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位杰出美籍华裔科学家背景揭秘,真相令人大呼意外!

发布时间:2025-08-01 07:34

现当代最具创造性的华人科学家应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这当然是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美国,其浓厚的经济、发达的教育和良好的学术氛围所致。但是,如果我们仅把目光停留在美国而忽视了华人自身的因素,或根据一般的成材规律,人们就自然会产生这样的联想:既然华裔科学工作者能在美国如鱼得水,那么,土生土长的美籍华裔比华人移民不是更能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吗?

可统计的结果却却相反——六十三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既不是以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为主体,更不是以其它国家赴美定居的华人占优势,而几乎是清一色的从中国(含港、台、澳,下同)去的知识移民及其后裔。

也可以说,迄今为止,仅靠在美国积累的、土生土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限本文统计的,下同)一个也没有出现。同样,从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赴美的华人移民及后代中,也没产生过这样的人物。即使由港、台赴美后成名的科学家,八成是1949年前随父母离开大陆的,在港、台土生土长的也很少。笔者拟从学者孕育需要代际积累的角度,对这些现象作一初步的探索。

统计对象

由于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现成资料,故本文的研究对象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世界顶尖的十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琨;

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丘成桐(也是菲尔兹奖得主) ,以及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

第二部分,是《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国科学院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1994年版,以下该书简称《传记》)收录的三十位美籍华裔科学家。 第三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的三十一位美籍华裔(见中国科学院网站) [1]。 第四部分,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的十五位美籍华裔(见中国工程院网站)。

排除重复者,实际统计对象为六十三人。由于《传记》所收的是1990年前成名的科学家,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他们基本上也是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以最近几十年做出重大科学成果者为主体,则本文讨论的对象基本上囊括了现当代最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主要来源

在六十三位美籍华裔科学家中,有六十人是从中国去的知识移民(大都是留学生或访问学者转变)。

其中,来自大陆的二十六人(全部是1949年前出去的,其中一人在南非读完本科后赴美);台湾的二十三人;香港的八人(内有二人1950年由大陆来港)。另由新西兰、加拿大转道的各一人,一人(张永山) 何时何地赴美不详。在美国出生的只有丁肇中、朱棣文、钱永健等三人。

其中,丁肇中是1934-1935年其母王隽英与父丁观海留学美国时怀孕的。丁父先期回国,其母1936年生下丁肇中,并于三个月后独自把他带回中国。此后至二十岁前,丁一直生活在中国。

真正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仅存朱棣文、钱永健俩人。而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钱永健的父亲钱学榘(钱学森的堂兄弟)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留美,后在那里定居的科学家。

概言之,六十三位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几乎全部出自从中国去的知识移民及其后裔 。

具体构成

出生地区

在六十个非美国出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中,他们的出生地分布如下:

中国大陆五十二人,占87%;

台湾五人;香港、澳门、新加坡各一人。

这说明,他们的“根”主要在大陆。且他们的祖籍,多数属清代教育发达的州县,又几乎都出自书香门弟或有产者家庭。

出生时段

根据相关特征,我们把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的出生时间划分四个时段,具体分布如下:

1897-1909年四人;

1910-1925年二十人;

1926-1940年二十七人;

1941-1952年十二人。

教育背景

赴美前,大陆本科(含肄业或同等学历)毕业的二十二人,其中研究生八人;台湾本科毕业的十九人,其中研究生二人;香港本科毕业的四人,其中由本港和德国取得博士学位的各一人。

在国内接受本科教育的合计四十五人,正好占六十人中的四分之三(这至少说明留学并非越早越好),其中研究生十人、博士生一人。本科教育由英国完成的二人、南非完成的一人。

其余的十五人(含丁肇中、朱棣文、钱永健),在美国修完本科至博士的学业(其中钱永健的博士学位是在英国完成的)。

在十八位由国外取得本科学位的,又有十三人在国内完成高中学业(含自学)、一人接受了小学教育,一人(张永山)不详。

由此可见,若按接受教育的年份计,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绝大多数主要在中国接受教育。同时,有十人是国内以教授身份去美国发展、定居的。六十三位科学家,除了二位(林同炎、贝律铭)获硕士学位外,其余都是博士出身。这表明,高学历是华人在美国科学界立足的必备条件。

同时,他们修完各级学业时,都明显地比同时代的学子要来得年轻。如至少有十六人在二十岁及以前本科毕业。这也显示,天赋或少年得志并保证学习的连续性 ,是他们成为自然科学家的一个特征。

成因分析

据笔者对我国宋以降,尤其是明清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发现了两个规律性的东西。

一是明清的专家学者集中产生在教育发达的地区。一个县级以上教育发达地区的形成,一般需要上百年以上的积累;一个地区在文化上升过程中,出的人才类型先后常常是科举人才→仕宦人物→学者;一个地区从教育勃兴到著名学者的产生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另外学者一般产生在前人已为他创造了条件的书香、富贵或破落之家,几乎没有其他家庭。无数的案例表明,一个学者需要一个家庭或家族数代人、上百年的接力,且多数人需要父系、母系双方的接力。这种接力,既是经济的积累,更是文化的薪传;既是先天、遗传的,更是后天营造的,包括人脉的构建。

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个赤贫之家的男孩,通过他本人的努力可以致富,也有可能成为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甚或谋求霸业,唯独很难成为学者尤其是著名的学者。

“一代难以成为学者”是本人对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包括六百多位中国现代科学家)三十年观察的结论 [18]。事实上,数百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出生地区与家庭类型也基本如此。

以本文统计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来说,绝大多数出生在书香之家。如1948年赴美的杰出的光化学家杨念祖(1928-2008),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前清进士。许多家庭还是父母双方都是书香之家,如吴健雄、李政道,丁肇中、高琨、田长霖等家庭。

同样,那两个硕果仅存的土生土长的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朱棣文、钱永健,不仅是第四代来美知识移民的后人,他们的父亲都是有影响的科学家,而且他们的母亲也都出自精英家庭和名牌大学。

(内容来源自:原载《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8期,作者:沈登苗,

图片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63位杰出美籍华裔科学家背景揭秘,真相令人大呼意外!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6992

相关内容

华裔明星的国籍大揭秘!
揭秘!20位外籍华人明星的神秘身份
揭秘!20位外籍华人明星的传奇人生
海外十大杰出华人排名 世界杰出华人榜 全球最杰出华人盘点
中央美院学生背景揭秘: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
华裔天文物理学家马中珮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汪可盈是混血儿吗? 其家庭背景资料及感情史揭秘
加拿大籍华裔球员周志豪家庭背景与文化认同的影响
吃瓜网独家爆料:明星背后的秘密,令人震惊的真相曝光揭秘!
粉墨背景揭开面纱,家庭真相让人惊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