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如何进行场景化设计 ( 上 )
智能时代,如何进行场景化设计 ( 上 )
可以说,所有的设计都离不开场景,没有场景的设计,价值应该也不复存在...
可以说,所有的设计都离不开场景,没有场景的设计,价值应该也不复存在。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小到一根每天都在用的牙刷,大到一个拥有13亿用户的微信,都是解决了某个场景下的某个问题,而存在的。
还不理解场景含义的小伙,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智能化时代,怎么理解用户场景》
一、什么是场景化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我们认为互联网时代的“场景”应该是基于移动终端、传感器、社交媒体、大数据、定位系统提供的应用技术以及由此营造的一种“在场感”。
场景化,就是把一套具有逻辑体系的业务流程,搬到线上,利用技术能力,打造成一个虚拟的空间。通过这个空间,可以完成某类服务,或者搜寻到自己所想要的信息。
比如淘宝里面的芭芭农场,支付宝里的蚂蚁森林、蚂蚁庄园,微信里的朋友圈,都可以被归纳为场景。其实你打开微信,通过扫码完成一笔支付,也可以被归纳为某个业务体系下的某个场景行为。
用舞台来形容的话,场景化,就像是搭一个唱戏的舞台,其中表演的舞台阵地,就是场景的核心阵地,也就是页面位置。
若想让舞台能够开场运作,这两者不可或缺,一方面你得有听众 ( 用户 ); 另外一方面你得有唱戏的 ( 业务供给 )。
通过设定一些规则,让唱戏的演员,按照舞台的定位,唱出一定的戏,来满足观众们对于听戏的需求。
而当这些规则,以产品化的手段,利用技术能力搬到了线上后,让用户得以使用终端进行体验,那么就出现了场景化的服务。
比如支付服务 ( 支付宝 )、娱乐服务 ( 网易音乐 )、社交服务 ( 微信 )、出行服务 ( 滴滴打车 ) 等等。
二、如何进行场景分析
互联网一直在说的体验,其实都是围绕着三个核心要素进行的: 信息、媒介和行为。不管是现在基础体验,还是未来的体验创新变革,都是基于新的技术来改变信息和媒介,从而改变用户在场景中的交互行为。
场景体验中,最核心的就是行为,所以场景化分析的就是用户行为,通过利用场景工具洞察用户,从而把握对用户情绪和用户行为的管理,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主要分析思路是: 体验流程是怎么样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哪些障碍?产生了哪些不良体验?遇到特殊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通过去洞察用户,挖掘可以优化的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的可用性,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
而场景分析的工具,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用户体验地图,一个是同理心模型。
1. 用户体验地图
体验地图,是和用户画像相辅相成的工具,用户画像代表的是具体的人群,体验地图是分析这个人群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经历的过程的可视化呈现工具。
它用于了解和解决客户需求和痛点,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能会使用多个设备和渠道 ( 例如网站、手机app、社交媒体、电话、线下客服等等 )。
从用户角度出发,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描述用户为了完成某目标所经历的过程中与公司相关产品之间的互动,用来帮助理解用户需求和寻找用户痛点。
在这个过程中不用关心用户使用哪种产品、设备和渠道,仅关注用户现有的目标上,探讨帮助用户实现目标的方法。
最终产品,往往不是解决全部用户体验地图中痛点和需要,而只是解决了地图中最重要的一个或者几个点。
2. 同理心模型
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和实际需求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握用户的心理、引导用户的行为。 我们将进入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采用的核心方法就是“共情”。
我们进行场景分析的核心能力,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模型,可以实现快速构建思考框架去推演用户行为背后原因的工具。
同理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用户的利益和追求,那么培养自己的同理心也可以从结果出发,反向推导。
将思考的重心放在用户的需求上,让自己试着去理解用户的立场和与之对应的原因,去理解用户的价值观。
只要用户有想法存在,就有与这个想法的相对应的原因,弄清楚并理解这个原因就能很好地理解用户的利益和立场。
三、最后
场景思维,可以说是设计师了解用户,进行方案创新最核心的思维了,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合适,也是看这个方案是否贴合了当前场景下的需要,满足了用户在当前场景下的需求。
网址:智能时代,如何进行场景化设计 ( 上 )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9473
相关内容
设计人工智能系统构建 “天、人、家、车” 智能生态,广汽集团发布星灵 AI全景图开启全场景智行时代
专业设计logo应该如何进行构思
如何利用智慧星光进行智能舆情监测?
1小时就能完成汽车造型设计? 看瑞云“麦艺画板"如何用 AI重构工业设计流程
UI设计行业巨变:裁员潮下,设计师如何转型求生?
新能源光伏行业参展的展台应该如何设计?新能源光伏展台设计指南
如何快速上手数据可视化设计
如何做出满意的亮化效果图设计方案?
箱包设计师郑和浩:互联网+设计=智能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