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模仿名人蹭流量牟利该刹车了!
手持篮球、穿着科比标志性的24号球衣,直播间播放《see you again》等背景音乐,直播内容显示“模仿秀,孩子们,我回来了”……近日,一名男子在直播时模仿已故篮球明星科比引发热议。
热议的背后不仅有好奇,还有思考。当下,在各大直播间,类似的模仿比比皆是,有网友说,一些主播长相与明星相似,对发型和穿衣风格进行一些模仿也不算什么大错;也有网友提出,如果因“撞脸”就刻意模仿明星,蹭明星流量,还通过直播卖货盈利,是否涉及侵权?笔者认为,如果是开玩笑,娱乐一把,倒也无可非议;如果是借此蹭流量,牟取利益,那么,就应该让其刹车了。
违法,针对当前肆意模仿名人牟利现象,法律专家给出了明确解读。如果模仿者使用与明星相似的外貌或声音,并且有意或无意地导致公众混淆,误以为是明星本人,可能涉嫌侵犯明星的肖像权或姓名权;如果模仿者在表演中未经授权使用明星的原创作品(如歌曲、电影片段等),则可能侵犯著作权;民法典对人格权利的保护有明确规定,死者的人格利益,包括其生前的人格权,变更为死者近亲属所有,如果未经授权就借此进行商业活动,则系侵权行为;借明星身份进行直播带货却不表明模仿者身份,故意误导公众骗取打赏,或借明星的名义承接商演活动招摇撞骗,则可能构成诈骗罪。肆意模仿,涉嫌违法、犯罪,必须坚决打住。
背德,肆意模仿名人牟取利益,也是背离道德行为。模仿者通过模仿名人的外形、假借名人名义进行直播带货、商演等,其目的在于利用名人具有的较高知名度及影响力,误导消费者进入直播间、观看商演,符合“商业混淆行为”特征;或虽未造成消费者混淆,但系利用公众对于名人模仿者的猎奇心理吸引流量,从而达到其推销产品或服务的目的,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准则,扰乱了市场秩序,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肆意模仿名人牟利,是不择手段的牟利行为,有悖商业道德,而且伤害市场竞争和谐秩序,必须进行遏制。
肆意模仿名人蹭流量牟利,违法、侵权,甚至会涉嫌犯罪,背离商业道德,破坏市场秩序,已经到了出手刹车的时候了。首先,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应该对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行为加强监管进行严惩;其次,平台须完善技术手段,加强审核,建立信用体系,对违规主播进行信用惩戒,通过信息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让用户了解平台规则和主播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主播进行必要的审核,确保其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利用技术手段,如算法识别等,辅助监管和防止侵权行为;对于接到的侵权投诉,及时响应并采取措施;建立信用体系,对违规主播进行信用惩戒,并通过信息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让用户了解平台规则和主播信息,避免被误导甚至上当受骗;第三,要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杜绝不劳而获的良好社会风气。
练就一个名人,不容易;肆意模仿名人牟取利益,是对名人权益的侵犯,也是对诚实劳动创造财富社会规律的不尊重,更是对法律文明秩序的破坏。
网址:肆意模仿名人蹭流量牟利该刹车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620533
相关内容
肆意模仿蹭流量 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肆意模仿蹭流量?“学人精”们该收手了
“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该严管了!
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 专家: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
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
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大家觉得名人“模仿”该管吗?
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专家: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
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专家: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
“山寨明星”肆意模仿蹭流量谋私利
因“撞脸”名人肆意模仿蹭流量 专家指出: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