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玉兰,宋佳凭借《山花烂漫时》中的张桂梅一角,捧起最佳女主角奖杯。
闪光灯聚焦在这位44岁的女演员身上时,她发表了一段极具力量的获奖感言:
“我们选择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年轻漂亮,不是因为我们把事业、家庭平衡得很好,也不是因为我们穿了漂亮的衣服。
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我们有能力成就一部作品,我们有能力成就一个角色。”
领奖台上的这段话火速冲上热搜,台下的小插曲也被网友热议。
在休息区光脚坐着的宋佳一边穿鞋一边大声碎碎念“哎我真不愿意穿高跟鞋”。
身旁穿着拖鞋的闫妮给她支招让她先光脚走。
颁奖礼结束后,蒋欣更是坦言,高跟鞋太难穿,当天几乎是别人扶着她走路的。
高跟鞋,曾是优雅美丽的代名词,如今却被众人称为“美丽刑具”。
高跟鞋为啥“风评被害”?
其实,别说普通人了,就算对女明星而言,高跟鞋也是在台前不得不穿,下台后立马要脱下的存在。
一种束缚。
市面上高跟鞋的定价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但带来的痛苦程度都大同小异。
磨脚、脚痛、容易扭伤、摔倒……时尚秀场,时不时就有这种新闻传出。
这还不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穿高跟鞋已和“礼仪”“社交需求”“职场规则”等关键词紧紧绑定。
这导致一些不喜欢穿高跟鞋的人,有时也不得不穿上高跟鞋。
说它是刑具,绝不是危言耸听。
老早就曾有骨科专家指出:高跟鞋的设计并不符合人身体构造。
穿上高跟鞋,为防止跌倒,走路不得不更小心、步幅变小,髋关节旋转和倾斜增加。
还有被许多人忽略的:长期穿着可能会对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影响,造成月经失调、尿失禁等问题……鞋跟越高,日后患病概率就越大。
“比美好人生先到来的,可能是骨盆前倾。”
《实验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还指出:一周穿5次高跟鞋的女性,两年后,小腿腓肠肌缩短13%,跟腱会变得僵硬,脚掌能够上下摆动的幅度也会缩小。
时间长了,即使脱下高跟鞋,小腿依旧会有酸痛感,并且不再擅长跑步等运动。
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穿?
因为:美。
高跟鞋在文艺作品中,经常被视为女性角色成长的标志。
就连张爱玲也在《童言无忌》里写着“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
事实上,近几年中国女性不再宠爱高跟鞋的趋势已愈发明显。
因为就是不舒服啊!无论再怎么美化它,也抵不过潜意识里想要逃离不方便的东西的本能。
工作场合,也默默发生改变。
2024年8月,湖南航空取消女乘务员穿高跟鞋执行航班要求,很快在互联网上收获了海量好评。
今年7月,春秋航空也发布消息:推行女乘务员在执行航班期间穿平底鞋。
此举是为了降低因为恶劣天气导致的航班颠簸对员工伤害的概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身体负担。
年轻的姐妹们,连结婚都不愿意穿高跟鞋了。
十几年前,以达芙妮、百丽为代表的女鞋品牌,一度靠高跟鞋赚得盆满钵满,现在:
勃肯鞋、小白鞋、德训鞋。
反正销量前十里肯定是没有高跟鞋的。
其实,和鞋跟的长短高低相比,女性们更在意的,是能够按照自己心意选择穿与不穿的权利。
毕竟鞋子最初的出现,就是为了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