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明星子女趋向韩国出道?**
当小沈阳的女儿沈佳润以一头银发和酷炫的形象登上K-pop舞台时,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再次登上热搜。她从曾被称为“最丑星二代”,蜕变为备受期待的韩范爱豆,这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K-pop工业体系对于中国年轻艺人的强大吸引力的缩影。
韩国娱乐产业的强大之处在于其标准化的造星机制。这并非偶然,BNB音乐选择沈佳润作为首位艺人,恰好是看中了她那流利的三种语言能力,以及在经历网络暴力后仍坚定追逐梦想的勇气,正好符合K-pop全球化的叙事需求。据统计,2023年,韩国娱乐公司海外练习生中,中国籍构成已达到37%,较五年前翻了一番。
沈佳润的出道曲《Freeze!》在编排和视觉上都融入了许多国际化元素,这恰恰是韩国经纪公司的强项。他们擅长将本土文化符号与全球流行趋势融合,创造出既保留东方神秘感,又符合西方审美的混合产品。而当中国选秀节目陷入“富二代游戏”的争议时,韩国公司依然在实施着“每天14小时训练”的严格淘汰机制。
“在国内娱乐圈,我永远都被称作小沈阳的女儿,而在韩国,他们只称呼我NINA。”这句未曾出现在舞台上的直白言辞,揭示了许多中国艺人选择赴韩发展的内心秘密。尽管韩国娱乐圈的等级制度严苛,却也创造了相对公正的竞争环境——在这里,收视率的女王全智贤同样要为新人让位,顶流BTS也无需逃避每天的刻苦训练。
沈佳润决定以个人身份在韩国出道,无疑是一场精明的冒险。尽管K-pop市场竞争激烈,但完备的打歌节目和音源榜单为实力提供了可见的出口。与其在国内综艺中依附于“关系户”,不如在《音乐银行》的直拍数据中展开竞争。正如她的母亲沈春阳所说:“不必过于执着于结果,重要的是学习和锻炼。”
当沈佳润的韩语发音得到韩国网友的认可,称她“听不出是外国人”时,文化交流的微妙博弈悄然进行中。SM娱乐的前制片人曾提到,现在的中国练习生不仅要学习韩语,还得为韩国队友教授中文。这样的双向渗透,催生了中韩合作的新模式——中国资本在韩国制作,面向全球市场。
然而,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韩国网友对“外来者”的苛责显而易见,沈佳润在颜值上的争议只是她面临的第一道关卡。所幸,K-pop工业已然进入4.0时代,随着“高级脸”和“氛围美人”成为新的审美标准,那位曾因外貌受到网络暴力的小女孩,或许真的能够在异国找到自己的位置。
身为星二代的光环是一把双刃剑,但舞台从不会对观众撒谎。当沈佳润在练习室中跪着擦汗时,她早就领悟:在这个梦想工厂的韩国,汗水的价值超越了血缘。这正是K-pop最残酷却也最公平的魅力——这里信奉的唯一真理,就是:舞台见真章。
责任编辑:特爱Wang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