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童星” 其实也有必然的宿命

发布时间:2025-08-01 04:20

不同出生年代的孩子,当童星的渠道很不一样。这与中国影视剧市场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娱乐业发展的特点。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童星,以靠武打起家且一朝成名参演的,多是港台剧集。

比如谢苗和释小龙,在当年香港功夫片盛行的年代,为了配合洪金宝、李连杰这样的功夫巨星,和剧情的需要,会功夫的孩子成了他们寻找的重点,而在香港繁荣的电影,人才却只能从大陆寻觅。在功夫盛行的河南少林寺,他们发现了释小龙。而同样是从北京体校出来的李连杰,一样在北京找到了同样出身功夫了得的谢苗,两人在银幕上成了“父子”,合作了多部电影。而1990年出生的郝劭文,在三四岁时,也赶上了港台电影繁荣的高潮,他的“鬼马”成了港台喜剧功夫片导演的最爱。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功夫电影成就了一批会功夫的童星,或者说,是符合港台电影工业需求的童星,而台湾的言情剧,则成就了金铭这样“永远的童星”。她成了琼瑶的御用女演员,和成年的明星们一起,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1982年出生的关凌,其实是在1993年,也就是自己11岁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童星,她没有十岁以前,适合八十年代童星的款式,却在十岁之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另一批“款式”的童星需求而走红——那就是内地情景喜剧的崛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童星,靠着内地的情景喜剧,杀出了一片天。

其中打头试水的,就是关凌,在《我爱我家》中唯一的“熊孩子”,带着北京孩子的京腔和疲沓,成为这个类型剧集捧出的第一位童星。随后,就是张一山、杨紫、尤浩然的《家有儿女》。两部剧,四个孩子,成了内地童星最有代表性的一帮人。

而九十年代末出生的童星,内地影视剧,成为捧红他们的主力。在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2010年后,中国内地影视剧市场的繁荣发展,对童星的需求量和类型同时增加,越来越多的机会,给予了那些出生在九十年代后期的孩子们。

但,截止到这个时间,一个孩子要想成为明星,他/她所依靠的,依旧是导演的赏识、好的影视剧作品力推。

可是进入21世纪,00后们的童星之路更加宽广,大量崛起的综艺选秀类节目,给了这些孩子们施展自己的舞台,更快速、更高效,也更去地域化限制。尤其是200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他们更多地是通过参加综艺节目走上童星之路,同时,在2010年到2014年间,中国综艺节目市场中,针对挖掘有才华儿童的节目也越来越多。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儿童歌唱类节目《中国新声代》,陈明、陈羽凡、胡海泉、杨宗纬、尚雯婕、李治廷、黄子韬、炎亚纶、谭维维、张信哲等等大腕助力,推出了很多歌唱型的童星。就连央视,也用《中国达人秀》《黄金100秒》《星光大道》这样不分年龄层次都可参与的综艺节目,培养如程可儿、谢豪、包威尔等等小童星。

而网络的发达,又成了另外一个童星速成渠道,也让童星的定义,从“泛指从事歌手、演员、主持人、模特、舞蹈、体育运动的知名少年儿童”,扩展到了“网红”。比如被称为“真人版阿拉蕾”的小葡萄,本名项滢璇。2007年出生在深圳,因妈妈在博客上放出小葡萄扮阿拉蕾的照片,而走红成为了儿童版的网红。

但不得不说,以歌唱类或者以才艺类脱颖而出的童星,其多有昙花一现的嫌疑,不能被大众长久地记忆。原因无非是,没有像“小雪”“莫小贝”这样过硬的作品和人物,强化他们在观众脑中的记忆。有作品与没作品的区别,非常明显,参加了很多综艺节目的所谓童星,真不如一部大剧傍身的孩子,比如《芈月传》里扮演小芈月的刘楚恬,一部戏之后,身价已经飙到三四线明星的水平。其次是越来越多出现的童星,让这部分人群变得不那么“惊艳”,“物以稀为贵”的童星时代,已经在娱乐产业大爆发的现在,一去不复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偶然的“童星” 其实也有必然的宿命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6655

相关内容

紫薇的明星路,偶然里带有必然,现在越走越顺
果然爱上棋子是每个执棋人的宿命,景王也不例外
格非×陈嘉映:人生的偶然与必然
当代明星有童子命的吗吗
杨超越,偶然事件的必然
周迅,他的成功是偶然,也并非偶然
“宝藏演员”火出圈,是偶然也是必然
考研政治马哲知识点详解:必然性和偶然性
星宿关系:从偶像剧到现实的人性探讨
命理解析;娱乐圈明星的宿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