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家族真奇葩!游记全靠遗腹子李介立整理,却不让人家进族谱
一、身世坎坷:未出世便遭变故
徐霞客出生于江阴梧塍徐氏,名宏祖(或曰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他的原配是许氏,许氏去世后,徐霞客续娶了罗氏。
在这期间,徐霞客还有侍妾周氏。周氏与徐霞客两情相悦并怀有身孕。
然而,周氏的命运却十分悲惨,她因 “不容于嫡母” 罗氏,在孕期就被罗氏以 “嫁婢女” 为名,强行嫁给了江阴定山的李氏为妾 。
就这样,李介立还未出世,就已离开了徐氏家门,在李氏家中孕育成长。
李介立出生后,随着年龄渐长,他从母亲周氏那里知晓了自己的身世。这一特殊的身世,让李介立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年少时,他曾尝试回归徐家。光绪《江阴县志・人物・隐逸传》记载:“少长,欲旋里,族弗能收。” 李介立渴望回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族,但徐家宗族却未能接纳他。
此次尝试的失败,让李介立内心痛苦不已,也让他彻底断了回归徐家的念头。
此后,他便跟随母亲在李家生活,以李氏为姓,自己取名为寄,字介立,意为 “以介两姓,事两朝” 。
二、成长岁月:刻苦攻读显才华尽管身世坎坷,生活环境艰苦,但李介立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
乡人都称其 “性素颖异,少负奇才” 。李介立懂事之后,体谅母亲的苦心,凭借着入塾时打下的一点基础,开始了刻苦的自学之路。
在少年时期,李介立的才学就已经逐渐显露。到他 18 岁时,其才名和学识已为乡人所折服 。
此时的他,已无法再一心只读圣贤书,因为他必须自食其力,赡养母亲。于是,这一年,他到周庄楼下村名门望族的葛家当了塾师 。
在葛家担任塾师的 16 年里,李介立过着边授课,边读书,边著述,边结友,边奉养母亲的忙碌生活。
他在教学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这段时间的积累,为他日后的著述和对《徐霞客游记》的整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介立生活的时代,正值明清交替的动荡时期。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的清军也虎视眈眈。李介立虽身处乡野,但也密切关注着天下局势。
在明朝末年,李介立曾独自登山,夜观星象。他从星象中感知到明朝气数已尽,心中悲痛万分,遂痛哭而归 。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明朝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无奈。
后来,当他得知清兵入关,农民起义军败走,朱明皇朝已回天无力时,他登上由里山,再次痛哭而返 。
李介立的这些举动,表明他虽为一介平民,但心怀天下,对明朝的覆灭痛心疾首。
1645 年,清军高叫着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进入江阴城。江阴义民在陈明遇、阎应元等率领下奋起抗清 。
李介立在城东积极组织援助,时时关注着战事的进展。当得知江阴义民喋血 81 天而最终失败的消息后,他悲愤至极,甚至绝食于花山顶上。幸被乡人发现救回,才免于一死 。
此后,李介立隐居于花山山居庵,开始埋头整理编辑其父的《徐霞客游记》。他的这一行为,既是对父亲遗作的珍视,也是在乱世中寻找心灵慰藉的一种方式。
清朝建国之始,李介立作为明代遗民,内心总有着匡扶明室的理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明朝复国无望。
顺治七年(1650 年),大约 30 岁左右的李介立,在现实面前做出了一个决定,参加童子试 。他的才华在考试中得以展现,应郡试即取得第一名 。
但很快,他就后悔了,说道:“奈何以文字干荣哉!” 于是放弃了参加院试的机会。
李介立的这一转变,反映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他一方面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想要通过科举出仕,实现自己的抱负;另一方面,他又对清朝有着抵触情绪,无法真正认同在清朝的统治下求取功名。
这种内心的煎熬,让他在短暂尝试科举后,便果断放弃,重新回归到自己的隐居生活中,继续专注于学问和对父亲游记的整理。
五、游历四方: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和父亲徐霞客一样,李寄也爱好游历 。据徐学专家周宁霞的调查,不计 “留都献策” 之行,李寄在顺治七年到顺治十六年间,共出游六次 。
这些旅行,让他饱览了祖国的壮美河山,也让他对明朝的覆灭有了更切身的认知。
李寄的游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为他的著述及《徐霞客游记》的整理建立了基础。
在游历过程中,他亲身感受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这与父亲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相互印证,使他对父亲的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将自己在游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到对父亲游记的整理中,让《徐霞客游记》更加生动、详实。
徐霞客一生游历,用 30 余年时间,留下了一部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然而,在他去世后,这部游记的手稿因战乱而流失 。李介立深知父亲作品的价值,决心将其搜寻整理出来。
他得悉父亲的游记手稿因战乱而流失于宜兴,便扶杖徒步专程去求取 。他不辞辛劳,四处打听手稿的下落,历经无数艰辛,终于找到了部分手稿。
此后,他便埋头于整理编辑工作中。李介立用了 10 多年时间,对父亲的游记手稿进行搜寻、补充、订正 。在整理过程中,他还加入了自己的见解和注释,使《徐霞客游记》更加完整、准确。
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徐镇根据李介立整理本将《徐霞客游记》刊刻成书,正式出版 。此时,距徐霞客逝世已 135 年,李介立逝世也已 86 年。
李介立的努力,让《徐霞客游记》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他的贡献,不仅是对父亲遗作的传承,更是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母亲去世后,李介立孤身一人,移居花山南麓九里禅院旁的山居庵,过着清贫艰难的生活 。他一生没有结婚,靠课徒糊口养母,生活十分清苦。虽然生活艰难,但李介立却不肯阿附权贵。
1652 年,在李介立的学识为时人所推崇之际,户部张静涵徒步请见,李介立越垣而走,避而不见。冬日寒冷,其友曹志云制布袍相赠,他也拒而不受 。
1690 年,李介立病逝,终年 72 岁 。他的生前著述、诗稿、书籍,由门人陈其忠收藏 。我们如今能见到的李介立部分著作,就是后人从陈氏处访得,得以流传下来的。
网址:徐霞客家族真奇葩!游记全靠遗腹子李介立整理,却不让人家进族谱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5578
相关内容
李氏族谱: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赵氏家谱大全:传承家族文化的珍贵记录
徐霞客也迷路,《徐霞客游记》如何写哀牢山之行
家谱怎么写家谱的格式(家族族谱格式样板)
温碧霞全家赴贵州认祖归宗,参观故居倍感自豪,养子已被纳入族谱
宗谱族谱家谱支谱:探寻家族根系的文化密码
《刀客家族的女人》鲍天琦扮演“蛇娃”葛云霞
苏炳添是不是苏轼后人?苏辙后人:族谱无记载
唐伯虎与徐霞客的“恩怨”
家族财富管理师|大S遗产之万全之策——家族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