气清音。但是,盘龙客家话也有全浊声母字读不送气清音的现象,送气与不送气反映了客家话的文读层和白读层,白读音和毗邻带官话读音一致,应该是受官话影响所致。古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合流,都读[ʦ][ʦh][s],此外,古非组的白读层还保留“古无轻唇音”的特点。韵母方面,鼻音韵尾[-m]已经消失,只有[-n]、[-ŋ]韵尾,客家话梗摄开口字读为[aŋ]或[ iaŋ]等。
2、方言词汇研究。通过对方言特征词的比较,得知荣昌盘龙客家话仍保留了较多的客家方言词,但也吸收了部分官话词语。总体上看,盘龙“广东话”保留了其固有的词汇特征,和梅县客家话相似度高。如表示动物性别的词缀有“公”、“嫲”、“牯”等,“嫲”是客家方言特有词,盘龙“广东话”雌性仍用“嫲”表示,另外在称谓语和词缀上也保留了较多的客家话特征。尽管如此,由于客家话和官话深度接触,表现在出现了一大部分官话借词。如“扯火闪、雾罩、堰塘、包谷、豌豆、菠菜”等读音和官话接近,显然这些具有官话色彩的词语来源于毗邻带官话。
3、方言语法研究。 盘龙“广东话”重叠现象比较普遍,无论是重叠方式还是表示的语义,都与毗邻带官话比较一致,特别是名词重叠,显然受到了四川官话的影响和渗透。代词仍和闽粤两地客家话代词系统基本相同,可知重庆“广东话”代词用法还保留了迁入时的基本面貌。“唔”、“唔曾”至今仍是常用否定词,四川其他客家话否定词“没(得)”尚未进入重庆盘龙“广东话”否定词系统。 [1]
据相关资料显示,四川客家在川南主要分布在内江、泸州、宜宾、资阳等市,以及隆昌、资中、仁寿、彭山、富顺、威远等县(市、区),以及凉山州所辖的西昌、会理等地区。其中,内江市区以及隆昌、西昌的分布最为集中。 [5]
客家移民后代在重庆市荣昌区的盘龙镇和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镇最多,两地都有客家文化研究中心。成都的洛带古镇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至今生活在那里的多是“湖广填四川”时从福建、广东、江西等地来的客家移民的后代,占当地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盛产夏布的重庆盘龙镇客家移民后代众多、至今百分之六十的人会说客家话。 [7]
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客家人随湖广移民进入南充市仪陇县。经历400多年的繁衍,仪陇客家人已发展到30万之众。以朱、郑、丁、饶、陈等为主的20余种姓氏的客家人,分布在以马鞍为中心的29个乡镇,占仪陇县总人口的20%。仪陇是西南地区第二大客家人聚集地,仪陇客家人的祖上大多来自广东韶州,主要聚居在马鞍、乐兴、丁字桥、周河、石佛、杨桥、武棚、芭蕉、大丰、碧泉等地。其中朱德总司令就是客家移民的后裔。他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 [8] [12]
1994年出版的《内江县志》称:内江县方言目前有三种:属西南官话的内江话,属湘方言的老湖广话,客家话。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境内的顺河镇、郭北镇、永兴镇(过去的顺河区、郭北区)都有一些祖籍福建、广东的客家人。东兴区境内的客家人大多是明末清初时期从广东、福建等省客家集中分布地区迁入原内江县境内的客家人后裔。除东兴区永兴镇外,客家方言在内江市其他县区皆有分布:市中区主要集中在凌家镇;资中县则以铁佛镇为中心分布,包括睢家、万发、茶店、白庙、龙结等乡,至今仍是一个客家方言岛;在威远;说客家话的主要是与资中铁佛镇为邻的石坪乡的客家人;隆昌是客家人集中分布地区之一,通行广东梅县客家话和闽南客家话,隆昌全市客家后裔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石碾、周兴等地几乎是纯客家居住区,山川、傅家、石燕桥等乡镇的客家人比例也相当高。 [5]
隆昌市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响石镇、胡家镇、圣灯镇、山川镇、金鹅镇、周兴镇、界市镇、石碾镇等,形成了山川镇光华村、金鹅镇光耀村、光星村、胡家镇黄荆村、蒲芦村等客家方言岛,村民基本讲土广东话。 [4] [13]
内江市的资中县以铁佛镇为中心的广东客家话,当地人叫“广东话”;内江市的威远县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腔”,原来流行于新乡(包括荣胜乡和石坪乡),不过这个客家方言和资中县的客家方言岛铁佛场相邻。 [6]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客家话以“方言岛”的形式散布于县北与隆昌相连的牛佛镇一带。其祖先多是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由闽辗转迁入富顺定居的居民后裔。 [9]
泸州古称江阳,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根据现存族谱和实地调查,明清两代后的泸州人口有很多是湖广迁蜀移民及其后裔,这些移民有广东、湖南、湖北,经不同的路线移入四川。迁入泸州的移民以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梅州居多,也有少部分来自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其中福建、广东的多是客家人。 [10]
宜宾境内的越溪河流域主要分布在叙州区(原宜宾县),明代时属于宜宾县宣化乡,清代时划为宣中乡、宣下乡管辖。到了清代,随着外来移民尤其是客家移民的迁入,以合什为中心的宣中乡与宣下乡一带,粤风闽俗颇盛,形成了与明代迥异的社会风貌。在客家移民聚集的荣、隆二昌一带,土地资源的紧张,使新移民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开发滞后的川西北和川西南地区。旧日偏僻的宣中乡林区,此时进入了新移民的视野,开发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不少客家移民由宣下乡,逐步沿越溪河往合什场推进,最远进入了荣县南部。 [11]
到乾隆末年,在以合什场为中心,覆盖宣中乡古罗场、柳嘉场、沙沟场与宣下乡观音场、万里场的部分区域内,客家移民的数量已超越土著与湖南移民;形成了与宜宾县东北湖南移民聚居区相互区别的客家聚居区。随着客家移民的定居,越溪河流域的社会风貌逐渐呈现出岭南的特征。语言和习俗方面。民国中叶以前,从观音场过万里场,再沿沙沟、古罗到合什,一路都可找到会使用客家方言的乡民。在万里场一带,“居民半系粤东籍……言语习俗,尚存粤风”(民国杨予英《宜宾调查实习日记》)。在合什场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客家人的金坛葬习俗。由于客家移民相对集中,客家人居住地区普遍修建同乡会馆。 [11]
崔荣昌(2011)统计,四川、重庆客家方言岛一共有64个。据课题组成员实地走访调查,有些客家人聚居地已无人会说客家话,例如广安市花桥、南部县楠木等。 [1]
四川是全国第五大客家人聚居地。2019年12月《四川客家志》开题会上,四川省社科院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世松教授作了题为《谱写四川客家志存史入志的盛世华章》的致辞,说明该志以记述清初赣南、闽西、粤东北及毗邻地区的客家移民迁居四川后的生存、发展、演变中的历史、文化、方言及其现状,将成为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专志,提出充分利用纂修《四川客家志》的历史机遇,努力将四川客家文化资源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推向新高潮。 [4]
网址:广东话 https://mxgxt.com/news/view/163087
相关内容
广东话的精髓被拿捏了 广东人听得懂吗李家超和全红婵对话:你的广东话比我的普通话讲的好!
李家超与全红婵互动:你的广东话讲得比我的普通话好
叶珂:北方人说话好凶啊,我们广东人就习惯另一种说话方式
丁禹兮一紧张连广东话都飙出来了,这反差萌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文化岭南——文化交流互动塑造广东》新书发布,以笔为舟穿梭于广东
啊…叶珂直播时和闺蜜说道“北方人好凶啊,我们广东人说话就是另一种方式”
张学友在演唱会现场与观众用粤语交流,他说:“我们的广东话是最难的语言”
广东音乐大师课在广州荔湾开讲
山东娃,广东仔,北漂客,重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