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拼娃的时代,孩子们承载着父母的梦想,成为家庭的希望之星。在明星家庭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应采儿的儿子Jasper在11岁时,便在TED演讲上展现了他不凡的才华,刷新了我们对星二代的认知。演讲当天,Jasper身穿西装,站在台上,面对密密麻麻的观众,他显得从容不迫,流利的英语娓娓道来,讲述着自己在《爸爸去哪儿》节目后的成长故事。
Jasper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作为星二代,他也面临着普通孩子无法体会的烦恼,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肆意玩耍,但这种光环反而促使他更早地审视自己的行为。那曾经的小小春,如今已经成为父母的骄傲,站在了TED的舞台上,展现出他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应采儿的教育观无疑是Jasper成功的重要因素。她提倡“贫穷教育”,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思想上的平等。比如,在餐桌礼仪上,应采儿坚持让孩子接受长辈的安排,强调礼仪的重要性。Jasper在用餐时并不允许挑食,每一道菜都要尊重,这是她认为培养孩子礼仪和尊重他人的方式。
与应采儿的严谨相比,朱丹的教育观则显得更为宽松。朱丹认为满足孩子的即时需求能让他们在愉悦中成长,她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在用餐时感到快乐。然而,这种方式在应采儿看来,可能会导致孩子对他人想法的不尊重。
不仅在餐桌礼仪上,两位母亲在兴趣教育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应采儿认为,孩子的兴趣爱好必须建立在孩子真正热爱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追求。她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激励Jasper,最终让他在生日时收获了自己心仪的钢琴。朱丹则是看到女儿对钢琴感兴趣时,立刻购买最贵的钢琴,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导致孩子对钢琴失去兴趣,最终落灰。
在孩子犯错时,应采儿采取的是严厉的态度,及时指出错误,让Jasper在反思中成长。面对Jasper因未能买到心仪衣服而发脾气,应采儿并没有放任,而是引导他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Jasper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妈妈道歉,这种母子之间的互动令人感动。
朱丹同样是二胎家庭,但她在教育上却选择了让大女儿承担更多的责任。她希望女儿能够培养独立性,甚至要求她在弟弟面前扮演“妈妈”的角色。这种教育方式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6岁的女儿承担着过多的责任,是否会影响她的成长?
结尾,两个明星家庭的教育观差异显而易见。应采儿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与尊重,而朱丹则更看重孩子的即时感受。这样的对比让我们不禁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引导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